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西方文明论文范文写作 中西方文明的根本差别在哪里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西方文明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03

中西方文明的根本差别在哪里,该文是关于西方文明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西方文明论文参考文献:

西方文明论文参考文献 中西方教育差异论文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论文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论文生态文明建设论文题目

l

苏格拉底与孔子共同的特点是以人类理性作为思想的出发点,但他们所持有的理性类型却极不相同.人类的理性是观察自身和外界事物的工具,是衡量一切判断的原则,这或许也是他们之间唯一的相同之处.他们都是有神论者,但都对“神”保持着足够远的距离,不用神来解释人所遇见的实际事情.孔子不谈论怪诞之事,不谈论恃强使力之事,不谈论让人思想迷茫之事,不谈论神仙鬼怪之事.当有学生问他,如何敬事鬼神时,他回答说,人还没伺候好呢,怎么能谈做到上伺候鬼!学生又问他死后的事,他回答说活着的事儿还没弄明白,又岂能知道死后的事儿.他甚至认为,对人民的实施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其“敬鬼神而远之”.他的这种淡漠态度甚至已经接近了无神论的边缘,尽管他也同意要虔诚地祭祀家中已经死去的先人,但主要不是因为相信鬼,而是相信活人心中的感情和道德感.

苏格拉底囿于其时民风,对雅典诸神祗持虔诚的态度,认为神是不会错的,真正有智慧的是神而不是人.他还论证过灵魂不灭,甚至为后来的宗教提供了神学工具.但他本人从来不用神来解释他所面临的任何具体事情,而且也从来不像同时代人那样用希腊神话的传说作为讨论现实事务的论据.在他们之前,人、神、巫、鬼之类混杂地存在于人们的意识当中;在他们之后,仍有人迷信神、鬼之类的观念.苏格拉底和孔子的伟大之处首先就在于,将人从神人不分、人鬼一体的世界中独立出来,以理性作为人的标志,理性的人是可靠的、真实的存在,是他们认识世界的出发点.这是人类力量的象征,也是他们至今仍被奉为圣人的主要原因.

这里所说的人的理性,是指人所具有的感受、观察及思考能力,这种能力使人有别于兽,也使人有别于神.今天,“理性”也常指人能按约定俗成的常识去思考行事,那些不循常识、受情绪冲动主宰的行为常被称为“不理性”.但本书中所提及的理性只是与神性、兽性相对应的概念,而不是我们日常口语中与“理智”相近似的概念.人固然都具有一定的感受、观察和思考能力,但对不同的人来讲,这种能力的侧重点不同,如有人擅长观察,有人擅长思考,由此可以划分出若干不同的理性类型.

苏格拉底和孔子虽然都以人类理性作为自己思想的出发点,但侧重点不同,属于不同的理性类型.苏格拉底侧重逻辑理性,他惊异于自身拥有的逻辑思维能力,感觉到这是唯一能感知到的真实存在且永远不变的东西,因而,以这种思维来衡量万物的性质与关系,并由此而引导到形而上的层次.他多少有些唯灵论的倾向,用万物皆有灵魂的解释来寻与物的共通性,而他自己的灵魂就是逻辑理性,那么万物的灵魂大约也是类似的东西.他所谓的“真知”就是找到物的“灵魂”,即万物成其为万物的原因.万物不是表面上呈现在人的经验世界面前的那种东西,而是经验感觉不到,只能由逻辑理性来把握的现象界背后的东西,他把那种东西(也就是万物的“灵魂”)称为“相”、“型”、“理念”.(这里,用“理念”的译法,可能更容易理解苏格拉底所指的含义.)

孔子则不同,他更侧重于经验理性,更相信人的感受能力和观察能力.在孔子心中,从未对逻辑能力有过自觉,他似乎不知道还有逻辑能力介入了人类的思考行为.所以,他的所有思想呈现出一种离散的趋势,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前后矛盾之处比比皆是.他本人并不在意这种逻辑上的混乱,只是坚持他在当时当地的心理感受和直觉判断,从未试图用严谨的逻辑统一自己那矛盾百出、又自由自在的言论.当然,也正是借助于这种自由散漫的风格,才使他的思想带有原创性的美感和光辉.

由于缺少逻辑理性的自觉和过于依赖经验理性,孔子的思想局限于形而下的层面,且没有向形而上超越的动力.在孔子看来,那些形而上的东西大概可归于他所谓的“怪、力、乱、神”之流,一概持敬而远之的态度.形而上和形而下的概念,中国古代就有.《周易·系辞》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之谓之器.”这种对事物的区分概念大概起自老子,后来的儒家特别是宋代的理学家将其附会到孔子的头上,甚至将《周易·系辞》也归为孔子的作品.近代以来西方哲学进入中国以后,当时的学者用“形而上”和“形而下”的词对译了西方哲学的类似概念.孔子尽管也下功夫,深入研究过易经,但似乎对这种“道”“器”之分,兴趣不大.在最能代表孔子思想的《论语》里,他的“道”远不是经验事实在形而上层面的存在根据,而是经验能直接把握的政治主张或某种实践方法.

真正多少有一点形而上概念的中国思想家是老子,他说过:“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日道,强为之名曰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种“道”多少有些西方哲学本体论上的意义.不过,老子其人也缺少逻辑理性的自觉,他表述自己思想时,亦如孔子一样,散漫如决堤的河水,即兴而来,兴尽而去,闪耀着直觉主义的深刻与光辉,但没有形成浩荡有序的河流.他的思想风格颇像苏格拉底以前那些哲学家,如毕达哥拉斯、巴门曼尼德之类的人物,留下令后人遐想无穷的神秘的智慧片断.

在苏格拉底和孔子的成长历程中,他们都遇到了一位至关重要的启蒙老师.苏格拉底遇见的是巴门尼德,孔子遇见的是老子.所不同的是苏格拉底接受了巴门尼德的思想,并沿着其思路进一步深入追问下去;而孔子则始终没有明白老子讲的道理是什么,与那种伟大而透彻的智慧擦肩而过,老子的学说遂成绝响.后世的庄子及以练丹养生为职业的所谓道家信徒们己远离老子的智慧水准,其五迷三道之处,甚至还不如孔子.

在苏格拉底与巴门尼德的讨论中,论及到“相”“一”等本体论问题,巴曼尼德以严谨犀利的逻辑力量将神的知识与人的知识剥离开来,让苏格拉底大吃一惊.两个人有着共同的形而上倾向,巴门尼德最欣赏苏格拉底的地方就是苏格拉底“不允许把考察的范围局限于可见的事物或只涉及可见事物的领域,而要扩展到那些必须通过论证来把握的,可以被当作想来思考的对象.”而苏格拉底毕生追问的也正是这种形而上的对象.

孔子遇到老子时,年龄要比苏格拉底遇到巴门尼德时大一些,用他自己的话说,已过而立之年.他向作为周室职业司礼官的老子请教了大量关于周礼的知识,而且深记于心,比如在日食时,送灵柩的车为什么要停下来等日食过去后才能继续前进等.对这类问题,老子也给了耐心而细致的解答.但对于真正能代表老子思想水平的“道论”,孔子深感无能为力去理解,见过老子后他对自己的学生说:“鸟在天上飞,我看见了;鱼在水里游,我看见了;兽在地上跑,我也看见了.对天上飞的,我可以用箭把它射下来;对水里游的,我可以用钩把它钓上来;对地上跑的可以下套套住.但我没见过龙是怎样乘风直上青天的,老子这人,大概和龙差不多.”

结论:关于对写作西方文明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西方文明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生态文明和城市雾霾治理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当我们从影视作品中看到西方国家宜人的环境;当我们由留学。

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生态文明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标志,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未来中坚力量,对其生态文明意识的。

对于生态文明建设中完善财税支持政策
摘要:中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十七次会议的召开,重点提出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及要求,我国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中的生态文明建设同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一。

精准扶贫和生态文明建设互动
[摘 要]在国家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的进程中,古蔺县在具体的革命老区精准扶贫过程中,注意有效利用古蔺县革命老区的生态资源,规避乌蒙山区生态风险,以创。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