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马克思主义论文范文写作 马克思主义和儒学关系综述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马克思主义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08

马克思主义和儒学关系综述,本文是一篇关于马克思主义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马克思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马克思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马克思主义投稿马克思主义论文马克思主义杂志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摘 要]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已近百年,纵观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获得思想精神领导地位的历史进程,无论是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架构还是历史发展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复杂的中西文化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学的关系一直是一个重大问题,正确处理这一问题对于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儒学;传统文化;综述

一、学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和儒学关系的研究角度

马克思主义和儒学作为不同的两种思想和文化,必然离不开学界对于二者的比较研究.由于所处的历史时段不同,学者们比较二者的视角和侧重点也就有所不同.详见下表:

时 段关系状态 研究内容 原 因

20世纪初——20世纪80年代侧重研究二者不同点,甚至是对立主流意识形态(政治)因国内外战争和文化大革命等的影响,为现实的政治运动提供支持、论证和行动指南

20世纪80年代及以后侧重相同点的研究,甚至是二者的结合或融合文化、学理层面(学术)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环境放松

二、对于马克思主义和儒学关系研究的阶段分类的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后,学界对于马克思主义和儒学关系的讨论角度主要在对二者异同点的比较研究.他们多从时代、地域、阶级、文化的背景和社会的功能等方面分析二者不同,也有少数学者着眼于哲学世界观、政治思想和大同社会理想等方面分析二者相同之处.[1]还有学者认为,这方面的讨论大致分为三大类:对立说、并存说和融合说.

近年,对立说和并存说日渐式微,而融合说渐渐在学者间达成共识.[2]有些学者将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和儒学的关系的讨论分为三大类:一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尺度论儒学之是非,表现在对儒学的精华和糟粕的区分和取舍上;二是认为儒学和马克思主义相通,表现在哲学领域,尤其是辩证法、对客观规律认识的相通,同时还有人论的一致性,道德理想的一致;三是认为儒学和马克思主义汇通互补,分别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儒学现代化以及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援儒入马三条路径来阐述.[3]

三、对于马克思主义和儒学关系的研究

(一)对于马克思主义和儒学的不同的研究状况

近20余年来学界对马克思和儒学不同点的研究不在少数.刘宏章认为二者有着非常不同的阶级基础和文化背景,一个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一个是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4]张允熠则认为,在思维形式上,儒学包含丰富的直觉论,缺少明晰的逻辑论说工具和系统严谨的结构体系,马克思主义则具备镇密和恢宏的理论体系;在思想进路上,儒学倡导中庸和协调,马克思主义坚持原则和斗争;儒学主张改良和和平,马克思主义重视革命和暴力;儒学轻视体力劳动,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创造了人.[5]除此之外,张建新、刘天旭、蒋庆、范广伟、郭沂等,都阐述了自己对于马克思和儒学不同点或相异之处的论述.

(二)对于马克思主义和儒学的融合的研究状况

近年学术界对于二者的关系研究越来越倾向于共同点进而进一步讨论二者可融合的趋势的研究.关于马克思主义和儒学融合的研究主要分三类:

1.只从二者的共同点、融合点去研究.

我国学界对于二者共同点的研究主要是在近20年中进行的,而海外这方面的研究则要更早一些.美籍华裔学者窦宗仪经过深入细致比较,认为二者在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和人性论等方面存在许多类似和平行之处.[6]刘宏章根据张岱年先生的提示,认为儒学和马克思主义的相似、相通之处有七个方面:唯物论、无神论、辩证法、历史观中的唯物主义因素、 主义、人道主义和大同的社会理想.这七个方面又可归为哲学世界观、政治思想和社会理想三个方面.[4]张允熠认为二者之间有“五个一致”,简单说来:其一,在宇宙观上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其二,在致思趋向上都承认实践是认识的源泉、途径和目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其三,在人的本质上都重视从现实物质生活根源中寻找历史发展的动因;其四,在历史观上都重视从现实物质生活中寻找历史发展的动因.第五,在社会学说都向往“大同世界”.[5]

近年来,有学者进一步提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国同构”观念及其对个人的影响,和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革命集体主义似有所形;[7]马克思主义对资本的警示和儒学对逐利的鄙视,[8]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儒家“知行”观,[9]也有相似.

认识马克思主义和儒学的异同,重要的是要看到,这“异”是“同中之异”,这“同”是“异中之同”,必须在同和异的辩证统一中把握其真谛.[10]至于两者如何融合,则见仁见智.

2、站在儒学的立场,认为儒学应合理吸收马克思主义以得到复兴和壮大.

这些学者认为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应该吸收马克思主义的内容,从而使儒学再度复兴起来,成为未来中国文化的代表.杜维明认为,儒学要得到大发展必须和西方对话,在超越层面上和基督教对话,在社会政治层面上和马克思主义对话,在深度心理学层面上和弗洛伊德主义对话.[11]汤一介认为,未来的中国文化是“反本开新”,所谓的“本”,是指以儒家为主体的传统文化;所谓的“新”,是指融合吸收西方文化包括激进主义(汤一介用激进主义指称马克思主义)的新文化.他认为我国目前的文化正处在“由两种文化的矛盾冲突阶段开始转向本土文化开始消化外来文化”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中国文化的发展将会走出‘中西古今’之争”,“进入全面深入地吸收、融合西方文化的时期.”[12]钱逊认为:“融合中西,发展儒学和中华文化的过程,至今并没有完成.而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儒学和马克思主义的结合.吸收马克思主义的优秀成果以发展儒学,是儒学进一步发展的重大问题.”[13]另外,对于未来中国文化,林毓生提出的“转化创造”,李泽厚提出的“创造转化”,张立文提出的“和合转生”等等,也都包含着传统文化要吸收马克思主义内容的含义.

结论:关于对写作马克思主义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马克思主义是对的吗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论新时代条件下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
摘要: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今天,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取得不错成绩,这与全国人民坚定的现代化建设的信念和辛勤努力是分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逻辑关系
摘 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向性指引下,马克思主义实现了时代化和大众化的创新发展。时代化是马。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梦关系
摘 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创新过程中与时代潮流相适应、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并以这些理论成果为指导,从而解决中国。

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关系
摘 要:论述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契合点,既可以从渊源上找到马克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依据,也可以为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提供学术资。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