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孝道论文范文写作 孔子孝道观的价值评析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孝道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09

孔子孝道观的价值评析,这是一篇与孝道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孝道论文参考文献:

孝道论文参考文献 我的教师观论文科学观论文关于孔子的论文价值工程期刊

摘 要:孝道是中国传统*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从孔子孝道观对后世的影响、孔于孝道观的局限性以及孔子孝道观的现代价值三个方面.历史地、辩证地对孔子孝道观的价值进行了分析研究.有助于人们对孔子孝道现价值的认识和了解.

关键词:孔子;孝道观;价值;评析

中图分类号:B2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387(2008)04-0120-03

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道德观念的特色体现.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是一位比较系统地论述孝道的人,他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主张,对孝道作了系统的论述,使“孝”真正成为一个普遍的道德原则和最基本的道德规范,进而形成其孝道观.孔子的孝道观在儒家学说中占有崇高地位,在其后两千余年成为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核心.诚如胡适先生所言:“孔子一系列的思想演成了‘孝’的宗教.”所以宗法家族制度确立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的孝道就不可替代地成为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意识形态.这既为孔子孝道思想的发展开辟了方向,也因此确立了他在孝道发展史上的先驱者地位.孔子的孝道观对中华民族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孔子孝道观对后世的影响

孔子极大地丰富、拓展了前人孝观念的内涵,经其论述归纳,形成了独特的孝道观,后经孟子、萄子的发展及董仲舒为代表的汉儒的改造,孔子的孝道观成为儒家学说及封建地主阶级统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孔子的孝义中.孝与仁的内在同一性,仁孝与礼的内外共存性,构成了孔子孝文化的特色,孔子的“孝为人之本”这一命题.为孝观念的普遍合理性、可接受性提供了依据.他对前人的孝文化进行了理论改造,使传统孝成为系统化的理论体系,成为所有人内心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从而使孝文化获得更新与拓展.孔子的孝道观与其仁、礼思想密不可分,是其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1、孔子的孝道观为当时的道德重建开辟了新的途径.孔子身处周室衰微、礼崩乐坏的年代,面对如此不堪的社会现实,他立下了重建道德的宏愿.但在推行当中屡遭失败,痛定思痛后他选择了孝作为道德重建的起点.他清醒地认识到,空谈仁的境界,人们往往难以理解、践行.只有从孝入手,才能为人所认知,并推而广之.于是从亲疏长幼引申出了尊卑贵贱,从而建立起了整个社会的伦常和政治秩序.父亲在家里说一不二,而君主则是全国的“严父”.孔子之后,还逐步演变出了“移孝作忠”、“忠孝一体”、“求忠臣必出于孝子之门”这样的事亲之道.事亲之道就是事君之道、治人之道.孝于是成了封建*的精神基础,不仅庶人、士、卿大夫、诸侯要行孝道,即使贵为天子,也要带头行孝.这样,孝道就成了政治统治的基础和根本.

2、孔子提出“父君有别”,对君主要敢于犯颜直谏.虽说事亲之道就是事君之道,但在孔子的思想里,父君有别.孔子主张对父母、对君主劝谏时应有所区别,子女对父母的劝谏要委婉上言,如果父母不同意还是要顺从.对君主则要敢于犯颜直谏,刚直不阿.当君主为政不仁,处事不当时,做臣子的不能盲从,应“从道不从君”,要想方设法使君主按照道的要求去做.这对后世不少忠臣良将犯颜直谏,匡护正义,维护国家社稷利益,无疑是一种有力的精神支持.

3、孔子提出“父子相亲”,拓展了孝的内涵.孔子在讲述孝时虽也提及父慈,但更多的是提倡子孝.这对后世的思想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导致只看重对子女的限制,而忽视对父辈行为的约束.但孔子还是很重视父子关系的协调,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所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大意是“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在治理国家时,父子关系的协调和君臣关系的融洽同样重要.鲁哀公也曾经问政于孔子,孔子答:“夫妇别,父子亲,君臣严,三者正,则庶物从之矣.”田再一次强调父子相亲的重要性,进一步拓展了孝的内涵,使孝逐渐由家庭*向政治*靠近.

4、孔子的孝治理论,被后世封建统治者化为政治统治的*精神基础.孔子特别看重“顺命无违”,他的学生有子一语道破了玄机:“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此后,历代统治者把这个观点视为金言,并大力倡导.在孝道问题上,封建统治阶级从维护自身统治秩序出发,在“顺”的问题上大做文章.引申出“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教子亡,子不能不忘”这样的谬论.季康子曾问孔子,怎样才能使人民竭忠尽力,孔子回答说:“孝慈,则忠.”这一回答,再次体现了孔子“顺命无违”的观点.他认为孝是道德的根本,孝敬父母,追念先祖,人们就会养成仁德,树立忠心,天下国家就会太平无事.孝道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孔子这种孝治理论对后世影响很大,以至于孟子在孔子的基础上发展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以孝治天下的观点.在《孝经》中成了全书的宗旨,成了贯穿《孝经》始终的重要思想.如其中所载“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儒家后继者因此把对父母的顺看作是培养人们尊上忠君的基础,这样就使孝深深地打上了阶级的烙印.但孔子的孝道观只是包含了孝为政治服务的某些要素,尚未自觉地使孝为当局政治统治服务.汉朝以后,统治者及其思想家因袭孔子的孝道.把孝化为封建政治统治的*精神基础.

5、孔子孝悌观念的平民性,使孝悌成为国人的基本道德原理.孔子的孝道观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在漫长的封建社会被社会广为接受并遵守,长久以来深深地烙印在国人的心中.对于凝聚中华民族起到巨大作用.其“赡养父母、尊敬老人”这一基本思想,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对于协调家庭*关系,促进家庭和睦,维护社会稳定,增强人际和谐,淳化民德民风起到了强大的政治及教化作用.孔子及其弟子的孝悌思想阐发了人类那种潜藏在内心的情感和义务,并加以倡导,促使人们注重血缘亲情和天伦之乐,从而形成家庭和睦、幼有所爱、老有所养、父慈子孝等社会风尚,形成了我国古代几世同堂的大家庭传统.并激励后世子孙继承和弘扬好的家庭传统,推进家庭、社会事业的发展.诚如徐复观先生所言:“孔子最大的贡献之一就是把周初以来宗法为骨干的封建统治中的孝悌观念扩大于一般平民,使孝悌得以成为中国人民的基本道德原理,以形成中国社会的基础、历史的支柱.”但孔子孝道观里,孝与礼的消极因素是交织在一起的,加上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改造、利用,便产生了维护父权家长制,父权、夫权至上,重男轻女等消极作用.后来的统治阶级出于阶级利益的考虑,把本来用于规范血缘家庭的*范畴的孝道,变成了国家的政治哲学,把社会生活中的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与建立在血缘基础上的长幼关系混为一谈,掩盖了社会生活中尊卑贵贱、等级森严的残酷现实.

二、孔子孝道观的局限性

历史地看待孔子的孝道观,其社会意义是客观存在的,但作

结论:适合不知如何写孝道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孝道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论语孝道观内涵、标准其当代价值
摘 要:“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华文化中既是伦理学概念,又是个人的行为准则。“孝”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范畴,《论语》中多次提到孝,本文从《论。

马克思自然观对绿色观当代价值
摘要:绿色发展是我国进入新时代之后提出的重要发展观点,旨在确保我国可以实现社会的永续发展,在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同样存在着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

论梁启超国家观现代价值
摘 要:文章将从三个部分论述梁启超的国家观及现代价值,第一部分是梁启超的国家观的内涵与特征;第二部分是梁启超的国家观的现代价值;第三部分是文章总。

和谐社会视域下马克思社会平等观和当代价值
摘 要: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和快速推进,社会公众从不同的视角对社会平等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马克思社会平等观认为平。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