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马克思主义论文范文写作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挑战实践路径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马克思主义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07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挑战实践路径,关于免费马克思主义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马克思主义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马克思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马克思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马克思主义投稿马克思主义论文马克思主义杂志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摘 要:高校培育了大量的马克思主义者,一直以来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准确把握当今世界风云变化的发展趋势,直面网络时代给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带来的挑战.着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实践,要不断丰富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路径;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图分类号:A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7)01-0029-02

当今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而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期,社会思潮复杂多变,人民群众中存在不少模糊认识和思想疑惑,这就更为迫切地需要我们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着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成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思想武器.

一、科学认识,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说过:“過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马克思恩格斯强调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题,是历史的创造者,在推动社会发展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同时,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作用,是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体,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者.学术界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论证,并就“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及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等问题进行过研究,这些研究在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从理论走向实践.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把马克思的主要思想、理论、基本观点生活化,让其通俗易懂,使其内容更容易的让普通大众接受,并把其理论运用到日常生活,工作中去.马克思主义在教材中仅仅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已经不仅仅是理论更是一种信仰.一种理论不仅具有外在的引导性更要成为人的内在的自觉性,这样才能在实践中切实发挥其功能.

人的认识在实践中产生,为实践服务,并随着实践不断发展,最后接受实践的检验.马克思主义来源于生活中,由马克思主义者归结为一种政治理论.如果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方式、方法落后于人的需求,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将会影响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仰,而不是理解为一种文化和一种方法.任何理论想要从根本上征服人、说服人,首先就要被大众接受并且掌握,所谓“人本身”,就必须从人出发,变成物质力量,才能用理论征服人.我们在认识马克思主义过程中,要结合理论产生的特殊时代背景,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继承并发展了唯物主义,从理论和实践统一的高度科学的揭示了真理.

二、直面挑战,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

(一)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传统的舆论生态,开放的网络让全世界人们共享资讯共享舆论.很多时候网络使人们跨越了国界跨域了民族,使东西方的文化在网络世界不断冲击不断碰撞.大学生无法亲自体验社会事件,往往通过网络信息力量调整自身社会认知.微博、Z*ER、微信已成为大学生社会认知的重要资源,但是信息碎片化,良莠不齐,个别网络大咖的言论对大学生有很大的错误导向,直接影响到了对于事件的客观评价.网络热点事件为了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往往夹杂着虚假新闻或负面舆论,大学生很难免于这些声音的侵扰,混淆大学生的正常思维,不利于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

(二)对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影响

在当代,来自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错误思潮一般被理解为西方价值观念,尤其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我们经常宣扬的“普世价值”等错误西方价值观.世界各国的信息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西方利用网络不断加大对中国意识形态渗透力度,使国内相对稳定的网络文化环境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国内外敌对势力企图联手对中国实行和平演变,在网上任意发布反对马克思主义的言论,使应用越来越多的网络资源,让涉世不深的大学生受到西方价值观的冲击,从而对马克思主义教育带来困难.

(三)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

在网络舆论中各种错误思潮的误导,使大学生普遍认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于自己的现实生活没有实际意义,体现在生活中大学生会反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认为思政课就是“洗脑”,甚至往往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表现消极负面的情绪.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对高校思政课抹黑,对思政课教师抨击,使得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及讲授内容有抵触情绪,甚至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进行攻击;使得个别大学生否定了思政课教学的专业性和课程内容的实际意义,认为思政课与专业课比较无足轻重,没有必要开设.这对马克思主义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三、回归实践,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只要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一定能够形成“认识——实践——认识”的良性循环.

其二、发挥主流媒体的重要作用.在网络时代,要适应新技术革命对舆论领导权的挑战,要意识到在网络时代意识形态的主战场是互联网,主流媒体要创新传播,把握时代议题,争夺网络的话语权,占领舆论的制高点,从而通过主流媒体释放正能量.只有在国内舆论占领主导地位才能向世界范围延伸、才能在全网络形成覆盖,新媒体语境下的舆论引导力不断增强.

各高校应该更多的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技术开展多种形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普及.通过网上马克思主义教育阵地建设,赋予马克思主义理论时代魅力,更能把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用贴近生活的话语来表达,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变成大家喜闻乐见的话语来表达.这样既能够吸引学生主动走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课堂,又可以让人民大众普遍认同,使马克思主义真正深入人心.比如,内蒙古卫视开播的《开卷有理》第一季“马克思靠谱”准确聚焦年轻群体,通过脱口秀、说唱音乐、动漫等元素,贴合年轻人群的兴趣;主题歌《马克思是个90后》在青年群体中广为传唱;图书《马克思靠谱》首印5万册销售一空.大学生读者都感慨“感觉马克思来到了我们年轻人身边.”

其三,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当代大学生基于互联网这个载体,他们涉猎的知识更加广泛;他们的思想观念趋于多元化;他们的思维方式突出个性,这对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者和传播者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比如高校教师在传播理论的过程中不能照抄照搬,照葫芦画瓢,不动脑子不下功夫;在针对大学生的教育过程中,不能“拿来主义”,更不能实用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过程中,不能对马克思主义搞形而上学,要与时俱进的在实践中发展运用.在现阶段,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一方面要有理论自信,坚定不移地占领思想理论阵地;另一方面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切实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性.

高校承担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推进的大任,高校教师承担着传播马克主义大众化的重大责任,我们既要做到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入学习和准确把握,更重要的是要做到把马克思主义应用于实践,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应用到我们生活中的实际,真正做到解决实际问题,面对不断变化的实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意义和内涵,增强大众的认同感,从而树立共同的伟大理想,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保障.

[责任编辑:高治平]

结论:适合不知如何写马克思主义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困境和路径选择
[摘要]高校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阵地,目前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然存在信仰教育与现实不相适应、课堂教学与实际不相适。

从宣言的传播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规律
[摘要]文章认为,《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概括与升华,它为无产阶级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指明了奋斗方向。《宣言》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体现。

基于农民传统文化视角推进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
摘要:马克思主义要更好地发挥对农村经济社会的指导作用,必须实现大众化。中国农民传统文化植根于农民群体,具有深厚的平民特质,大众化内含于其中,可借。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三维度主体机制和路径
人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根本问题,而“为什么人”、“为人的什么”和“怎样为人”三个问题则是贯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始终的密切相关的三个环节。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