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乡村旅游论文范文写作 青海乡村旅游资源与开发模式分析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乡村旅游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09

青海乡村旅游资源与开发模式分析,该文是关于乡村旅游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乡村旅游论文参考文献:

乡村旅游论文参考文献 乡村旅游论文人力资源会计论文开发杂志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论文题目

摘 要:发展乡村旅游对于提升青海旅游竞争力和促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青海具有丰富且有特色的乡村旅游资源,以此为依托,青海乡村旅游开发可以因地制宜地采取多元化的开发模式.

关键词:乡村旅游;开发模式;青海

1 青海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

1.1 发展乡村旅游是提升青海旅游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生态旅游、体育旅游、文化旅游和乡村旅游是青海正在兴起的几大旅游产品.其中,乡村旅游是极具特色的综合型旅游产品,是产品创新的重要途径.就全国范围来看,以高原民族文化和自然生态环境为依托的青海乡村旅游产品体系也是极具特色的.对于入境游市场而言,青海乡村旅游也具有稀缺性,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所以,在旅游市场激烈竞争的今天,加强青海乡村产品开发建设,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对于调整青海省旅游业结构,提升青海旅游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1.2 发展乡村旅游是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小康社会建设的积极实践.

青海发展乡村旅游将引导广大农牧民向非农领域转移,有利于农牧民的脱贫致富;乡村旅游促使传统农牧业附加值提高,农村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旅游业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乡村旅游可推动现代农牧业经济体系建设,科技农牧业、观光农牧业、生态农牧业等加速发展,农村产业结构将得到优化和调整[1];乡村旅游发展将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使农村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农牧民思想观念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1.3 发展乡村旅游是以城带乡、实现城乡统筹的重要途径.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快速改变,居民的休闲、旅游消费需求日益增长.乡村旅游发展很好地应对了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改变,实现了旅游业和农牧业的良好融合,通过城镇居民在农村地区的旅游消费,带动了农村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快了城乡经济的融合,而且还有利于加快城市信息、资金和技术等资源向农村的流动.

2 青海乡村旅游资源禀赋

2.1 乡村旅游资源概述

乡村旅游是指利用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田园风光、生产经营形态、民俗风情、农耕文化、乡村聚落等资源,为旅游者提供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健身、娱乐和购物的一种新型的旅游经营活动[2].青海地处“世界屋脊”,自然生态类型复杂多样,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旅游资源具有高、大、奇、绝的特征,分布着青海湖、江河源、可可西里、塔尔寺、原子城、昆仑山等堪称世界绝品的顶级旅游资源.省域内高山、高原、江河、森林、草原、盐湖、大漠等多姿多彩,令人目不暇接;藏、蒙、回、土、撒拉等少数民族世居于此,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源远流长、丰厚博大、独具特色的青海民族地域文化形态,形成了神秘、极具感召力的文化资源.青海丰富且有特色的旅游资源为乡村旅游开发提供了雄厚的资源保障.

青海乡村旅游资源是以村庄为核心,依托自然山水的大背景,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之下,展现不同的建筑形态和建筑文化.历史悠久的乡村集镇——古镇更成为各村落之间文化、经济、信息联系的纽带.青海乡村的自然环境和农牧业资源也十分丰富,也是乡村旅游可依托的资源类型,比如高山、森林、河谷、湖泊、高原、草场,以及可供游客观光体验的牧场、果园、绿洲等.因而,特色村庄及古镇、乡村自然生态、乡村民族文化资源和高原农牧文化是青海乡村旅游资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2.2 乡村旅游资源类型

2.2.1 特色村庄及古镇

众多的古文化遗存表明,早在远古时代,青海就有人类活动.随着战争迁徙、商贸活动的开展,各民族的交流融合,青海逐渐形成了一批以区域经济、文化沟通为纽带的古镇古村落,其文化艺术深受汉、藏、回等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影响,充满着浓郁的民族风情.

2.2.2 乡村自然生态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东部较为低缓.适宜开发乡村旅游的资源多处于东部及东北部低海拔地区,丰富的植被、多类型的农牧业、优美的自然环境勾勒出一幅和谐美好的乡村旅游画卷;全省的河流主要有黄河、长江、澜沧江、湟水等,内陆河主要有格尔木河、哈吉尔河和布哈河等,共有大小湖泊230个,其中有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温泉资源丰富,广泛分布于青海各地区.此外,青海省还拥有众多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有“百鸟王国”之称的青海湖鸟岛、“高原的西双版纳”孟达自然保护区等.自然环境纯净朴实,优势突出.

2.2.3 乡村民族文化

青海独特的民族构成和绚丽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青海是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有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蒙古族等世居少数民族,其中土族、撒拉族是全国唯一在青海特有的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省总人口的45.5%.从古至今,各民族人们和谐共处,共生共荣,完好地保存着古朴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保存了众多原生态的文化遗产.河湟谷地的西宁、湟源、大通、乐都、贵德一带,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在这里扎根的年代久远;青海的民族服饰做工精美,热贡、泥塑、堆绣、织品、手工制品都具有极高的*价值.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乡村民族古老的民族文化焕发出了勃勃新姿,极大地繁荣了民族文化市场,为外界打开了一扇了解青海的文化之窗.

2.2.4 高原农牧文化

青海省地理环境特殊,地形结构复杂,气候因素多变,然而农牧民因地制宜,克服重重困难,沿高山深谷两岸建构村寨,开辟农田和牧场,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高原农牧文化.

青海省的农牧业以日月山为界,以西为牧区,以东为农牧业区.牧业区面积69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96%,东部农牧业区耕地占全省耕地面积的73%,且多分布在黄河、湟水谷地[3].青海省有800余种动物,2500余种植物,有经济、药用价值的植物1461种[4].动植物中稀有名贵种类繁多,这些特有的动植物品种为青海省发展特色农牧业经济提供了丰富的种质资源,也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青海省的广大农牧业区,主要种植油菜、马铃薯、冷季豆类、青稞等农作物,另外还有一些零星种植的小杂粮,例如黄豆、糜谷、莜麦、荞麦、燕麦、紫花苜蓿、毛苕子、香豆子等.这不仅给民族地区农牧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而且形成了独特的乡村旅游资源,成为开展城郊型乡村旅游的重要资源依托.

结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乡村旅游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乡村旅游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三亚市槟榔河乡村旅游资源开发
摘要:为努力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当地相关部门还注资追加了1700多万元以便提高村内的水、电、路等生活根本设施和文。

全域旅游背景下宣城市乡村旅游资源整合开发
摘要:宣城市地处安徽省东南门户,区位优势明显,全市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为宣城市村旅游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宣城市乡村旅游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

县域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探析
澧县 历史文化旅游资源 开发对策澧县区位条件与社会经济环境澧县因澧水贯境而得名,至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它地处武汉、荆州、岳阳、常德、张家。

中国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综述
摘 要:这几年乡村旅游开发呈现出如火如荼的趋势,不同学者也对各个地方的旅游开发进行研究。本文对不同学者的研究进行汇总,整理了旅游开发的定位和内容。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