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忧郁论文范文写作 忧郁和悲情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忧郁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3

忧郁和悲情,这是一篇与忧郁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忧郁论文参考文献:

忧郁论文参考文献

(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225)

【摘 要】肖邦与柴可夫斯基,两位同为享誉世界的浪漫派音乐作曲家,忧郁与悲情充斥着他们柔软却永不满足的心灵,渗透进他们的作品中,因民族、性格、人生经历的差异使他们的作品具有不同的风格.文章将浅析肖邦与柴可夫斯基钢琴作品中创作风格上的异同.

【关键词】 肖邦;柴可夫斯基;钢琴作品;风格与情感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一、人物故事概述

(一)忧郁的诗人——弗雷德里克 肖邦

肖邦出生于波兰,是浪漫派早期的作曲家.肖邦四岁学琴,7岁写出《g小调波兰舞曲》,19岁毕业于华沙音乐学院.在俄国沙皇入侵波兰时肖邦不愿成为亡国奴被迫离开波兰来到巴黎,一直到他去世都再没能回归故土.在巴黎,肖邦很快受法国上流社会追捧,不仅与李斯特、柏辽兹、米茨凯维奇、雨果、海涅等名人交往密切,还遇见了他的挚爱——法国女作家乔治·桑.纤弱儒雅的肖邦与反传统并带有女权主义思想的多产女作家乔治·桑之间尽情倾诉内心深处的情感,两人生活在一起长达9年.肖邦的作曲生涯在这几年达到了顶峰.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分开了.痛失挚爱的肖邦心情变做到十分忧郁,肺病也加重了.在之后的创作中,肖邦在作品中渗透着难以掩饰的忧郁情绪.1849年肖邦已无法继续演出和授课,失去爱人也无法回归故土以及病痛的折磨使他苦不堪言.同年10月,肖邦在巴黎市中心的家中去世.在葬礼上李斯特弹奏了《葬礼进行曲》,肖邦的心脏运回了他一心向往的祖国波兰,安置在华沙圣十字大教堂里.这位“远离母亲的孤儿”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二)悲情主义者——彼做到 伊里奇 柴可夫斯基

柴可夫斯基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五岁时在母亲的教導下开始学琴,长大后在父亲的坚持下到法院工作当起了公务员.在这期间,柴可夫斯基曾经暗恋过一个法国女歌手,但这段感情随着女方结婚无疾而终.在柴可夫斯基二十二岁时选择辞职,进入圣彼做到堡音乐学院,跟随安东·鲁宾斯坦学习,成绩优异.毕业后,柴可夫斯基在老师的推荐下担任莫斯科音乐学院教授,使做到柴可夫斯基能够有很充裕的时间创作,完成了第一号交响曲“冬之梦”,但听众反应不佳.1868年,柴可夫斯基与俄国国民乐派逐渐走近,写出管弦乐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此后,他的作曲风格越来越偏向西欧风,与民族乐派渐行渐远.在任教期间,柴可夫斯基受到女学生安东妮雅·米露可娃疯狂倒追,扬言非他不嫁,两人于1877年结婚,在两人蜜月后回到莫斯科时,他为这段错误的婚姻濒临崩溃,甚至企图自杀,也因此染上严重的肺炎.精神上完全崩溃的柴可夫斯基逃到圣彼做到堡.自此之后,两人不再相见,柴可夫斯基会定期寄生活费给安东妮雅,直到安东妮雅病逝这段婚姻才宣告结束.同时期,一位叫梅克夫人的有钱女人一直赞助柴可夫斯基,对柴可夫斯基影响至深,她与柴可夫斯基互通的信件达一千两百封.十三年后梅克夫人自称破产,这段关系结束使柴可夫斯基备受打击更一路消沉.1893年10月柴可夫斯基在圣彼做到堡亲自指挥其《第六交响曲》的首演,在首演后的第九天就离开了人世,埋葬在圣彼做到堡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修道院的季赫温墓地.

二、相同与相异

(一)作品中的共同点

肖邦和柴可夫斯基在钢琴作品中的和声运用上有许多相似之处.肖邦在前奏曲op.25之17中多次采用了属七和弦,叠部的第一个和弦为V7,随后并没有解决到I而是解决到代替主和弦出现的V7/IV,造成属持续的和声效果,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特点.而在柴可夫斯基的钢琴作品中也不难发现这类和声进行,在其钢琴套曲《四季》op37之一《一月——壁炉边》中首部结尾处运用开放性终止,将旋律落在了E大调的V7上,并未解决,而在随后的中部中却从同主音e小调的VI上突然闯入,将首部结尾的V7进行到e小调的VI,和声意外进行,形成了阻碍终止的特殊形式,颇为新颖.

(二)钢琴作品创作风格与情感上的差异

肖邦的性情忧郁而坚强,作品几乎都是为钢琴而作,音乐受莫扎特影响深远,作品灵动,体裁多样、内容丰富、创作手法上有大量创新,踏板用法独特,常年居住他乡吸取多元化音乐风格,使做到他的钢琴作品中既有波兰民族性又兼具法国式的浪漫.他的忧郁与悲痛也渗透进他的每一部作品中,无处不在.这些一部分源自于他对祖国波兰的思念与日俱增,其《波罗纳兹舞曲》《玛祖卡舞曲》等作品都有鲜明的民族性特征.还有一部分来自于他放荡不羁的挚爱乔治·桑.这个追求享乐、感情丰富的女人崇尚自由和女权,她抽雪茄、饮烈酒、骑骏马、穿长裤,肖邦的忧郁内向与乔治桑都形成了较大的反差,这也许正是导致两人最终分手的原因之一.肖邦就这样在思念祖国失去爱人的痛苦中度过余生.

柴可夫斯基一生遵从德奥古典音乐,作品框架张弛有度,钢琴作品中和声运用丰富,旋律色彩浓郁,织体复杂厚重,调式调性变化频繁,他的音乐经常性地反复纠结矛盾,内心想求做到突破,在高点处往往又收拢,带着浓厚的悲情主义色彩.这与他一生的经历密不可分.柴科夫斯基热爱祖国,他的旋律纯属俄罗斯风格,他创作的钢琴套曲《四季》中大量地运用了II级第二转位到主和弦的变格进行,而这一进行正是典型的俄罗斯作曲家常用的和声.柴可夫斯基生活在沙皇没落时期,他在深感俄国政治的黑暗与腐败,却又是保守王朝拥护者.这种矛盾不断融化到他的创作中.

肖邦与柴可夫斯基在钢琴作品中都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肖邦在离开华沙后的创作风格上趋于成熟,不仅在作品中注入了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外,还成功地将钢琴音乐的体裁扩大,包括练习曲、前奏曲、夜曲、圆舞曲等特性曲以及叙事曲、谐谑曲等大型乐曲和套曲.而柴可夫斯基这位19世纪下半叶最独特的俄国作曲家,在将俄罗斯民歌元素融入创作中的同时又是个世界主义者,作品不仅涉足钢琴,他的歌剧、芭蕾音乐、交响曲也颇具影响力,是同时代作曲家中当之无愧的曲式大师.两位伟大的作曲家虽然在创作风格上各具特点大为不同,但他们的作品受到了全世界各国各民族的赏识和热爱,为后人留下了永巨大而宝贵的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余志刚.西方音乐简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英]伯纳德,邹映辉.彼做到·伊里奇·柴可夫斯基[M].北京:外文出版社,1998.

[4]叶松荣.西方音乐史略[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

作者简介:张鸿鸢(1992—),女,汉,四川成都,艺术硕士,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研究方向:钢琴表演(音乐).

结论:关于忧郁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忧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论林黛玉心理特征其悲情
摘 要:在贾府这个封建社会的大家族之中,林黛玉作为一个外来者,寄人篱下的生活迫使她在心理和性格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另一方面,体弱多病、爱情不如。

悲情母亲的滴血谎言
两个儿子,一个灰飞烟灭,一个身陷囹圄,对于一位为了子女辛苦操劳大半辈子的母亲来说,这生平第一次的旁听,是难以承受的痛。亲生儿子在眼前被人连刺六。

教授10年悲情寻子再好教育也不能没有爱
一对高知父母用了一种看似开明、完美的教育理念,在儿子22岁那年,督促他走上了自立之路,却不料儿子从此人间蒸发、杳无音信。年过60的父母开始漫漫寻。

悲情吴绮莉:不被父母认可的孩子,人生有多可悲
过气亚姐吴绮莉最近又出现在了公众的视线里,依旧绕不开私生女的话题。这枚埋了十八年的雷,终于还是爆炸了。“小龙女”吴卓林报警投诉称母亲涉嫌恐吓没。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