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刊物论文范文写作 图书评论刊物特色语言风格争议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刊物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1

图书评论刊物特色语言风格争议,此文是一篇刊物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刊物论文参考文献:

刊物论文参考文献 音乐刊物刊物查询文学刊物投稿国家级刊物目录

[摘 要]《图书评论》作为国立编译馆主办的书评期刊,带有强烈的官方色彩,但是不能以此否认刊物在近代书评期刊史上的地位和价值.20世纪30年代初,《图书评论》以书评的形式关注新兴学科的发展,回应思想文化界中重大问题的争论,是当时办得较有特色的学术期刊.但终因其语言风格在当时出版界、学术界引起诸多非议,成为迄今为止评说纷纭的众多近代期刊之一.

[关键词]国立编译馆社会史论战《东北史纲》语言风格

《图书评论》作为国立编译馆主办的书评期刊,创刊于1932年,至1934年停刊,共发行2卷24期.由于国立编译馆带有强烈的官方色彩,《图书评论》在众多方面体现了国民党当局的文化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当时官办书评期刊的水平.本文试图对《图书评论》及其刊物特色作一分析,若能抛砖引玉,实乃本文之幸.

国立编译馆是民国时期“掌理教科图书及学术文化书籍之编译”的机关,隶属于当时的教育部.1932年6月,教育部根据相关决议裁撤教育部编审处,设立国立编译馆.成立之初,设编审、总务二处,编审处又分人文、自然两组,各设主任一人.国立编译馆配有专业的编译人员.1933年11月取消编审处,仍设人文、自然两组,总务处改称事务组.时聘童冠贤、陈可忠、刘英士、郑贞文、郑鹤声、周邦道等18人为专任编译,李秀峰、石声汉等24人为编译,如果专任编译有出任其他职务的改为特约编译.国立编译馆的经费来自固定的政府财政拨款.据报道,1932年,根据行政院第二十二次会议决议,国立编译馆的月活动经费原定为17000元,但实际到账为7500元,到12月财政部每月拨款6000元,其每月活动经费达到13500元[1].国立编译馆的主要任务有二:一是编译,二是审查.根据国立编译馆组织条例规定,其编译图书的种类是:关于阐明文化及高深学术的著述,世界公认的具有学术权威的专著,学术名辞及其他工具书,各级学校教科书及参考图书,关于内容渊博、卷帙浩繁、非私人短时间所能完成的大型丛书[2].国立编译馆的审查任务主要是秉承教育部之命,审查有关图书、仪器和标本.

图书评论社是国立编译馆的附属单位,包括主编、编译和干事等成员在内的人事安排都属于国立编译馆.甚者,出版经费及稿件稿酬均从国立编译馆所得的财政拨款中扣除.也正如此,《图书评论》和国立编译馆立馆宗旨是一致的,强调“本刊拟集全国学者之心力,从事批评介绍大中小学校所用教科书、参考书、地图、表解等,以期提高国内新出版物之标准,而达人人皆有好书可读之目的”[3].然而什么才是标准的书或好书?在《图书评论》将罗家伦的《读标准的书籍,写负责的文字》作为第1卷第1期的第一篇专文时就似乎已经给出了答案.在罗家伦看来,所谓标准的书籍,是指饱含真理的,“它是伟大心灵的结晶,它是残酷不停留的时间所淘剩的遗产.学问固常有进步,但它在进步的流中,有屹然不能毁灭的价值,——这不只是它在某时代的历史价值,而且是它有永久启发后人的价值”.而要写出标准的书籍,则必须结合政府主导和学者努力才能实现,即“征集中外学者意见,按照学科门类,选定标准书籍,列表公布,予有志研究者以正当的路径”.同时“由国家或负责文化机关,以不谋利的动机,来编译标准书籍”[4].

坚持政府的政治立场,是否会导致期刊的质量下降呢?有学者认为这是肯定的,“这样青面獠牙的书评期刊(尽管有许多善良学者被拉来点缀一二),要在求进步的广大读者中找到市场,要得到著述界出版界经久的支持,难矣哉!只好‘收场’了事”[5].事实真是这样的吗?这恐怕有待商榷.《图书评论》停刊的最大原因在于“经费困难”[6].《图书评论》从稿件到出版、发行都存在极高的成本支出.每期支出至少总需1600元:其中稿费约需500元,印刷费约600元,广告费约需200元,邮寄费约需100元,抄写校对费约需100元,杂费约需100元,而编辑和总理的生活费用尚未计算在内.此外,《图书评论》没有设立销售门市部,所有的月刊不是批发,就是预订,而无论是哪一种,都是有优惠的,导致每月至多收入1000元[7].可见,《图书评论》社每月经济亏损至少高达600元,其中赠阅、欠账之类的损失还未计算在内.当然,《图书评论》并不是没有想法设法地减少成本损失,譬如寻找代销单位进行零售,但总体上是没有成功的.在这种情况下,本身经费就不充裕的国立编译馆最终放弃《图书评论》已在情理之中.

和此同时,编辑社以主栏目采取外部的投稿,而论文作者又是在相对独立的状态下完成书评,尽管有官方色彩介入,期刊的学术独立性还是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保证的.《图书评论》标榜“致全力于各种图书之批评介绍,不涉其他”[8].换言之,书评是其核心部分.事实上亦是如此.出版发行的整个期间,《图书评论》设立了书评、新书鸟瞰、杂志论文分类摘 要、出版界、国内各大学现用科本调查、通讯等栏目,但书评一直作为主栏目,每期登载的学术书评十篇以上,其他栏目除个别外,自第1卷第3期起,大多取消了,即便有,也是偶尔有之,其分量不能和书评所占期刊篇幅相抗衡[9].并且,书评栏目的学术论文主要来自外部约稿和投稿.梁实秋、孙本文、傅筑夫、张其昀、何炳松、吴文藻、宗白华、张季同、顾毓琇、夏鼐、郑鹤声、吴景超、千家驹、张东荪、吴晗、萨孟武、金岳霖、顾颉刚、孙次舟、刘节、陈恭禄、缪凤林、罗根泽、范寿康、周鲠生、刘国钧等一批知名学者曾在上面发表书评.尽管编辑人员声称有编辑、修改的义务,但官方色彩很少介入,据刘英士后来讲,“刘英士之编辑本刊,未见‘任命’,它根本不是一个官,‘大丈夫一身做事一身当’.《图书评论》之责任,我自负之.”[10]也就是说,《图书评论》有相对的学术独立性,和政治保持了一定距离.

作为隶属于教育部的国立编译馆创办的书评期刊,《图书评论》将中小学乃至大学教科书的书评作为刊物主要内容.大中小学教科书涉及的学科门类不一,有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图书评论》不加区分,将相关的书评一并予以登载[11].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自然科学教科书的书评数量不多,基本上是以人文社会科学的书评为主.换言之,人文社会科学的书评构成《图书评论》的基本内容.对于人文社会科学书评的登载,《图书评论》采取两种不同的方式:一是通过书评专栏和杂志论文分类摘 要栏目等多种渠道,其中以社会学、教育学和哲学等领域书评为主;二是单靠书评专栏,历史学、经济学、文学、政治学等领域的书评都属于这类.从中不难发现,《图书评论》对人文社会科学的不同学科又是有所侧重的,即比较关注社会学、教育学和哲学等领域的学科建设.

结论:大学硕士与本科刊物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刊物名称大全方面论文范文。

海明威小说语言风格
摘 要:海明威是上个世纪美国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也是美国“迷惘一代”作家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创作和语言风格,表达出自己的彷徨和迷茫,表。

欧亨利小语言风格和创作特色
摘 要:欧·亨利是美国十九世纪伟大的小说家,其获得了极为重要的文学创作成就。本文结合具体的作品,简要分析了欧·亨利的语言风格,并研究了其小说的叙。

谈朱自清散文的语言风格
摘 要:朱自清的散文充满了清新自然的气息,其中优美至极词句构成了朱自清独特的语言风格。善用修辞、寓情于景以及口语入文被朱自清在其散文中运用的淋漓。

死水微澜女性形象与语言风格
摘 要:《死水微澜》用宏观视角展现了大时代背景下一个小乡镇上各种势力之间争权夺势的场景,以主线人物的命运起伏折射了整个社会环境的更迭激荡,其中女。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