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最后一公里论文范文写作 冲刺最后一公里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最后一公里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02

冲刺最后一公里,这是一篇与最后一公里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最后一公里论文参考文献:

最后一公里论文参考文献

一、距离精品还差“一公里”

2014年2月21日,《内蒙古日报》一版刊发了一篇题为《列车上的温情3小时》的通讯.此稿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栏稿的内容刊发,并且排在头条位置,应该说是一篇分量较重的.但是,在素材的采集、写作的构思等方面的一步之差,未能成就一篇精品稿,在“最后一公里”处和好稿失之交臂.

评点:

生动、鲜活、自然,文字也比较简洁.一个平凡人,一件平常事,展示一个不平凡、不平常的精神,在1055个字之内处理得都比较得体.特别是那段35个字的开头,除了简练外,还十分巧,一下子就抓住了读者的眼球.

最后一公里之差:

“鄂文燕一边安慰小伙子,一边准备针灸.”

①针灸的针从哪来的(见原文第7段)?

如果是鄂文燕自己随身携带,还有可写的东西.如果是列车上配备的,也体现了列车的“温情”——此一笔应加以挖掘.

②病人究竟是什么病?始终未交待清楚(见原文第6段).

如果是重病,鄂文燕的抢救就更具价值——此一笔也应挖掘.

③“坐在过道的座位上”——火车的过道上没有座位(见原文第4段).

火车的过道里原本没有座位,如是特意为患者加设的,当加以说明,也能够体现列车的“爱心”.

④“列车发车时,这个小伙子就有头晕恶心的症状,考虑到他是单独出行,刘懿就安排列车员王呼斯慧照料.”(见原文第5段)

文中所表述的症状及其“单独出行”的实际,不能达到让列车员特别照料的条件,应有特别的说明.

⑤开头和结尾没有完全契合,应再作一点文字修改.

开头:至今,鄂文燕也不知道自己抢救的那个小伙子究竟叫什么名字,她从来没问过.

结尾:当别人问起她救治的小伙子叫啥名字时,鄂文燕淡然一笑:“在旅途中经常遇到这样的事,不知道也从来不问,救人就是大夫的天职.”

一是“不知道”三个字重复了;二是应把结尾处的“当别人问起她救治的小伙子叫啥名字时,”改为“当别人问她为啥不问一问那个被救治小伙子的名字时”.如此,头和尾就完全合拍了.

⑥典型细节之处没有适当展开.

文中:“鄂文燕一直守在身边.1个多小时后,小伙子能自己起身坐着了”.

这“1个多小时”里是中心环节,完全可以再展开一点,而且还可以采用描 法.比如:“车轮撞击铁轨,均匀的节奏仿佛一支催眠曲,车厢里的旅客大多进入了梦乡,只有这位71岁(此处说出‘71岁’是自然‘表现’.原文则是用了‘人物档案式的写法’)的老人像坚守在阵地上战士,两眼紧紧地盯着患者(旅客入睡和鄂文燕坚守——对比方法).隆冬时节,奔驰的列车,不时有凉意丝丝袭来.鄂文燕搓搓手,又拉了拉衣领(此为假设.需要记者必须挖掘的——为后面的感冒作铺垫).10分钟过去了,20分钟过去了,40分钟过去了.一个多小时后等”加上此一段描写,既是典型细节的展开,也和后文“回到呼市的第二天,鄂文燕浑身酸疼、打喷嚏、流鼻涕,火车上一夜无眠再加上过度劳累,她感冒了”——从逻辑上合拍了.

二、单一的思维方式阻碍了冲刺“最后一公里”

2月28日,《内蒙古日报》一版刊发了一则消息.题为《昨天,女教师沙日娜为一上海患儿捐献了造血干细胞》.它的导语为:

本报2月27日电 昨天上午,为救治一名素不相识的上海白血病患儿,蒙古族女教师沙日娜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 医院捐献了自己的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的采集从早上8点持续到中午11点,整个过程非常顺利.医生说,正常情况下,几天后沙日娜就可返回家乡.(117个字)

此文不仅导语把思维集中在沙日娜身上,通篇基本也是“她和一名血液病患儿配型成功,初步确定为患者的最佳供者”的过程.说基本,此文结尾处增写了“该市已有2105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的血样录入中华骨髓库”的一笔.否则,全文全部沙日娜“加入志愿者队伍——和一名血液病患儿配型成功——说服母亲——造血干细胞采集顺利”的顺向思维方式或单向思维方式的平铺直叙.

如果我们把思维再放宽泛一点,比如: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是一位蒙古族女性,上海患儿是汉族(假如);一个在祖国的北疆,一个在南端;一个是31岁(已知),一个是(未知)五岁?十岁?更小?

再比如:那位患儿从发现白血病到找到配型(无血缘关系人群间的配型几率是10万—20万分之一)经过了一年?两年?甚至已经到了生命垂危、或命悬一线之时,他(她)的父母、爷爷奶奶是如何在痛心疾首中等待配型的?是不吃不喝不睡等(我不明白,为什么我们的记者没有把以上那些素材拿到手,是因为医疗纪律?还是别的原因?)如果有了以上这些多向思维,消息的主体部分不说,仅导语也可能有几种写法.

如写法一:

本报讯上海的小珍珍(假设名)有救了:从死神手里把她(他)拉回来的造血干细胞配型、采集均告成功!那位志愿者阿姨叫沙日娜,远在千里之外的内蒙古.(70字)

——此为“变顺向思维为逆向思维”的写法.即,从沙日娜的新闻点逆向到上海患儿处入笔.从读者角度来说,一个命在旦夕的患儿的生和死是“第一”关注点,虽然本文写的沙日娜,但相比之下,她是读者的第二关注点.在人命关天的情况下,用逆向思维方式从患儿入笔,导语更有吸引力.抓住了读者,第二关注点也必然得以传播.

如写法二:

本报讯蒙古族志愿者沙日娜的造血干细胞即将植入上海汉族(假设)患儿ⅩⅩ的脊髓.2月27日,随着3个小时采集工作的顺利完成,沙日娜“挽救一个在死亡边缘挣扎的小生命”(引句来自原文第三段)的上善之举,又为各民族亲和榜增添了一道色彩斑斓的光环(评论性表述).(105字)

——此为“变单项思维为多向思维”的写法.这种写法,至少比原导语多出“两条线”:一是“‘挽救一个在死亡边缘挣扎的小生命’的上善之举”——使用沙日娜的引语,让沙的精神境界出来了;二是“又为各民族亲和榜增添了一道色彩斑斓的光环”的评论,把沙日娜的所为上升到了“民族大家庭血脉相通”的高度,从而使新闻具有了更高层次的含金量.

相比于以上两种写法,原导语无论在新闻表达的方式上,还是事件的分量上,均略逊一筹.这就是改变思维方式的重要性.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记者的思维尺度有多宽,导语写作的天地就有多宽.

三、顺向思维或单身思维的素材挖掘

以上《列》文和《沙》文有一共同点,即一个是医生对患者,一个是供体对受体.对新闻报道而言,即使是顺向思维,记者也应该把患者和受体的相关事实挖掘到位.如此,两篇稿件不仅可以按照顺向思维或单身思维的形式撰稿,甚至于还可以使用立体思维的方式.

如写法三:

本报讯 2月27日,随着沙日娜捐献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工作的顺利完成,受体——上海白血病患儿ⅩⅩⅩ获得了“新生”的转机.至此,继内蒙古草原养育了3000上海孤儿的50多年后,沙日娜再塑了“草原母亲”的形象.

经验证明,素材的挖掘和思维方式是相辅相成的:素材越丰富,下笔时的筛选空间就越大,可以在突出新闻“重要事实”或者“吸引读者眼球”的前提下,随心所欲地使用逆向思维方式或多向思维方式;思维越宽泛,素材挖掘的空间就越大,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寻找“可用之材”,取其精华,写出“拳头”事实.

联系到相当一些非事件性报道,特别是工作类报道的生吞活剥、照本宣科,甚至是网上下载文件的摘发,我们应该传导逆向思维、多向思维、立体思维的写作方式,让记者的目光不只停滞在那些工作部门、行业、单位及其总结、报告、讲话、通知等材料上,还要投向那些政策或工作所指向的群体——那是生动鲜活、多姿多彩的素材“富矿”.这样,我们就可以有党和政府的工作和广大人民群众之间架设一道五彩缤纷的“桥梁”,让工作类报道从思维形式到内容表达,再到语言表达都发生质的变化,彻底剔除工作类报道多为“文件翻版”的痼疾.

结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最后一公里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最后一公里是什么意思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抢夺物流最后一公里商机
本刊于2013年3期刊登了一篇《校园快递超市,抢占快递物流最后100米》的文章,颇受读者的欢迎,其中不少读者来电希望对该类商机进行深入报道。本刊。

我国农村最后一公里配送理论综述
摘 要最后一公里配送是物流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制约农村物流发展的一大瓶颈。随着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农村最后一公里配送显得至关重要。本文通。

关于人人乐购物广场(五公里店)生产运作管理报告
人人乐购物广场(五公里店)凭借地理位置优越、店面规模较大、设施设备齐全、商品数量丰富等优势因素,在周边区域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人人乐超市。

全球最长铁路隧道在瑞士通车总长57公里17年建成
瑞士圣哥达基线铁路隧道(Gotthard-Basistunnel)当地时间1日正式宣布通车。作为全球目前最长的铁路隧道,该隧道总长度达到57公里。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