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马克思主义论文范文写作 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融合途径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马克思主义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18

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融合途径,此文是一篇马克思主义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马克思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马克思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中国传统文化论文3000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文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文

摘 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的过程.中国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沉淀,已有丰厚的文化根基,而马克思主义自创立以来就是科学的现代的先进文化,推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是两者实现进一步发展的不可扭转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融合

一、引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最早由 同志提出,其含义一言以蔽之,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使其在每一个表现方面都带有中国特性,并按照中国的实际特点去运用它.中国的实际中就包含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因此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有的题中之义.当前,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需要我们立足于中国的历史文化背景,对中国传统文化资源进行进一步的深入提炼和挖掘,使之和马克思主义相融合,实现其现代化发展,这对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一步发展具有深刻的意义.

二、内容上

(一)促进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

随着文化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文化的发展早已突破了狭隘的地域局限,走向了世界.“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通过带有自己特色的认识方式和实践方式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它反映着该民族成员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理想人格、国民品性等属于深结构的东西,反映着特定的人际关系和价值体系.”[1]马克思主义必须尊重中国的民族文化,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存在事实.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最成功的事例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经历了初始阶段、进一步发展阶段和深入发展阶段的历史进程,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成功典范.本土化、民族化使得马克思主义不在是一个“高大上”的理论,而是让人们易懂易接受的“亲和力”理论,使其能够很快融入中国大众的头脑,是其意识形态的一部分.

(二)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革新传统文化

所谓“传统”就是世代相传的风俗、制度、艺术和精神,因而,传统不是静止的客观现象,而是一个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中国传统文化亦然也是一个世代相传的具有民族风貌的文化.在当前的现代话时代背景下,革新传统文化,为中国传统文化注入现代文明的马克思主义,是时 展的需要,也是传统文化发展的需要.

1.前提条件

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地位是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首要前提条件.在中国历史上,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上出现了两种极端主义:文化复古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文化复古主义主张全盘肯定中国传统文化,主张回复中国的“固有文化”,主要人物为康有为、梁启超.而文化虚无主义则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今已经失去了价值和意义,要对其进行全面的否定,代表人物王洪文、 等人.很明显,前者只是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一面,忽视了其消极的因素.而后者只看到了消极的一面,忽视了积极的因素.因而,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问题上,两者是都一种极端主义思潮.不管是文化虚无主义还是文化复古主义,都不利于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否认历史文化只会使中国文化是无本之木,全面肯定历史文化则会使中国文化陷入发展的绝境.事实上,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有的态度是辩证的,既要看到传统文化积极因素,也要发现隐藏在其背后的消极因素,并学会分析哪个因素处于主导地位.如果积极因素处于主导地位,则应坚持和发展其积极的一面,去其消极的一面.当然,如果消极的因素占主导地位,那么我们就应该决然的将其舍弃.这才是我们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因而,我们在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应当选择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和之融合.

2.关键

以现代化为发展方向,是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发展目标,是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关键.现代化在文化层面上要求任何一种文化都必须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当然,中国传统文化也不例外.“作为外来文化,既代表世界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更是中国传统文化实现现代化转换的方向性选择.”[2]马克思主义自五四运动传入后迅速被中国政党所接受,并成为其思想武器,传播到人民群众中去,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显著特征,其现代性不管是在世界观还是方法论上都是先进性的代表,这种强势文化,以其现代性和先进性为手段破开了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阻碍屏障,让中国传统文化找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弥补了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不能适应时代要求的缺陷.

三、形式上

结合中国实际,不断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和时俱进.对于这一方面,中国 人一直都坚持不懈地努力,有 的新 主义理论文化观、 的社会主义文化观、 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 的和谐文化观,以及最新的 传统文化观.

以 总书记为例:

2013年3月在 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 说过:“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很有益处.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3]在此, 总书记倡导在当前背景下积极弘扬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能将其抛在时代的身后.

2014年9月24日,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 一开始就以《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作为致词语.初次而外,还提出了:“中国 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继承者和弘扬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4] 在公开的正式场合再次论述了我们在发展,但是我们必须勿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要将其和时代相协同发展.

总书记自上台执政以来,多次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和时俱进,倡导要实现传统文化的时空跨越、历久弥新和源远流长,这一个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一个新的高度.

四、总结

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发展现状已经被实践所证明是正确的选择,当然,实践还会进一步证实它们融合的新阶段.实践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在于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发展趋势,这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正确方向.人类瑰宝应该被挖掘,先进文化应该被借鉴,二者的融合将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 向冬梅,徐德荣.《论文化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民族化》[J].学术交流,2008年3月,第3期

[2] 徐稳.《传统文化现代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8月,第8期

[3] . 在 党校建校80周年纪念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年3月4日

[4] 崔小栗.《学习路上 一年内三次亲近儒家 为何如此强调重拾传统文化》[EB].中国 新闻网,2014年9月25日

结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马克思主义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马克思是哪国人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文化自觉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国传统文化融合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是文化自觉的应有之义,是应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困境的积极回应,有助于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实。

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结合问题探究
摘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问题,是自上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起就一直在探究的问题。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出现了。

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关系
摘 要:论述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契合点,既可以从渊源上找到马克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依据,也可以为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提供学术资。

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契合
文化是一种观念形态,是人类参与社会生活所形成的价值取向,属上层建筑物的范畴,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决定。马克思主义作为外来文化能够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