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相遇论文范文写作 25岁相遇,83岁结婚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相遇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21

25岁相遇,83岁结婚,本文是一篇关于相遇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相遇论文参考文献:

相遇论文参考文献 青春岁

86封情书,55年等待——厦门袁迪宝和法国李丹妮自1955年杭州一别后,在半个世纪之后的2010年走入婚姻的殿堂,成为轰动全国的跨国旷世之恋,相伴走过7年的人生旅途.日前,这段传奇的男主人公袁迪宝安然过世,享年90岁.

最美的年纪:在杭州遇见一生所爱

他叫袁迪宝,厦门鼓浪屿人,她叫李丹妮,法国人.上世纪50年代初,丹妮在浙江医学院担任了俄语教师,遇上了她的学生,也是她一生的至爱——袁迪宝.

李丹妮的父亲是浙江美院教授,母亲是法国人.丹妮在北京出生,毕业于浙大中文系,精通法、英、俄、中文的她,被浙江医学院聘为俄文老师.混血儿的美貌和聪明,在她身上显露无遗.

1953年9月,袁迪宝进入浙江医学院学习,成为新中国成立后首批公共卫生学科的大学生.

袁迪宝总记得李丹妮第一次给自己上俄语课时的情形:“她穿着连衣裙,像天仙一样从教室门口飘进来,每走一步我们这些‘土包子’都目不转睛地看着.”

在学校里,也许是因为几乎每次俄文成绩都拿满分,袁迪宝引起了俄文老师李丹妮的注意.“时间久了,心里便有了朦胧的好感.有一次我们去灵隐寺爬山,我先唱了首歌,她回了我一首俄语歌.回去一查书,原来是这样的歌词:‘田野小河边,红莓花儿开.有一位少年真使我心爱,可是我不能对他表白,满怀的心腹话没法讲出来.’我就明白了她的心意.”袁迪宝说.

后来,两人常常去西湖散步.袁迪宝记得,“两人坐在保俶塔下面谈天,一个钟头左右,才慢慢跑回来,送她回家我自己再回学校自修,这个活动持续了一两年.”

迟到的婚礼:恨不相逢未娶时

袁迪宝有个秘密一直没有告诉李丹妮,并且随着对丹妮的爱慕加深,陷入一种自责当中.

原来,在奔赴大学的10天之前,他已经在厦门和姐姐介绍认识的护士同事黄秀雪结婚.他和黄秀雪没有经过自由恋爱的过程,只是家人觉得袁迪宝的年龄大了,黄家和袁家也还是门当户对,两人便结合在一起.

在升入“大三”这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他所在的公共医学系并入四川医学院(即后来的华西医科大学),袁迪宝需要去成都完成之后的学业.临别之际,袁迪宝终于将自己的情况如实地告诉给李丹妮.

得知袁迪宝已婚后,李丹妮选择了坚守道德,“我没有权利把幸福建筑在另外一个女人的不幸上,去抢别人的幸福,这个结果我不能接受”.

袁迪宝说:“我们说好要像兄妹一样保持书信联系.我们想念对方时,就看天空中的那颗金星.它叫启明星,又叫长庚星.每天傍晚太阳落山、天快黑的时候,西南方就会最先出现这颗很亮的星.”在以后的岁月里,袁迪宝常常清晨4点钟爬起来,跑到山间去看那颗星星.“我觉得她也在看,我们是在星星上相会的.现在聊起来,我们都骂自己傻.她到了里昂之后,我们就有时差.我看的时候,她哪里在同时看呀!”

1955年李丹妮回到法国后,内心一直坚守着对袁迪宝的爱,一开始他们还保持通信,但是后来李丹妮决定让袁迪宝安心生活,就暂停了回信,从此他们失去了彼此的消息.半个多世纪,她一直未婚.

1958年,袁迪宝和妻子黄秀雪的第一个孩子降生,之后老二也出生.

袁迪宝的发妻黄秀雪是知道袁迪宝和李丹妮的感情的,但她是个胸怀坦荡的女人.袁迪宝在家里的写字桌上一度就压着一张李丹妮的照片.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困难时期,袁迪宝一家经常能收到李丹妮从法国寄来的奶粉等食品.“秀雪开玩笑说,既然要做孩子们的义母,就要多寄一些呀.”袁迪宝说.那是袁迪宝的记忆中,黄秀雪直接说到李丹妮的唯一一次.

多年以后,袁迪宝的发妻离世了,在儿媳欧阳鹭英的鼓励下,他写下了给丹妮的信,寄向曾经熟悉的地址.当袁迪宝双手颤巍巍地接过第一封法国回信,不禁老泪纵横等

2010年3月的第一封去信后,袁迪宝了解到李丹妮一直是孑然一身.“我每天上午去教堂做弥撒,中午在教堂用饭,之后回家下午便不再出门.等我有天生活不能自理,我会选择到修道院终老.”李丹妮写道.“看到‘修道院终老’这几个字,我有种心痛的感觉.”袁迪宝对我说.于是他去信:“ 夜思念着你,只有默默唱歌,纾解心结.你独身至今,信物也留存至今,请原谅我的负罪感,我们要重生.如果你愿意,来厦门后我们可以到民政局*结婚登记等你来和我们同住,我的儿、媳、孙一定会把你当妈妈、奶奶尊敬的.”虽然错过了两人最好的年华,但所幸有机会一起终老.对于这桩跨国的夕阳婚姻,袁迪宝没有任何一点犹豫.“爱是无罪的.只要不做害羞的事,就很纯洁.”三日后,他们登记结婚了,并在鼓浪屿举行婚礼.

最后的时光: 两人每日握手亲吻

两个80多岁的老人喜结连理,不仅仅是完成年轻时候的梦想,他们相互扶持、依靠,走过他们生命中最美的一段时光.

常有“粉丝”冒冒失失敲开他们的家门.“只为了告诉我们,他们看到我们的故事,觉得很传奇,也很感动.”袁迪宝说:“其实不可思议的只是这辈子我和丹妮还有可能再见面.其他的事情很平淡啊,就是互相爱慕、客观原因分开,又重逢.”

袁迪宝记得,那是在2010年的春节,儿媳妇欧阳鹭英听到了他和丹妮那段遗憾的往事,便鼓励他给失去联系许久的丹妮重新写信.“70年代,我们全家从福建龙岩山区下放归来,我想恢复和丹妮的通信往来.给她往里昂的原地址写了至少10封信,全部被退回,以为地址换了,再也联系不上.儿媳妇对我讲,她看过一个报道,讲的是‘二战’期间一位美国军人在法国认识了一位孤儿,若干年后再次来到法国,依然找寻得到.法国人很少搬家.”

袁迪宝决定重写.“我想了个办法,连续寄了5封信,每封信包括了一封给丹妮的中文信,还有一封给丹妮亲戚的英文信.这样房子即便是丹妮的亲戚在住,也能够转交给她.为什么是5封?如果邮递员看到,怎么有个人连续往这个错误的地址寄信,说不定会把信打开,帮助我这个傻瓜.”于是奇迹发生了,袁迪宝在2010年3月31日寄出第一封信,4月17日便收到了李丹妮的回信.李丹妮其实一直都住在那里.“除此之外,我和丹妮的重逢还有什么特别呢?现在地球就是个村,里昂到这里,只用12个小时.”袁迪宝想不懂他和李丹妮的感情为什么如此轰动.

“两人一直相守在一起,后来丹妮渐渐糊涂了,许多人事已不记得,但和爱人也仍然每日对望,每日握手、亲吻.袁迪宝吃饭时也总不忘给丹妮夹菜,总是把丹妮带在身边.”欧阳鹭英说:“袁迪寶过世的时候,丹妮守在他身边,看似人事不知的她却清楚地知道发生了什么,伤心地哭泣了.”

这对跨国情侣的爱情佳话一直流传于世,欧阳鹭英不但努力让这两位老人再续前缘,还和作家袁雅琴共同执笔,将这段传奇故事写成文学作品《用爱等一生》,并于去年出版发行.这本书中写到:25岁遇上他,83岁嫁给他,造化弄人,时间无情,好在他们的人生乐章有始有终.

(路凌荐自《杭州日报》 2017.10.21、《三联生活周刊》2012年第37期等)

结论:大学硕士与本科相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相遇不易,彼此珍惜句子方面论文范文。

相遇,是为了更好地出发
这段时间,与傅国涌先生的《美的相遇》相遇了,发现,她就像一个摆渡人,撩拨着我的灵魂,时而产生共鸣,时而发生碰撞。在傅先生笔下,我领略到蔡元培、。

我不想25岁就死在人生定型的魔咒下
20岁刚出头时,我有一段时间特别焦虑。彼时听说有一种“25岁魔咒”,就是当你25岁的时候,人生就会基本定型,甚至能据此想见几十年后的生活。就像。

相遇,在纽约
纽约曼哈顿第七大道,时代广场,永不眠的精灵。无论来自哪里,初到这里的每个人无不被它的魅力所震撼。夜空下,无数闪耀跳动着的巨幅荧幕诉说着过往与未来。

巴彦淖尔:相遇,再见
我,一个土生土长的内蒙人,从小有着一颗向美之心,唯愿看遍内蒙、看遍中国、看遍世界之美,却遗憾着连故乡的美都未曾尽览便逐我爱而离去。终于在去年8月。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