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知青岁月论文范文写作 七年知青岁月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知青岁月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01

七年知青岁月,本论文为免费优秀的关于知青岁月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知青岁月论文参考文献:

知青岁月论文参考文献 青春岁月杂志岁月推理杂志青春岁月杂志社

1969年开年凛冽的寒风中,15岁的 踏上陕北那片沟壑纵横的黄土地.在一个叫“梁家河”的山沟里,他留下了人生最珍贵的青春岁月.多年以后,他回忆那段时光,深情地说:“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茫、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在那段长长的时间里,年轻的 到底经历了什么?那蹚着贫和苦走过的艰难岁月,对他日后成长为党的总书记有着怎样的铺垫?

本文除 外的所有当事人回忆,均摘自《学习时报》的采访实录,由学习时报社授权转载使用.谈话次序有变动.小标题为编者所加. (1972年)

1969年1月我作为“黑帮子弟”,来到陕西延川县文安驿镇的梁家河插队落户.

离开京城,投入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周围遭遇的又是不信任的目光,年仅15岁的我,最初感到十分的孤独.

但我想,黄土高坡曾养育了我的父辈,她也一定会以自己宽大的胸襟接纳我这个不谙世事的孩子.

于是,我真诚地去和乡亲们打成一片,自觉地接受艰苦生活的磨炼.

—— 《我是黄土地的儿子》

雷平生(北京知青,在梁家河插队时和 住同一孔窑洞):1969年1月13日,我们八一学校20多名同学,背负行囊,和北京市其他学校的知青同乘一趟知青专列奔赴陕北延安农村,开始了上山下乡的艰苦历程.

王燕生(北京知青,在延安插队时和 住同一孔窑洞):那时候坐火车可到不了梁家河,连北京直达延安的火车都没有,我们是从河南绕过去的.我记得是在陕西铜川下的火车,在附近住了下来,住的地方没有床,我们就把稻草铺在地上,睡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我们坐大卡车到延安,在那里住了一个晚上.第三天,我们坐大卡车到延川县文安驿公社.

雷平生:我和 分在梁家河大队后队.

一下子从繁华的首都来到黄土高原的山沟里,心理上很不适应.我们这些城里长大的青年,虽然在60年代初期也曾多次经过学军、农村劳动的锻炼,但即使是在农村参加“三夏”“双抢”支农劳动,也是由学校选择条件比较好的农村生产队,劳动时间很短.因此,最初对农村的认识,完全是从书本上得到的.1969年1月,当我们乘车前往陕北途中,就被沿途漫无际涯的光禿秃的黄土高坡所震撼,进入眼帘的尽是“穷山僻壤”,我们无法将眼前的情景和革命圣地、和自己的未来联系起来,竟有同车人怀疑司机是不是走错路了.到了公社和生产队,看到农民惊人的贫穷,心中诧异:“新中国成立已经十几年了,怎么竟还有这么穷困的地区和农民?”那时,我心中感到非常茫然和失落.

过“四关”:苦其心志

几年中,我过了四大关:

一是跳蚤关.在城里,从未见过跳蚤,而梁家河的夏天,几乎是躺在跳蚤堆里睡觉,一咬一挠,浑身发肿.但两年后就习惯了,无论如何叮咬,照样睡得香甜;

二是饮食关.过去吃的都是精米细面,现在是粗粝的杂粮,可不久我便咽得下,吃得香了,直到今日,我对陕北乡村的饭菜还很有感情,就拿酸菜来说,多时不吃还真想它;

三是劳动关.刚开始干活时,我挣6个工分,没有妇女高.两年后,我就拿到壮劳力的10个工分,成了种地的好把式.

四是思想关.这是最重要的,我学到了农民实事求是,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乡亲们也逐渐把我看作他们中的一分子.

—— 《我是黄土地的儿子》

雷平生:农村过“四关”,实在不易.先说“跳蚤关”,我想每一位在陕北插过队的知青都有切身体会.刚到生产队的那几天,我们几名知青身上都莫名其妙起了又红又大的肿包,奇痒无比.由于不知道肿包生成的原因,我们也不知道该如何对付.后来才慢慢知道是“虼蚤”咬的,随后也听说了不少有用的或无用的应对办法,比如,“不让猪、狗等牲口回窑”,“喝本地黄土煮过的水”,等等.我们还从文安驿买了一大包“六六六”药粉,大量撒在炕席下以求驱赶跳蚤,但效果不彰.

为了尽快熬过“跳蚤关”,我们想了不少应对措施.首先是尽量保持窑洞里外地面的干净,尽可能经常扫地洒水,将窑洞地面浮土扫干净,减少跳蚤出现的可能.另外就是在进入窑洞或上炕前抖动裤筒,把跳到身上的零星跳蚤抖掉.在窑洞里停留时尽量离开地面,减少地面上的跳蚤跳到腿上的机会.那时你如果走进我们的窑洞,常常可以见到 、我,还有雷榕生(雷平生的哥哥,北京知青,下乡时分在邻近的梁家塌村)挽起裤筒“圪蹴”(陕北方言,蹲)在各自的凳子上聊天拉话的滑稽情景.

这种情况持续了一年多.最终解决是搬到了大队为知青修造的新窑洞后,周围猪、狗等牲畜较少出现,同时我们的适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至于“饮食关”,主要是粗粮多,我们不会粗粮细做,加上没有油水,肚子里总是感觉空空的.

王燕生:做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烧柴,我们在北京用蜂窝煤,没有烧过柴,对砍柴的理解仅仅局限在书本上,以为只要拿着斧子、柴刀去山上砍柴就可以了.可是真正在梁家河解决烧柴问题,却远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那里的黄土地很贫瘠,山上没有什么树,我们只能把草根一点一点地搂回来当柴烧.

我们知青下乡的第一年是吃国家供应粮,但还要靠自己劳动,不仅要去拉粮食,回来还要自己加工粮食.我们费很大劲,把粮食从文安驿拉回梁家河,有麦子、玉米、小米、高粱等.但是这些粮食是半成品粮,我们住的那个窑洞前面有个碾子,我们用毛驴或骡子拉那个碾子,加工粮食.比如玉米粒,就要用碾子碾成玉米子,煮粥吃;或者用磨盘磨成更细的玉米粉,可以做团子吃.一开始我们干这些活都是很费劲的,赶不好毛驴,拉不好磨,加工粮食耗费很多时间.所以我们就先吃那些容易加工的粮食,比如小米不用加工,直接做小米饭就吃了;玉米,碾一碾就能吃了;到了最后我们才吃麦子,因为麦子加工起来最麻烦.

结论:大学硕士与本科知青岁月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知青重生嫁给霸道农汉方面论文范文。

当代青年应学好用好的七年知青岁月这部教科书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讲述了1969年1月至1975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期“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故事,犹如一。

从同学到夫妻我们在知青岁月中建立爱情
看到昔日的照片,我不禁想起在北大荒那段令人难忘的往事。1969年9月8日上午,开往黑龙江方向的知青专列由北京永定门火车站(今北京南站)徐徐启动。

知青文化历史和传承
摘 要:知青文化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初期发展阶段中的特殊产物,其具有鲜明的时代政治和经济的特征,也形成了新中国农业和农村的独特文化形态。伴随着20世。

月流转岁月
齐鲁工业大学每个变迁岁月里都会有它比较有代表性的特色部分。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变迁,农村无疑成为文化变迁中最典型的地方,通过对其进行人文环境变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