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课堂教学模式论文范文写作 针对高校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再认识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课堂教学模式论文写作 时间:2023-12-29

针对高校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再认识,本论文为免费优秀的关于课堂教学模式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课堂教学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论文关于英语教学的论文绘本教学论文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摘 要]近三年来,被誉为中国本土最新教学模式的“对分课堂”,受到广大高校教师的普遍关注,它被国内50余所高校近百门课程迅速应用,而各类课题、报告、文章也不断涌现,宣传力度很大.基于它对各种已有教学方式的综合与融汇,它对学生类别和课程类型的考虑不尽全面,故并非一种“包治百病”的新鲜、玄妙而又神秘的教学模式;从其对教师能力要求、学生风气影响、课堂教学管理等方面来看,对分课堂虽有星火燎原之势,但在中国当前教学中并非十全十美、畅通无阻.此种教学模式尚处于探索中,并不能在高校各门类、各学科中畅通无阻、包打天下.要针对学生所处阶段来采用,不能一刀切.它比较适用于大二、大三、研一和研二等四个年级.本科期间一头一尾的年级是不适宜的.一些实践性很强或在理论性内容讲解后紧接着实践的课程,比较适用;而对那些理论性极强的课程则不宜.理工科课程多数需要推理、演算才能搞懂,学生缺席或走神就会听不懂,自学与内化存在很大难度;而人文社科类专业课的性质决定了采用“对分教学”,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此外,国内学校固定桌、椅,成线排列等,不利于开展圆桌或对话式探讨,空间的局限也使“对分课堂”进行遇到一定的障碍.招收的外国留学生,很多插班到各专业来学习中国课程,由于没有很强的汉语基础,对异域文化的适应还有一个过程.即当前“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成熟与适用还有一个不断探索、调试和完善的过程.

[关键词]对分课堂;组合式;学生阶段;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284(2017)10-0134-06

这是一个教育理念急剧变革的时代,各种教育思想和观念层出不穷,诸如慕课、微课、翻转课堂以及知识关联的教学策略、多元化教学法、PBL教学法、案例教学法、WPBL教学法等风起云涌,大有“你方唱罢我登场”之势.2014年复旦大学推出的“对分课堂”被誉为是中国本土产生的、具有先进意义的一种新型教改模式.此后,其开创者张学新教授在全国各地数十所院校举办宣传报告近50场次,举办相关培训近10次,在国内引起了极大反响,2016年发表相关成果激增①,成为近年高校教学关注的一大热点.

笔者2016年7月底在苏州参加了为时2天的“对分课堂”教学技能培训,并在此前逐一研读过其纲领性论文《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1]及相关材料,对这种新型教学模式产生的背景、过程、目的以及具体操作、近年影响等,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从报名培训、发文、申报课题三方来看,高校教师相当一部分对“对分课堂”兴趣浓厚,就宣传和反馈来看十分火爆.复旦大学牵头拟在2016年秋季出版国内首套基于“对分”教学模式的教材十余种.这种教学模式真的畅通无阻、万能无忧吗?从各式宣传和现场报告来看,它在高校和中小学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过高地预估未必十分理性.在传统讲授型教学模式根深蒂固、高校学科多元化的今天,它的适用也是有一定限度的.

据开创者张先生介绍,“对分课堂的核心理念是把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1].此模式把教学分为相互联系的三个过程,分别为教师的课堂讲授(Presentation),即教师在课堂上对教学内容进行精讲,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的框架,了解学习的重点难点;学生课后的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即学生在课堂教学之后通过阅读教材或其他材料将讲授知识内化为个人的经验,是学习和思考相结合的过程;学生的课堂讨论( Discussion),带着课后的自学和思考结果与班级的學生进行交流,可分为小组讨论和组间讨论.用三个环节的英文首字母命名,即简称为“PAD课堂”.

一、“对分课堂”是一种组合式教学

基于此三个阶段,张先生说这一教学模式的突出创新在于“把讲授和讨论时间错开,让学生在课后有一周时间自主安排学习,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此外,在考核方法上,对分课堂强调过程性评价,并关注不同的学习需求,让学生能够根据其个人的学习目标确定对课程的投入”[1].即:一是错开时间(约一周),先讲授后讨论.二是加强过程评价,在内化吸收、递交作业、讨论反馈过程中考核学生并评定成绩.他并就这一教学模式的进行过程及注意事项、考核的方式与相关技巧等,在文章和报告中逐一进行了解说.其中大部分观点笔者是赞同的.但笔者认为在各种教学理念和模式群起纷争的当今,对“对分课堂”的地位和创新性宣扬未免有些过高,它只是此前常运用的多种教学方式的一种新型组合.

最近十几年来,讨论式教学在各校颇受关注,并在各门学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首先,通常是任课教师提前布置话题,就学生分组或就某一话题(一般具有争鸣性较大探讨空间)集中展开小组讨论,根据课时和实际需要,一门课1~3次,这样在传统一味讲授的基础上下放一定的自主权给学生,通过学生的讨论来促使思考、形成多元观点,最后汇报,老师小结,达到对某一个专题或话题的深入掌握[2].至于小组搭配、组间对话与否、登台演讲与否等,皆看老师的组织和要求了.而对分课堂与其近似,不同之处主要有两点:一是讨论的内容是紧接着前一次的课本内容.二是讨论的频次和力度更大,一个学期对半后达8~12次之多,留给学生的自主权更大.同时这一教学模式有教师“对半”主讲,故也吸取了传统讲授教学的优势,如作者所说,“类似传统课堂,对分课堂强调先教后学,教师讲授在先,学生学习在后.类似讨论式课堂,对分课堂强调生生、师生互动,鼓励自主性学习”[1].从接连使用“类似”来看,它是吸取了各种教学法之精华,具有“融汇”的特征,并不是一个时髦的新鲜事物,没有必要大肆宣传或被一些培训机构使劲鼓吹,让一线教师坐立不安或感到应接不暇:慕课微课还没走就又有新法出来,是不是接连又要“洗脑”了!

其次,对分教学放置一半的学习权利给学生,让其去温故所上的内容,进行内化吸收,通过递交作业、组内互动等途径来提高学生自身的思考能力,培养其探索精神,而不是传统的讲授法一味由老师苦口婆心地按照章节讲解、学生被动接受.但据笔者了解,20余年来,在高校硕、博层面早已采用了这种由任课教师布置任务、学生下一次轮流“主讲”、最后老师作总结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并不神秘和新鲜.笔者读博期间,古代文学专家尚永亮教授便两周上一次课,每次三个小时,80%的时间由四名博士生轮流主讲,他只充当主持人角色,予以精准的点拨,在方法论上进行必要的概括和升华.全程一半以上是由学生来内化吸收以及探讨发言的.中间留下充足的半个月是用来查阅资料和进行思考及发言准备的.其成效得到博士生们一致的认可.据笔者与身边博士毕业于国内不同985、211高校的同事们聊天,他们也大致采用由博士生主讲的方式来教学,在读研时还有一些课程是教师划分专题来主讲的,但一到高层的博士阶段,则通过推动学生查阅、思考和主讲来培育其治学能力,已十分普遍.这说明,近似对分的教学模式在国内并不是首次才有,只不过它在本科阶段进行得还很不够.

结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课堂教学模式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课堂教学模式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民办高校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摘要】本论文从“翻转课堂”的定义入手,结合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就在民办高校中开展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述,并提出。

初中地理九步分段式课堂教学模式刍议
“模式是一种参照性指导方略,有助于高效完成任务,有助于按照既定思路快速做出一个优良的设计方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是,传统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

高校试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刍议
[摘要]文章基于对“翻转课堂”的问卷调查,从影响传统课堂和“翻转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传统课堂和“翻转课堂”的优劣势、传统课堂教学的总体评判以及。

先练后教模式在三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在高三物理“三分课堂”教学中应用“先练后教”的生本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首先,通过练习窥见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察觉学生。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