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发表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理念论文范文写作 生态理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理念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理念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10

生态理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理念,本文关于理念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理念论文参考文献:

理念论文参考文献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生态文明建设的论文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论文生态文明建设论文题目

摘 要:生态危机只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前提,树立生态生存理念,转变人们的生存方式,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理念.生态的基本含义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生态生存是人的根本存在状态.生态生存理念是人类生存的根本理念.它包括生态存在的理念、生态生活的理念、生态生产的理念和生态消费的理念.生态生存理念的实践逻辑展开,是目的、手段与结果的有机统一.这就要求,必须以生态生存理念规范实践的目的;必须以生态生存理念规范经济手段;必须以生态生存理念的实践结果作为检验实践行为的标准.

关键词:生态生存;生态文明建设;根本理念

中图分类号:B82-0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13)01-0066-05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学术研究中,人们普遍关注生态危机并把其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前提.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现实前提,但决不可忽视生态文明理念建设的重要性.理念是人们对世界的看法和认识.理念实际就是一定世界观的观念.理念来源于实践,但理念作为实践的目的、意图或理想,却能深刻地影响人们的生存方式和生活的实践方式.究竟何种世界观的理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理念?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既不是人类中心主义“理性人”的理念;也不是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人”的理念.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理念是生态生存理念.只有树立生态生存理念,转变当代社会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实践方式,才能建设一个真正的生态文明社会.

一、生态生存是人的根本存在状态

生态学(ecology)的“生态”(eco-)一词,源于古希腊,意思是指家(house)或我们的环境,生态的基本含义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在我国古代,生态还有美好、和谐、健康之意.如《东周列国志》第十七回:“(息妫)目如秋水,脸似桃花,长短适中,举动生态,目中未见其二”.生态实际是指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和谐相处、相互依存、互相依赖的生存状态.人是生物中的高级动物,生态生存就是人的根本存在状态.

在我国学术界,通常把人的存在状态仅仅理解为社会存在.这是值得商榷的.在马克思那里,人的存在状态可以根据共时性和历时性两个视角来区分.根据共时性可以区分为人的自然存在、社会存在和精神存在三种状态.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501这能否说马克思并不承认人的自然存在与精神存在?这无疑是一种误读.事实上,所谓一切社会关系,概括起来,无非包括两种关系,即物质关系和精神关系.物质关系是精神关系的基础,而物质关系又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前提.马克思说:“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持续不断的交互作用过程的、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不外是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1]161在这里,“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指人的自然存在;人的存在就是人的社会生活过程,这是指称人的社会存在;人的精神生活,即人的精神存在.英国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也认为,人类不仅存在物理世界和一个意识状态的精神世界,还存在一个精神活动产物的客观精神世界.他说:“一开始就声明我是一个实在论者,有点象一个朴素的实在论者,我提出存在物理世界和一个意识形态世界,而且这两个世界是相互作用的.并且在我将要更充分地说明的意义上我相信存在一个第三世界”[2].波普尔虽然是从共时性视角对客观知识世界的区分,但这种客观知识世界实际也是人的存在的世界状态.可见,这种从共时性的视角来区分,并非马克思独到之处.历史唯物主义创新实质,是历史性的理解.马克思在研究了政治经济学以后,对人的存在状态第一次进行历史性的规定.他说:“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式,在这种形式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小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式,在这种形式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要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的生产能力成为从属于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3]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人类生存必然要经历三种状态:一是最初由原始社会“自然发生的”生态生存状态;二是人受人与物的支配非生态生存状态;三是扬弃了人对人、物对人的支配的生态存在状态.包括资本主义在内以前的阶级社会,无论是人对人的依赖或人对物的依赖,都是一种被异化的非生态存在状态.只有在未来共产主义,人从自然的统治、人对人的统治、物对人的统治中解放出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物和谐相处,人类才进入了一种真正的生态生存状态.可见,马克思对人类的生态生存状态规定具有更广的意义,它不仅包括人与自然环境、人与物的和谐,也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但他的核心思想是,人的存在不能仅仅就是一种社会存在,人的根本存在状态是一种生态生存状态.为了人的社会需要,而不惜以牺牲自然环境、物与他人(包括当代人与子孙后代)为代价,那就必然出现非生态生存状态.如果说,自然发生的原始社会是对人类生态生存状态的肯定,前资本主义与资本主义社会就是对人类生态生存状态的否定,只有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才是人类生态生存状态的否定之否定.因此,生态生存既是人的生存状态发展的起点,也是人的生存状态发展的理想目标.

生态生存是人的根本存在状态,这是德国古典哲学在黑格尔那里解体以后,马克思对青年黑格尔派批判与继承发展的一个重要思想成果.马克思说:“在黑格尔的体系中有三个要素:斯宾诺莎的实体,费希特的自我意识以及前两个要素在黑格尔那里的必然充满矛盾的统一,即绝对精神.第一个要素是形而上学地改了装的、同人分离的自然.第二个要素是形而上学地改了装的、同自然分离的精神.第三个要素是形而上学地改了装的以上两个要素的统一,即现实的人和现实的人类.”[1]341-342黑格尔把人变成绝对精神,这是唯心的.在黑格尔体系解体以后,青年黑格尔派各执一个片面,要么从自我意识出发,如鲍威尔、施蒂纳;要么从实体出发,如施特劳斯,这也是错误的.“费尔巴哈消解了形而上学的绝对精神,使之变为‘以自然为基础的现实的人’;费尔巴哈完成了对宗教的批判”[1]342.费尔巴哈的“以自然为基础的现实的人”,是相对神化的宗教人而言的,把人从天上降到了地上,人变成一个有血有肉可以感觉、经验的自然人.但是,人的存在不只是自然人,人的存在离不开社会关系.这就是说,现实的人既不是脱离自然的“理性人”,也不是脱离理性精神的所谓“自然人”.现实的人,是以自然人的生存状态为基础的存在与思维、物质关系与精神关系的和谐统一.既然自然人是现实的人的基础,那就是说,人的根本生存状态是自然的生态生存状态.

结论:适合不知如何写理念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理念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基于可持续理念林业生态文明建设
摘 要:林业资源是我国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业生态文明的建设对整个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和影响,林业生态文明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

绿色理念引领生态文明建设路径
摘要:“绿色”发展新理念于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被提出,国家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倡导把绿色发展理念全面融入到生态文明全面建设之中,以绿色发展的全新。

对于生态文明建设中完善财税支持政策
摘要:中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十七次会议的召开,重点提出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及要求,我国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中的生态文明建设同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一。

精准扶贫和生态文明建设互动
[摘 要]在国家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的进程中,古蔺县在具体的革命老区精准扶贫过程中,注意有效利用古蔺县革命老区的生态资源,规避乌蒙山区生态风险,以创。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