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互联网论文范文写作 互联网对跨系统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圈建设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互联网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31

互联网对跨系统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圈建设,本论文为免费优秀的关于互联网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互联网论文参考文献:

互联网论文参考文献 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论文跨文化论文题目跨文化交流论文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论文

〔摘 要〕随着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的实践探索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内容.本文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出发,分析了公共文化服务在移动互联网发展进程中的机遇与挑战,从跨系统文化资源和智力资源共建共享的视角,提出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圈”建设的设想,探索更加开放平等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模式.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跨系统;文化资源;智力资源;信息圈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6.02.020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6)02-0105-04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bile internet in China,the practice of“Internet+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is becoming a new content for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system construction.It analysed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he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will face in mobile internet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mobile internet trends;and raised a new idea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s info-sphere construction as well as finding a more open and equal model for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construction.

〔Key words〕mobile internet-work;public cultural service;cross-system;cultural resource;intelligence resources;info-sphere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让人与人的交互和人与信息的交互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而智能互联网的出现,成为推动“互联网+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动力.艾瑞咨询集团《2014年中国数字阅读用户行为研究报告》显示,数字阅读服务普及率高,手机阅读和移动阅读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些都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的实现提供了新的方向.但是目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程度还不太高,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线不够丰富,产品总量不足.为了解决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可以考虑用互联网思维重构公共文化服务,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参与互动、体验式、免费及增值的公共文化服务.按国际做法和我国国情可以通过构建跨部门、跨系统的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圈”,整合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和非遗馆等文化机构文化产品,以共建共享的方式扩大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范围、品种和数量,带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发展,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知识共享、文化产品的标准化提供、绩效考核与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这种跨系统的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圈”构建需要迈过的门槛.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更开放平等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造了条件.

1 移动互联网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移动互联网开始于2001年11月中国移动的“移动梦网”创业计划,到2007年互联网及终端企业——继独立开展移动互联网业务,2009年3G牌照发放[1].2011年3月,“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加快中国“大互联网”时代进程,迎来了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投资的高峰.2015年“互联网+”正式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到2015年8月底,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达到9.46亿户,同比增长7.5%,手机上网总数超过9亿户.2015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其中,农村网民占比为27.9%.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4年12月的85.8%提升至88.9%.互联网普及率为48.8%,城镇地区与农村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分别为64.2%、30.1%[2].

经过14年的探索与发展,我国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逐步形成,传统移动互联网正在被智能互联网取代,以服务为核心的智能互联网正在影响图书馆和文化服务领域[3].如果智能互联网与公共文化服务深度融合,将能对公共文化服务产品配置不合理、文化资源利用率低、用户体验差、管理本位等问题提供很好的解决办法,建立起高效、便民的“体验消费”式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成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2 移动互联网给公共文化服务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移动互联网催生的“智慧城市”和“智慧民生” 让公众通过手机就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取各种公共服务.随着信息传播速度的提升和免费数字化资源的增多,公众的阅读习惯也从纸本向数字化转变.艾瑞咨询集团发布的《2014年中国数字阅读用户行为研究报告》指出,2013年超过85%的用户使用过数字阅读服务,用户最常使用的阅读终端为手机,占比55.8%,其次是PC和平板电脑,占比分别为21.4%和12.6%,并且有22.4%的用户经常使用电子阅读器进行数字阅读[4].毋庸置疑,开放、互动、协作的互联网正在抢夺传统公共文化服务的用户群体.这种发展趋势对公共文化服务来说,是冲击还是机遇?是破坏还是优化?我们需要重新审视移动互联网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关系.

2.1 机 遇

结论:关于互联网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互联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互联网和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
摘要:随着我国互联网经济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一种发展趋势,对于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来说,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对“互联。

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供给模式其融资优化路径
摘要: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产业虽然旧貌换新颜,但是由于经济发展迅速,公共文化工作难以与其同步发展,尤其是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投入上,远落后于经济基础。

农民工文化权利实现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摘 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农民工群体的生存困境引起社会普遍关注,在工资清欠、子女教育等问题得到不断重视的同时,农民工的文化权益也逐步引起社会。

群众文化和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关系
摘 要多年的文化实践表明,群众文化已有机地融入公共文化建设之中,并显示出独特的功能。文章认为群众文化应按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特点,适时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