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参考文献>材料浏览

关于积累论文范文写作 基于经验积累凸显数学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积累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01

基于经验积累凸显数学,本论文主要论述了积累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积累论文参考文献:

积累论文参考文献 中学生数学杂志期刊投稿经验生活和数学论文南朝祖冲之撰写的数学论文集是

【关键词】活动经验 分数的意义 教学实践 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7A-

0038-04

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是指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活动中积累起来的.相对于数学基础知识和丛本技能等显性学习而言,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具有隐性的特征.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数学思维方法,体验并领会数学思想,从而形成比较完整的数学认知结构,有效提升数学素养,对后续学习和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本文中笔者将结合《分数的意义》的教学实践与思考,具体阐述让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操作方法.

一、聚焦学生,发现问题

分数在拉丁文里来源于FRANGERE,是打破、断裂的意思,曾被人叫做是“破碎数”.在欧洲,分数被认为是最难的数学内容.现在,德国人形容某个人陷入困境时,常引用一句古老的谚语,说他“掉进分数里了”.教学数学多年的教师一定也会有这样的感觉,学习分数对于孩子们来说的确很困难,特别是后面学到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时,更是错误连连.对于分数,我们有着太多的疑问——

问题一:分数是一个数吗?它来自哪里?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数是自然数,但度量或均分不能用整数表示时,便产生了分数.分数首先是一个能计量具体大小的数.但我们不难发现:孩子们在解应用题时,如果最后答案是分数的话,他们常常习惯于将分数转化为小数来表示.笔者曾让学生做过这样一组题目:3个的是( )个;6个的是( )个;1个的是( )个.最后一题孩子往往不会用来表示,而是不厌其烦地算出0.333333等为什么孩子会觉得分数不是一个“数”呢?生活中不常用,或者说学生的学习缺乏情景的支撑和生活的经验是主要原因之一,还有其他的原因么?

问题二:分数的意义是什么?它有哪些内涵呢?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各种版本的教材,都对分数的意义做了如此明确的阐述,理解和记忆这样的一个概念本身对于学生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了分数的意义是什么了吗?这里所说的“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到底是一个具体的量,还是部分与总体的一种关系呢?

问题三:单位“1”是什么?如何确定单位“1”?孩子们在三年级初步认识分数时,单位“1”表示的都是一个物体,而在五年级再次认识分数时,发现单位“1”除了可以表示一个物体,还可以表示一个整体(一些物体).为什么同样大小或者同样长度的物体可以是,还可以是?分数应用题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而正确找出单位“1”是解题的关键.我们应该怎样引导学生形成寻找单位“1”的意识,从而让学生将分数与单位“1”紧紧地联系起来呢?是否在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时就应该落实呢?

二、聚焦问题,探究原因

(一)学习材料的合理选择与适时抽象

人教版教材中,两次的认识分数都呈现了圆片、线段、香蕉等直观的教学材料.这些直观图示的呈现,为教师与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激发了孩子们的形象思维、唤起了孩子们的生活体验,为进一步发展孩子们的抽象思维奠定了基础.但是,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往往也仅停留在这一直观层面上,具体表现为学生对分数意义的表述需要借助于具体物的表述,而无法抽象到数的表述.究其原因,教师过于注重直观教学,而忽视了抽象教学.由于这种抽象没有建立在直观基础上,因而学生无法建构数的概念.

另外,教师在教学中提供给学生的学习资源和学生用来操作的素材往往是指向于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部分与整体”这一关系的情景与材料,即引导学生参与分的过程,从而体会分子与分母的“部总”关系,往往忽视了分数作为一个数的意义来理解.孩子们缺少这方面的活动经验与直观感受,当然无法建立分数意义的完整概念.

(二)分数来源的处理方式与适时呈现

在教学分数时,分数产生的来源往往被教师忽略.而纵观各种版本教材,苏教版、北师大版教材中都没有分数产生这一内容,只有人教版教材在分数的再认识时加入了分数产生的素材(分数产生的真正根源在于测量).那么,分数的产生是否可有可无呢?笔者认为,分数的产生是学生学习分数意义的前提,忽视了分数产生的来源,学生就缺少了学习分数的兴趣与动力,也不利于学生深入地理解分数,最终导致学生缺失了对于分数本是一个数的初步感知.

(三)单位“1”的概念内涵与来历体验

分数的意义中的单位“1”是个抽象难懂的概念,也是引导学生对分数意义理解的关键所在.在现有的教学中,教师们只关注到什么是单位“1”,并将其作为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不厌其烦地举例示范,反复强调什么是“一个整体”,力求在操作中让学生掌握单位“1”的概念.但是,这样就可以了吗?正如前面提到的“不让孩子了解分数的产生,那么孩子对于分数意义的理解一定也是片面且浅显的”,教师们总是帮助学生设定好单位“1”,只需要学生考虑平均分成几份取几份就可以了,而恰恰忽略了对学生设定单位“1”能力的培养,即忽略了单位“1”的来历.能否顺利地找出单位“1”是学生后续学习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教师对单位“1”来历的简单处理或置之不理为孩子的后续学习埋下了隐患.

三、关注过程,研究策略

(一)找准学习起点,为深入探究寻找原有经验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以生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因此,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上,找准孩子们的学习起点和已有的活动经验.

学生通过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已经具有了以下学习基础:一是已经初步了解分数产生的根源——一个物体的一部分用整数表示不了时用分数表示.其实分数产生的真正根源在于测量.在本节课中笔者设计了“了解分数的产生及发展”的教学环节.通过视频讲解,孩子们再次感受分数产生的真正原因及发展演变过程,从而完善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分数首先是一个与整数、小数一样的数;它还可以表示部分与整体间的关系.二是已经历了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后产生分数的过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中,分数表示的是“一个物体或整体”的几分之几,所以单位“1”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时是隐性的.面对一个分数,学生更关注“平均分成几份”而很少关注这个分数表示“谁的几分之几”.对此,笔者让孩子们结合“”说说已经知道的有关分数的知识,目的是激活学生的原有认知,从而了解学生对于分数的理解情况.对学生进行了初步了解之后,笔者设计了“在9个圆中任意选取几个圆表示分数”的教学环节,意在引导学生利用原有知识经验解决问题,进而关注“把谁看作一个整体”,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单位“1”.只有基于学生原有知识基础与活动经验上的教学才是真正为学生所需要的,才会体现出探究的价值.

结论:适合不知如何写积累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积累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促进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积累的教学策略
【摘要】作为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主渠道的数学课堂教学,应重视引导学生走近生活,促进其生活经验和数学活动经验巧妙对接;找准学习起点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生数学经验积累和
[摘 要] 数学经验的积累是促进学生数学素养提高的重要前提。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这三种意识,通过提。

积累小学数学活动经验的策略
【关键词】教学活动 活动经验 积累策略【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0A-0019-01数。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