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诗辨论文范文写作 唐代奉试诗辨略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诗辨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30

唐代奉试诗辨略,该文是关于诗辨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诗辨论文参考文献:

诗辨论文参考文献 诗潮杂志现代诗投稿

摘 要:唐代“以文取士”,“试诗”称谓繁多.毛奇龄谓唐代进士登第后“又有试”即“奉试”;臧岳则认为“奉试”为“覆试”,由此而有“奉试诗”之称.古今学者沿用不疑,但语焉不详,分析归纳不细致.实际上,“奉试”和“覆试”既不是相同的考试制度,在诗歌体制及难易程度上也有很大差别.毛奇龄所指为“奉试诗”的作品,亦非“覆试”之作.唐代人创作的“奉试诗”主要包括“赎帖诗”“帖经日试诗”以及其他“奉命”之作.

关键词:唐代试诗;奉试诗;赎帖;帖经日试

中图分类号:I20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7)05-0137-05

唐代全面实行“以文取士”制度,以考试“文学”作为官吏选任的主要方式.所试文体有策、诗、赋、判等,于是,便有了“试诗”制度和作品.①由于试诗的等级、环境、方式、用途、认识等不同,形成了很多关于唐代试诗的称谓,如省试诗、州(府)试诗、赎帖诗、科试诗和奉试诗等等.清人毛奇龄认为“奉试诗”就是进士登第后所试诗,亦即“覆试诗”(详下).后人大都沿用其说,然而,或者语焉不详,或者没有作具体分析与归纳.②本文即就此略陈浅见.

一、“奉试诗”与“覆试诗”

毛奇龄在《唐人试帖》中崔曙《奉试明堂火珠》诗云:

此四韵,律又是一例.按:唐登进士后,又有试,名“奉试”.此与荆冬倩奉试诗皆止四韵,则必官限如是者.但郑谷、黄滔在乾符年奉试,仍是六韵,岂后此又变例耶?③

又在黄滔《省试奉诏涨曲江池》题云:

一本无“省试”字,且云“诏”字当是“试”字之误.按:唐制,登进士后,又有试,名“奉试”.前崔曙、荆冬倩皆有奉试题是也.且此试不用题韵,似特试者.况“省试”二字,亦决有误.按:此题注“乾符二年”,在僖宗朝;而前有《内出白鹿》题,亦黄滔作,注“乾宁二年”,在昭宗朝.则自乾符至乾宁约二十余年,未有乾符既中省试而复赴乾宁省试者也.此必有一试系“制试”或“奉试”,而题误注作“省”字耳,然不可考矣.④

由此可知,毛奇龄根据另一版本,认为黄滔此诗应该题作《奉试涨曲江池》;并谓“(举子)登进士后,又有试”为“奉试”;同时又将崔曙《奉试明堂火珠》、荆冬倩《奉试咏青》、郑谷《奉诏涨曲江池》和黄滔《省试奉诏涨曲江池》均看作“奉试诗”,并以“四韵”为“奉试诗”的“官限”体制,又疑“六韵”为晚出“奉试诗”的变例.⑤

此后学者谈论唐代“奉试诗”多承此说.如纪昀称:“唐重诗赋,实自高宗调露中,而《文苑英华》所录者,省试、奉试、吏部试、监试、州试、府试诸诗,乃皆开宝以后.”⑥又如徐文弼云:

唐制:有“省试”,谓尚书省及中书、门下两省之试也;有“奉试”,谓登进士后试也;有“制试”,谓特开宏词科,非常定之试也;有“帖经日试”,谓试明经加帖括间有是日,兼诗之试也.⑦

纪、徐二人都是将“奉试”作为一种试诗制度和作品类型,并与“省试”“制试”和“帖经日试”等相提并论.此外,臧岳的《应试唐诗类释》、杭世骏的《订讹类编》、王懿荣的《王文敏公遗集》和郑方坤的《全闽诗话》等,也都持有相同或类似观点.

但是这样的说法并不准确.从试诗制度上说,毛奇龄所谓的“登进士后,又有试,名‘奉试’”⑧,并未明确是哪种考试.根据已知的唐代进士科试诗制度,通常只有登科前的一次考试(可称“正试”),“正试”之后,有“考覆”.开元二十四年(738)诏曰:“其应试进士等,唱第迄,具所试杂文及策,送中书门下详覆.”⑨所覆“杂文”包括试诗,这是在“唱第”之后.长庆三年(823)王起建议将中书门下的“考覆”改在礼部放榜之前⑩,想来以前是在放榜之后.但是“详覆”或“考覆”,都是“审核”性的,即检查考试的试卷是否有之类的问题,并不是再出题考试.“正试”之后偶尔会有“覆试”,一般是对“正试”的结果有所怀疑,再次出题考试,以检验考生的真实水平,也带有“审核”性质.

毛奇龄并没有说明“登进士后,又有试”属于哪种情况,臧岳则根据毛的说法,明确指出:“登进士后,又覆试,名曰‘奉试’.”B11从而将毛氏所说的“奉试”坐实为“覆试”B12.这样一来,所谓“奉试诗”也就是“覆試诗”了.但是,仔细考察毛奇龄所列举的“奉试诗”,就会发现并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它们都是“覆试诗”.

据笔者初步整理统计,现存唐人“奉试诗”共有10首,大致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分别是董思恭的《奉试昭君》B13、陶翰的《柳陌听早莺》B14、崔曙的《奉试明堂火珠诗》B15、荆冬倩的《奉试咏青》B16、孙欣的《奉试冷井诗》B17、严维的《水精环》B18、郑谷的《奉诏涨曲江池》B19、黄滔的《省试奉诏涨曲江池》B20、汪极的《奉试麦垄多秀色》B21、李琪的《奉试诏用拓拔思恭为京北收复都统》B22.这些诗或在标题中、或在题注中,显示了“奉试”的信息,但都未见有“覆试”的信息.而已知的唐人“覆试”共有八次,即上元元年(674)、永淳元年(682)、嗣圣元年(684)、垂拱元年(685)、神龙元年(705)、长庆元年(821)、会昌五年(845)和乾宁二年(895).其中长庆元年(821)的诗题是《鸟散余花落》,《文苑英华》保存有孔温业、赵存约和窦洵直三人的“覆试诗”作品.乾宁二年的诗题为《询于蒭荛》《品物咸熙》,未见有作品存留.这些“覆试诗”都没有明显的“奉试”信息.

另外,从现存诗作来看,“覆试诗”的难度明显大于“奉试诗”.如长庆元年的覆试,诏云:

郑郎等昨令重试,乃求深僻题目,贵观学艺浅深.孤竹管是祭天之乐,出于《周礼》正经,阅其呈试之文,都不知其本事,辞律鄙浅,芜累至多.B23

“乃求深僻题目,贵观学艺浅深”,其实就是故意加大难度,以便检验出考生的学业和才艺的真实水平;还限定“书策不容一字,木烛只许两条”B24.乾宁二年的覆试难度更大,《询于蒭荛》诗,要求用“回文格”,正以“蒭”字、倒以“荛”字为韵.不仅正读、倒读都能成诗,而且押韵也很险僻!《品物咸熙》诗,则规定用七言八韵写成B25.唐代通常的试诗为五言六韵,已是很难;而要在有限的时间、苛刻的环境等条件下,完成七言八韵,更是难上加难的事情.

结论:适合诗辨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诗辨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唐代落第诗中士子
摘 要:伴随着科举制度的产生,唐代社会出现大批落第士子,他们所述诗歌反映了落第者的行为活动和心理状态。傅璇琮说:“唐人以科举为题材的诗篇,还是以。

唐代太原送别诗艺术
《毛诗序》云:“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①诗歌是人表达情感最为含蓄的载体,是复杂情感的延展和升华。宋人。

豆瓣的诗和远方钱途未卜
试水被称为“文青大本营”的豆瓣,现在想踩准付费内容大潮的节拍。3月7日恰好是豆瓣成立12年后的第一天,豆瓣颇为高调地上线了“豆瓣时间”这一付。

绿松石藏界新宠辨假路
近几年,国内收藏界又添新宠,绿松石逐渐受到追捧,收藏热持续升温,价值也不断攀升。但与此同时,绿松石原料逐步减少,加工成品率较低,造成原矿绿松石供。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