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夏朝论文范文写作 关于夏朝得名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夏朝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2

关于夏朝得名,本论文为您写夏朝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夏朝论文参考文献:

夏朝论文参考文献

在古代中国,国号是一个国家的称号,也即一个朝代的名称.一般来说,国号的命名大致有五种情况:一是使用部族、部落联盟的名称;二是直接采用开国者原有的封号、爵位;三是采用开国者创建新政权之前所统的区域的名称;四是基于宗族原因;五是取吉祥的寓意.

夏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拥有较高的历史地位,后人常以“华夏”自称,使之成为“中国”的代名词.不过,研究夏朝的得名问题有一个很大的难度,就是没有或者说还没有发现可靠的夏朝文字资料,那么,探讨作为夏朝国名的“夏”字的来源、本义和读音,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一、从“夏”字本义来源探讨“夏”名之误

在传统的历史教科书中,关于夏朝名称的得来是说建立夏朝的大禹曾为“夏后”,因此采用“夏”作为其政权的名称.《辞海》即是如此释“夏”:“即夏后氏.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1]

其实,关于夏朝名称的得来决不是如此简单.长期以来,许多历史学家都进行过关于“夏”朝得名的研究.尤其是何光岳先生的《夏源流史》,对此问题有很详尽的分析.但是,几乎所有的分析都是从夏朝的“夏”字的字型入手的.笔者认为,这是一条歧路.

夏朝的“夏”是怎么来的?本意是什么?学者们提出了许多假说.

综合各种意见,并参考何光岳先生的《夏源流史》,关于“夏”字的本义来源,学术界至少有十种以上的说法,这里仅举五种.

其一,有人认为古“夏”(篆文)字的标准字型像中国人,“夏”字训读为“大”,“夏”字像舞容,“夏”字像大禹治水等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说:“夏,中国之人也;从夊从页,从臼,臼两手,夊两足也.”[2]古“夏”字的字型确实像一个头身手足俱全的人,康殷《古文字形发微》认为古“夏”字是一个完美的人,这个形体比起甲骨文中其他表现人的各种形态的字来说,“确也一表堂堂”.

由于“夏”本指人,并且是堂堂正正的人,所以“夏”又引申出“大”的意思.《尔雅·释诂上》说:“夏,大也.”《方言》卷一说:“夏,大也.自关而西,秦晋之间,凡物之壮大者而爱伟之,谓之夏.”“夏”有“大”的意思,大概形成于春秋战国之交.因为战国以后,封建大一统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夏”和“大”的意义便日益相合.禹所开创的“夏朝”自然是大一统王朝的楷模.杨国勇认为,夏族较周边民族人口众大、经济发达、武力强盛、文化先进,所以被周边民族称作“夏族”(即“大族”),其居地也被称作“夏地”(即“大地”).[3]

南宋文字学家戴侗的《六书故》说:“夏,舞也.臼象舞者手容,夊象舞者足容.”[4]“夏”字整个说来是个人形,字中间分列左右的“臼”是舞者手的姿势,下边的“夊”是舞者足的姿势,也就是舞步.所以,“夏”字纯粹就是一个手舞足蹈的舞者形象.

《说文解字》问世以后,研究者蜂起.清代是《说文解字》研究的高峰时期,其中称得上专家的有数十人之多.孔广居的《说文疑疑》对《说文解字》进行了一定的匡正.《说文疑疑》说:“夏,从臼,手有所持也,从夊,足有所也.象农夫之夏日治畦也;夏者,禹有天下之号也.象神禹之八年治水也.”[5]

其二,“夏”从夏水名.

林惠祥先生1936年出版《中国民族史》一书谈及民国时确定中国民族名称时说:“华夏之名称,则原意久已不传,后人推测之辞甚多.夏等,因夏水得名:章太炎云:‘质之史书,夏之为名,实因夏水而得.是水或谓之夏,或谓之汉,或谓之漾,或谓之沔,凡皆小别互名.本出武都,至汉中而始盛.地在雍、梁(汉中)之际,因水以为族名,犹生姬水者之氏姬,生姜水者之氏姜也.夏本族名,非邦国之号,是故得言诸夏.”[6]

章太炎撰写的《中华民国解》认为:夏,以夏水(即汉水)而得名.因为夏族居住在夏水,所以成为族名.[7]同书还指出:“华”为国名,“夏”为族名,和“汉”字之名,三义互通.

其三,“夏”字是图腾,象蝉虫,象水虫,象蛙,象母猴、猕猴等灵长类等

“夏”字为爬虫图腾.殷墟《卜辞》中有多个疑似“夏”字的甲骨文字. 叶玉森先生认为象蝉虫,“并象蝉之緌首翼足形,蝉为夏虫,闻其声即知其夏,故先哲假蝉形以表之.”[8]

姜亮夫认为“夏”字象水虫,“夏民族的传说,是以禹为宗神,冀为生息地,禹冀亦即龙蛇龟黾一属的东西,因而也命其族为爬虫子孙,和汉家自命为龙种,作用全同.从他的文字系统上看来,这一定是种水中的怪虫.”[9]

这两说均认为,“夏”字是虫类,是大禹的图腾族徽.

陆思贤先生认为,在约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半山、马厂类型的彩陶上,有圆头、直身,双手作举起姿势,两足作蹲踏跳跃姿态的“蛙纹”主体图案,这实是“夏”字的前身;而后甘肃、青海东部交界处出现大圆头、小身、无足,举起两只小胳膊的“简化蛙纹”,象征水生动物之子,系金文“子”字的前身.[10]

“夏”字金文似人,但内含兽形,从夊从页,犹如手足.李玄伯认为,夏族发源地岷山远古多猴,夏人又见猴性似人,“夏”字是母猴、猕猴等灵长类的象形图腾,即造象形“夏”字充当图腾.[11]

其四,“夏”字源自石室.

许同莘认为,今“夏”字有别于古“夏”字,“夏”字有“春夏”(季节)、“夷夏”(民族)两种用途,今二义写法一致,但追溯到上古早期的《卜辞》和金文中可以看到分歧,在远古时期应当是两个字.春夏之“夏”字在甲骨《卜辞》中形状似蝉,因华北平原的夏季蝉鸣不断,闻蝉鸣变知夏季已到.夷夏之“夏”字的金文、篆文体形似屋室.宋玉《招魂》:“各有突夏.”王逸注:“突,复屋也,夏,大屋也,一作夏.”《说文》说:“厦字,从广,夏声.”广者,“因广为屋,象对剌高屋之形.”[12]这是把广屋比作山崖壁上适合人居住的壁穴,即石室.

其五,“夏”指西方.

在上古时期的人名表字中,多有“夏”“西”二字相配的现象,如郑国公孙夏字子西、陈国公子少西,字夏.清人朱骏声在《说文通训定声》中认为,“就全地言之,中国在西北一小隅,故陈公子少西字夏,郑公孙夏字西”.中国古代名和字义相吻合,可知至迟在春秋时期,人们意识中的夏是在我国的西部,远古时“夏”“西”同义.[13]王国维、徐中舒、程憬、童书业等学者都认为:古代的大夏(在今阿富汗北)和夏朝是同一民族,大夏人是由东方西迁到阿富汗的,夏朝由大夏得名.

结论:适合夏朝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埃及考古发现夏朝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夏朝相关毕业论文范文
相关频道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