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发表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伏羲女娲论文范文写作 伏羲女娲神话、图像流变和所蕴含农业文化现象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伏羲女娲论文写作 时间:2023-12-28

伏羲女娲神话、图像流变和所蕴含农业文化现象,此文是一篇伏羲女娲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伏羲女娲论文参考文献:

伏羲女娲论文参考文献 农业期刊农业期刊有哪些企业文化的论文企业文化期刊

摘 要: 伏羲、女娲是中国远古神话中最早且具有浓厚“农神”色彩的两位创世大神.伏羲、女娲神话的原始形态初见于战国时期,成形于西汉.他们的图像产生于战国时期,定型于西汉,于东汉时期标准化,魏晋以后趋于人格化.在此流变过程中,以农神信仰盛衰为线索的农业文化现象贯穿其中.因此,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索,可以对早期农业和社会、政治、宗教信仰之间的相互影响及相互作用有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

关键词:伏羲;女娲;神话;图象流变;农业文化

中图分类号:K1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5)03-0157-04

引言

中国是一个农业古国,在其远古史上存有许多英雄帝王的传说,他们或多或少都具有“农神”色彩.其中,“三皇五帝”的传说家喻户晓,而“三皇”早于“五帝”.“三皇”以“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的说法最常见.在传说中伏羲是原始畜牧业的肇始者,女娲是原始农业水利的创始者.因此,他们是从古到今,各地为乞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除祸免灾而崇祀的两位农神.

伏羲的主要功绩:创始畜牧业、渔业及农桑、推演太极八卦,开创了华夏文明的历史.女娲的主要功绩:补天立地、息洪水、除狡虫, 抟黄土造人,繁衍了人类.伏羲、女娲成婚,自此人类有了婚姻礼仪制度和社会*秩序.后世尊伏羲、女娲为“农神”、“文明始祖”.但是,对于伏羲、女娲神话产生的时期和图像多有争议.有观点认为:女娲、伏羲神话是原始社会的产物,其依据是新石器时期的彩陶、玉雕、青铜器上的“人首蛇身”画、蛙纹图案;另有观点认为:现在仍流行于民间的伏羲、女娲神话以及西汉《淮南子》中记载的相关传说就是远古神话的遗存等.并且,关于伏羲、女娲神话和图像流变过程中反映出的农业文化现象研究甚少.对此,笔者意图通过梳理古文献和考古发掘资料对其进行探讨.

一、伏羲、女娲神话的流变和所蕴含的农业文化现象

(一)伏羲、女娲传说概述

传说伏羲集团自康、青、藏高原分南北两路东迁,南路发展为古苗蛮集团;北路发展为伏羲羌戎集团.由青海、甘肃东下的羌支伏羲氏族首创舍饲牲畜,培植牧草和种植、改良莱麦及熟食炮牧等,并随着集团中一些氏族群体的迁徙,又将这些技术带到黄土高原和中原大地.伏羲氏的祖先氏族为华胥氏、雷泽氏.其母华胥氏是风兖部落的女首领,逐水草而居,在甘肃天水祝成县结识雷泽氏,生伏羲.从母系,则风姓,从父系,称伏羲.女娲,风姓,和伏羲不同氏族.两人成婚,伏羲女娲氏族形成.后伏羲代燧人氏称帝.封共工氏管祭天,水龙氏导洪水、滋林木,土龙氏治田畴,降龙氏驱民害,潜龙氏造甲历,飞龙氏造书契、统巫师等.伏羲、女娲继承祖业,大力发展畜牧业、农业、蚕桑业等.因洪灾,伏羲女娲族群先后迁麦积山、华山、王屋山等地.一日,天地黑暗(日全食),女娲于山顶设坛祭天,不时天光重现,万民欢庆.后伏羲推演八卦,用以观天、计数、卜筮.伏羲卒,女娲代立.伏羲后世皆听命于女娲.伏羲、女娲两个氏族世代联姻,绵延数千年.这则远古无文字时代华夏祖先的传说,为我们探索伏羲、女娲神话产生之源头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二)原始形态的伏羲、女娲神话

女娲之名始见屈原《楚辞·天问》:“女娲有体,孰制匠之?”女娲造人神话的原始形态初见于《山海经·大荒西经》:“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郭璞注:“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其腹化为此神.”女娲补天神话的原始形态最早可见于战国时期《列子·汤问》:“则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其(天)阙,断鳌之足,以立四极.”此则神话反映了先民们对于农业灾害的畏惧以及渴望克服灾害的心理.

伏義又名昊天、太昊、大昊等,别号宓牺、庖牺、伏戏、羲皇、春皇等.曹锦炎《释甲骨文北方名》中认为伏義神名可以追溯至甲骨文时代.而古籍中最早记载伏羲的是《庄子》,述其名号有伏羲、伏牺、伏戏三种,或人或神,在古帝王中排序不定.表明这一时期,伏義尚未定型.最早提及伏義神话的是《易·系辞下》:“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者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和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潜明兹曾在《中国神话学》中述及淮阳“为伏羲兴建的太昊陵等建筑,始建于春秋,历唐宋清等朝代的修缮和扩建.”但因太昊和伏羲并为一人的观点始见于汉代典籍记载,因此仅作参考.

伏羲和女娲关系除长沙楚墓出土的战国时期帛书外,传世典籍中,没有明确记载.将二神并称始见于《列子·黄帝篇》:“庖牺氏、女娲氏、神农氏、夏后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此有非人之状,而有大圣之德.” 及汉代初年《淮南子·览冥训》:“伏羲、女娲不设法度而以至德遗于后世,何则?”因《列子》一书最早成型于战国晚期,可见最迟至战国晚期,伏羲、女娲并列为古圣王的观念已初步形成.

(三)成型的伏羲、女娲神话

“女娲补天神话”描述的是远古人类治水的故事.最早且最完整的记载见于西汉早期文献《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复,地不周载.火滥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固,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1] 汉初方士在《列子》的基础上,注入了“洪水”这一元素,并移用了其它典籍中的词藻润色,使女娲补天这则神话的内容生动、充实和完整.其内容流传至今仍无大变,由此说明迟至西汉初年,女娲补天神话已经定形.由于水是农业的命脉,水利、水害均和人们息息相关.远古时期,暴雨、山洪、河水泛滥成灾.人们对待洪水的办法,一是“择丘陵而处”,若丘陵不够高时,则取土填之,称作“堕高堙庳”.即削平高丘,填塞洼地.二是雍防,即筑堤;三是疏导.女娲补天神话折射的是当洪水泛滥,造成“四极废,九州裂”、“火滥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以及飞禽猛兽猖獗、百姓面临灭顶之灾的紧急关头,女娲率众族人斩杀恶禽猛兽,用五色石和芦灰防洪治水的景况.女娲治水的方法即“堕高堙庳”.此方法在鲧、禹治水神话中多有出现.由此看来,女娲是传说中治水的创始者.

结论:关于对写作伏羲女娲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盘古传说电视剧全集45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先锋精神:从新诗的民族神话、传说写作看中国新诗用典出路
[摘要] 废除用典是中国新诗诞生时的一个明确目标。但是用典这一现象并没消除,且在本土典故中民族神话、传说一反历史成了最主要的力量。不过,这种用典。

伏羲故事
相传在远古时代,中国的西北方,有个国家名叫“华胥氏之国”。这个国家有一条水面宽阔、源远流长的大河,名叫“雷河”。华胥氏之国的百姓,就居住在河的两。

伏羲陵前追思(外一章)
曾经“万家灯火侔江浦,千帆云集似汉皋”的周口,集聚了大量的商民。一条贾鲁河,南接江淮,北通山陕,与沙河、颍河相交而成川汇,水运使古周口成为南北东。

神话、叙事、想象当代艺术创作中另一种脉络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中国当代艺术的创作脉络中,一直存在一个重要的艺术现象,那就是许多艺术家从神话、民间记忆,以及具有神秘的生命体验出发,创作。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