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人文精神论文范文写作 大学英语通识课程中人文精神培养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人文精神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23

大学英语通识课程中人文精神培养,本论文为免费优秀的关于人文精神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人文精神论文参考文献:

人文精神论文参考文献 大学精神论文大学英语论文大学英语杂志英语论文提纲模板

摘 要:大学英语课程作为一门走在教改前列的通识课,越来越需要把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结合起来,融入人文精神的目标培养.本文从培养大学生的思辨能力、加强跨文化能力、提高环境与生态意识三方面,说明大学英语通识课程中人文精神培养的策略与路径.

关键词:人文精神;思辨能力;跨文化;生态意识

随着人文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大学英语越来越需要把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结合起来,朝着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通识教育发展,以适应知识互联网时代对大学英语教育的要求和挑战.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并不单单是一门语言课程,因其丰富的教学内容,已经被很多高校纳入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课程体系中.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的概念起自西方,源于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自由教育思想,以注重学生的人文精神熏陶,凸现人格完善与修养提高为主要特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对,是一种旨在使学生拓宽知识、开拓视野、学会做人和做事、提升精神境界和人生质量的教育.目前我国面临全面转型,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必须关注学生“做人”方面的教育,关注人的生活的、道德的、情感的、理智的和谐发展等等,使之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公民,成为当前大学英语课程培养的目标之一.鉴于大学英语课程特点,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一、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批判性思维是以逻辑学为基础,对做出的判断和论证不断地进行提问、推理、分析、解释和综合性评价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从低到高有记忆(remember),理解( understanding),应用(applying),分析(analyzing),评估(evaluating),创造(creating)六个层级,这六个层面有助于反思我们的英语课堂处在哪个层级.诚如北京外国语大学孙有中教授所言,“我们的外语教育与思辨能力培养相去甚远.外语教育往往专注于语言技能的打磨,不重视学科训练和人文通识教育,因而大量的教学活动都是在机械模仿和低级思维层面展开.外语教育往往把语言的习得和知识的获取隔离开来,因而常常忽略了在四年本科教育过程中帮助学生通过语言获取知识,同时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夯实语言,提高思辨能力.此种状况延续多年,现已危及外语教育的生存与发展.面向未来,外语教育必须超越“‘基本功’+百科知识”的培养模式,在思辨能力培养上实现根本突破.”孙教授一语中的,切中了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弊病,深刻指出了目前我国的教学只停留在识记和理解层面,在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层面的深入不够这样一个严峻的事实.只有在后四个层级上下功夫,才能培养思辨能力.然而,世界上最难的就是思考.应用、分析、评估、创造,每一个环节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当我们一旦认识到思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必然会采取一定的方法,使思维由低级到高级,逐级深入.从一开始对重要问题不自觉,无反思能力阶段逐渐过渡到开始意识到思维中的问题,通过坚持不断的训练,使学生达到良好的思维习惯,对思维规律的把握达到本能的状态.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特别推崇北京外国语大学的网络公开课:思辨课程能力培养.

孙有中教授首先引入了American Philosophical Association(APA)对于思辨能力的定义,从思辨的认知能力(诠释、分析、评价、推理)和思辨的品质(基于证据、概念、方法论、同一标准之上的判断)两方面界定.在APA的“Delphi Report”中,又将思辨能力的认知层次进一步细化,并结合具体的语言教学输入与输出工作,由低级到高级层层深入,在每一个层级都要寻求证据、提出假设、得出结论,可信度、逻辑性和自我监控.思辨能力的认知层次,主要包括六个方面,具体来讲,从评价者角度讲,有诠释(理解、表达)、分析(识别推理关系)、评价(可信度和逻辑性);从写作者角度讲,有推理(形成假设)、解释(阐明、证明)、自我监控.这六个方面有又可以细分为更小的范畴,如推理包括寻求证据、提出假设、得出结论.孙有中教授提到的Paul-Elder的Critical Thinking Model,我觉得对我帮助非常大.这个模式提出了思辨应具有的智力标准,如准确性、清晰、相关、有逻辑性、充足、精确、深度、有意义、公正、广度,把这些智力标准应用到论证中,使学习者最终具有一定的智力品质.标准非常重要,有了这样的标准,教师在评价学生、或学生互评、学生反思时才有依据.认知能力模型的介绍有助于我们审视自己的课堂思辨能力的训练处于哪一个层级,也有助于我们用这些模型去检验、引导学生的课堂活动,尤其是Paul-Elder Critical Thinking Framework对我启发很大,这个模型对于思维标准、思维品质细化到了具体的一个个维度,并在具体的推理中运用、检验、评估,使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可以置于这种理性循环之下,使师生在共同的标准下,教师评价学生,学生间互评、自我评价,共同反思,可操作性很强.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也诚如金立贤和Martin教授所讲,培养思辨能力,没有一个固定的、一劳永逸的办法,需要教师多思考、多尝试,在课堂实践中引领学生思考,做到目标设计明确、过程渐进,在提问、质询、反思、评估等各环节促进学生的思辨性思考.而我作为教师,首先需要有思辨性思维能力,才能评估我的学生是否有思辨能力.如张亚敏、田秀峰认为,开展批判式阅读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批判式思维和能力的重要方法,也是英语教师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完成自身职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培养跨文化能力

文化的多样性与自然界中的生物多样性一样,是造物主的恩赐,是人类的福祉.文化不仅是人们生产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也是人们的日常生活,即古人说的以文化之,更是决定人们行为的行为方式、价值观、信仰.文化,既有属于全人类的普世共通性,又有属于各民族的独特性,因此,培养跨文化能力不仅是要超越自身的与生俱来的偏见、狭隘,也是培养学习他者文化、输出绍介母文化的能力.文化是全人类的共同财产,学习跨文化能力不仅从现实利益来讲有利于个人、国家,更从根本上有助于促进民族、文化间的平等和和平.跨文化学习帮助对比我们与他人在行为、价值观和信念之间的异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大学英语教学责无旁贷,外语教师更是应行走在前面.大学英语作为基础学科中的基础,教师身处教学的第一线、课时多,直接跟学生接触,因此教师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宽广的知识面可以为学生设立良好的榜样.如果教师自身素质不高,教学视野狭窄,就不可能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也只能是空中楼阁,无从谈起了.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一方面面临着外部不均衡世界的文化影响,另一方面也面临着自身文化多样性的现实.随着多年的大学招生规模的扩大,大学生受通俗文化和消费文化的影响,普遍存在思想浅薄现象,田辰山教授认为,中西方思想比较应成为英语学习的必修课(297).杨立民教授更是认为,我们讲文化不一定言必称希腊,但也不必回避古代文化;我们不要凡是认为西方的月亮比中国圆,但也不用讳言文化有先进落后之分(164-165).

三、培养学生的环境与生态意识.

著名生态思想研究者唐纳德·奥斯特指出,“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全球性生态危机,起因不在生态系统自身,而在于我们的文化系统.要度过这一危机,必须尽可能清楚地理解我们的文化对自然的影响.等研究生态与文化的历史学家、文学批评家、人类学家和哲学家虽然不能直接推动文化变革,但却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而这种理解恰恰是文化变革的前提.”因此,培养学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意识刻不容缓,对大学生的生态教育更应走在前面.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中有很多关于环境与生态的相关素材,英语教师的责任在于,如何发掘这些素材,引导学生做更深入的审辩式阅读,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另一方面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生态危机意识.如刘博宇、李佐文就认为,虽然近年来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是阅读能力依然是英语学习的瓶颈之一.很多学了多年英语的学生仍然无法阅读相关的文献或者其他资料.通过实现以语法为中心向词汇为中心转换,可是实现帮助学生获取知识不断进步的目的.对生态和环境主题的挖掘,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如何查找资料、阅读文献、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树立环保责任,更可以通过挖掘人类精神领域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

总之,人文教育是全社会的系统功能,虽然一本书改变不了一个人的世界观,一套英语教材也不可能担此重任,但正如蔡元培先生语,人文教育乃是“养成人格之教育,不能只灌注知识,等而不贯之以理想.”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高等教育的必然选择,要求我们从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开始.

[参考文献]

[1]孙有中等《英语教育與人文通识教育》,[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http://www.unipus.cn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UNIPUS学习网.

[3]张亚敏、田秀峰 《基于批判式阅读教学的外语教师职业发展路径探索》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13.11期.

[4]刘博宇 《词汇法对英语批判式阅读能力的提升》www.cnki.net 硕士数据库.

(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 生物化学工程学院,北京 100023)

结论:关于人文精神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人文精神有哪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大学英语通识课程教学模式探究
【摘 要】通识教育作为一个由西方引进的教育理念,需要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和高校的具体实践进行适应性调整,以此满足我国教育、社会的发展需求。大学英语。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网络通识课程的意义和挑战
【摘 要】网络通识课程是高等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伴随着“互联网+教育”的提出而不断发展完善。本文在文献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大学网。

大学网络通识课程实施现状、问题改进措施
摘 要:目前,各大高校通过引入网络通识课程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已成为大势所趋,网络通识课程主要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视频内容和网上参与讨论的方式进行。。

分析马利恩古瓦比大学英语、汉语课程设置
摘要:马里恩古瓦比(马里恩古瓦比大学)成立于1958年,是一家非营利性的公立高等教育机构,位于布拉柴维尔大市。是被刚果正式认证的高等教育和科学研。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