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伍锡学诗词论文范文写作 伍锡学诗词四新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伍锡学诗词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07

伍锡学诗词四新,该文是关于伍锡学诗词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伍锡学诗词论文参考文献:

伍锡学诗词论文参考文献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农村新技术杂志新课程导学期刊新制度经济学论文

2008年,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广州中山大学、台湾成功大学的中文系,联合主办了第三届粤港澳台大学生诗词大赛.广东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詹居灵同学荣获冠军.其诗其词如下:

去日堂堂何所适,春愁如海况秋深.一枝犹向鹪鹩借,高庙每为狐鬼侵.诚不吾欺长裕者,偏无人识饮冰心.胸中沸血兼奇气,喷作江天万里吟.(《感怀》)

平芜暗减行云陌.但看取、青眉薄.梦里精魂红灼灼.开无人赏,谢无人愕.梦醒无人觉.

前生许尽今生诺.未到今生已斑驳.院冷衾寒烟漠漠.雨教轻听,酒教轻酌.泪眼教轻阁.(《青玉案》)

读着这样的诗词,你的感受如何?我的感受是: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喜的是,一位在校大学生能写出这样雍容典雅的诗词来,很不简单.我国传统诗词后继有人.忧的是,太古色古香了,太少现代人的精神元素和现代社会的生活气息了!让人疑心这是贾宝玉或林黛玉做的诗.

再看湖南诗人伍锡学的两首诗:

盘桓晚餐后,风淡柳依依.池静蛙蹦水,月明萤扑衣.读书邻妇笑,写信故人稀.漫步园庭里,榴花着满枝.(《遣怀》,1971年作)

新娘切菜,新郎烧火,相顾厨房笑语.随他一道向平畴,傍晚又同穿柳坞.月悬瓜架,风临石桌,对敬青蔬蜀黍.个中情趣自无穷,羡么子鹊桥仙渡.(《鹊桥仙·新娘子》,1969年作)

伍锡学生于1948年,写这两首诗的时候,他才高中毕业不久,20挂零,和詹居灵得冠军时的年龄差不多.我选来作比较的诗,主题题材相似,都是一抒写胸怀襟抱、一抒写婚姻爱情.两人的作品各有长处,不能以这个抹煞那个,也不能以那个抹煞这个.但从诗词如何表现现代人的生活和精神的角度看,从我国传统诗词如何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角度看,从诗词创作如何继承发扬“兴观群怨”传统、更有益于世道人心的角度看,我更欣赏伍锡学的诗.

伍锡学1961年写下第一首诗《收麦》,50多年来,创作诗词2200多首.出版了《田畴草》、《南园草》两本诗集,小说集《画眉鸟》中,附有讽刺诗280多首.读惯我国古典诗词和近30年来“春风吹又生”的旧体诗词,忽然遇到伍锡学诗词,我有种读“五四”时期胡适、刘半农、沈尹默的“白话诗”的感觉,一股清新的空气——特别是我国当代农村的田园气息——扑面而来.这股清新气息,让我产生这样的想法:我国当代诗词要有出息、真繁荣,离不开四个方面的创新:题材新、情思新、语言新、手法新.王国维有“词以境界为最上”之说,是不是应该增加一个“意境新”?我以为不必,做到前面“四新”,意境(境界)自然也就新了.

题材新.写作,首先遇到的是“写什么”的问题.社会在发展,新题材是层出不穷的.即便是我国古代诗人写得最多的山水风景、婚姻爱情、亲情友谊、民生疾苦、边塞征战、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人生苦短时空永恒等等题材,在不同的时代,也是有新内容的.问题在于诗人能否独具慧眼、发现它?怎样才能发现它?至少有两条路可走.一是“深入生活”.本来不熟悉某种生活,你走近它、进入它,慢慢熟悉了这种生活里的人和事,思想感情起了变化,就会觉得有新题材可以写、应当写、必须写,不写对不起这种生活里的好人、便宜了这种生活里的坏人.杜甫写“三吏”、“三别”,白居易写《新乐府》、《秦中吟》,走的就是这条路.另一是“身在生活”.作者本来就在某种生活之中,是这种生活的一员,这种生活里的人(首先是他自己)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他感同身受、烂熟于心,有切肤之痛,如骨鲠在咽,不吐不快.于是,他执笔为诗,新题材就自然而然地奔涌到他的笔下.聂绀 写《北荒草》、伍锡学写《田畴草》、《南园草》,走的正是这条路.当今诗词界,绝大多数人走的是“深入生活”之路,这可以理解,总不能叫诗人们写农民就去当农民、写民工就去当民工吧?但要求诗人“深入生活”的时间长一点、对那“生活”多熟悉一点、感受深一点再写,该是合情合理的吧?可惜诗人们的“深入生活”,大多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故“采风”之类活动很难产生好作品,因为其题材之新,是“新”在生活的皮毛.当然也有例外.有的人“采风”时间虽短,好像也是走马观花,但他竟也能写出好诗来,这当作何解释?我想,这肯定是他对于某种生活本来就有深厚的生活积累和情感积累的缘故.伍锡学高中毕业回乡务农18年,生活积累丰厚.诗词题材之新,就“新”出了生活的神韵.伍氏《割豆》诗云:“割豆小溪东,金乌缒土峰.汗斑图背后,热浪出胸中.头晕眼发黑,腰酸皮泛红.俯泉狂喝水,腹内响咕咚.”(1994年作)其《淡黄柳·卖西瓜》则曰:“炖天红日,中午街旁坐.两担西瓜坛大个.硬是无人问价,夫妇双双汗眉锁.肚儿饿,心胸似烧火.我瞧你,你瞧我.想去年甘蔗堆墙垛.改种西瓜,又成憨货,恨不挥刀戳破.”(1992年作)这样的田园诗题材,岂是走马观花的“采风”采得到的?

情思新.鲁迅论小说创作,有“选材要严,开掘要深”的经验之谈.写诗何尝不是如此?在纷繁复杂的生活现象面前,选择哪些生活素材来作诗歌题材?选定题材后,又怎样发掘这些题材的深层诗意?这取决于诗人精神境界的高低阔狭,取决于他的审美观念和进步的时代精神、民众的审美情趣相联系的密切程度.这已经是常识,老生常谈了.那么,伍锡学诗词情思之新,“新”在哪里呢?清人张问陶《论诗十二绝句》说:“名心退尽道心生,如梦如仙句偶成.天籁自鸣天趣足,好诗不过近人情.”我以为,伍诗情思之新,就新在“近人情”三个字上,新在它抒发的全是普通老百姓的平平常常、合情合理的思想感情.长期以来,我们过多地、过分地强调文学作品的思想感情要崇高伟大(真实的崇高伟大当然很好,我们心向往之),而忽略了普通老百姓“人之为人”的人之常情,看似卑微渺小,实则纯洁美好崇高伟大的人之常情,其结果,是催发出难以数计的假丑恶.我读伍锡学诗,最受感动的,正是他自己和他家乡祁阳人民那种毫不掩饰、原汁原味的喜怒哀乐,那种真诚淳朴的思想感情.请看他的《车水》:“南风过池塘,清水荡晴波.我同新队长,车水灌新禾.去年遭虫害,口粮四百多.今岁苗架好,风里舞婆娑.农民无别愿,餐餐饭满锅.为了盘中餐,两脚快如梭.”(1974年作)再看他的《西江月·学大寨》:“大学昔阳大寨,昔阳远在天边.收完晚稻紧挖田,冒雨忙将豆点.斗私批修空喊,赶超跃进徒然.农民犹道六零年,多少人家饿饭.”(1972年作)这样的情思,毫不“革命”,远离时髦,甚至“落后”,不合时宜,却都是植根于广大农民心灵深处、植根于真善美的人性大地上的“近人情”的情思,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伍锡学的诗,即便是写于“十年 ”中的,也极少左倾幼稚病色彩,所以艺术生命力强.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语言新.伍锡学诗词的口语化,已经人所共知,兹不多赘.我想提醒一句的是;伍氏的口语,是富有文学味的口语.“落日沉圆,彩霞流曜,风平浪静莺声悄.山光水色引渔人,姗姗湖畔来垂钓.浮子微移,鱼钩轻咬,涟漪泛起圈圈笑.竹梢一抖展丝纶,一条红鲤怀中跳.”(《踏莎行·钓鱼》,1990年作)“暮色苍茫行旅匆,相逢车上话无穷.作诗应少头巾气,为仕莫攀裙带风.意乱堆堆银子白,情迷九九女儿红.满厢乘客昏昏睡,共笑书生议论空.”(《车上逢友》,1995年作)这样的语言,以白话为主,却也汲取了文言的营养,是两者的水 融的化合,比大白话更富表现力,也比古色古香到僵化程度的文言更有生命力.伍氏有这样的语言文字修养,我想,和他的天赋有关,和他得到国学根底深厚的舅舅曾凡夫先生的指点有关,和他一辈子好读书、苦读书有关.

手法新.我国古典诗词的作法,以“写景以抒情”为最多.伍氏诗词,大量增加了人和事的因素,丰富了传统诗词的表现手法.这使他的诗词富有动感,读来恍如看戏看电影.例如早已脍炙人口的那首《菩萨蛮·锄麦》:“三山一水蓝天远,蜜蜂飞绕花丛转.小伙和姑娘,锄苗溪水旁.水流清见底,对影斜瞅妹.‘莫乱把人瞧,小心伤了苗.’”这样的例子所在多有,难怪他的词有“微型小说词”之称.

伍锡学诗词当然不是首首都好.有些诗,尤其是讽刺诗,有有闻必录、提炼不够的倾向.但是,伍氏诗词的主流值得肯定,值得研究.我敢断言,像伍锡学这样的诗人多了,我国传统诗词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裂变出强大的生命活力.

结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伍锡学诗词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诗词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以学为本:新一轮台湾通识教育评鉴探析
摘要:新一轮台湾通识教育评鉴计划由2012年至2016年实施,本次通识教育评鉴所依据的理念与实践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向,“以学为本”的教育理念与学生。

两学一做新形势下党员教育管理探究
摘要:全面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提升党员党性修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举措,是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要求,也是。

两学一做新时期全面加强党建号角
摘 要:为了全面贯彻从严治党,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及“三严三实”教育基础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为了新时期党建工作的又一必要举措。“两学一。

践行两学一做新要求,完善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
2016年4月7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了文章《 对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重要指示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一个支部》。文中谈到,。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