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发表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社会主义论文范文写作 协商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社会主义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19

协商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本文是一篇关于社会主义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社会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社会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世界经济和政治期刊政治杂志中国和世界的关系论文新制度经济学论文

摘 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制度,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一个重要新概念,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战略谋划.协商的概念虽然提出于西方,但在涵义上与中国政治协商相通.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制度,不仅具有中国意义,而且有着为人类政治文明提供世界经验的价值.是政治发展的核心问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体现的选举与协商,构成我国社会主义的两种重要形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上,选举与协商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更大优势在协商而不在选举.中国社会主义协商制度具有系统构造,其深刻性在于将协商从社会覆盖、工作向度、普遍要求和运作规范等方面得到提升,协商不再是一种单向度、窄渠道、小口径的实践形式,而成为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关系中具有全方位的制度系统和工作机制.协商作为一种形式载体,其政治生活的覆盖面、民意吸纳的包容性、参与范围的广泛性,需要得到有效的制度供给,需要形成规范运作的机制.

关键词: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

中图分类号:D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13)01-0011-05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的发展在获得经济腾飞巨大成就的同时,政治建设也取得了许多方面的进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不仅关系到既有的成果巩固,更关系到未来的发展开拓.党的十八大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谋划和布局形成了一些新的思路,其中“协商制度”是一个突出的亮点,值得关注.

一、“协商制度”是党的十八大关于政治发展战略谋划的新提法

在十八大报告中阐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问题时,专门有一点讲“健全社会主义协商制度”,他指出:“社会主义协商是我国人民的重要形式”[1]26.在党的文件和领导人的报告、讲话中,明确使用“协商”并将它与制度相联系还是首次,意义十分重要.

“协商”(deliberativedemocracy)这个词是个舶来品.首先创造“协商”概念的是西方学者.20世纪后期,一些政治学、社会学和哲学研究者针对西方议会制度实践暴露出来的问题,以及自由主义理论在价值取向上的缺陷,围绕“对话”、“审议”、“辩论”、“沟通”等话题的讨论,形成了协商的观点.第一次从学术意义上使用协商概念,始于1980年美国克莱蒙特大学政治学教授约瑟夫·毕塞特发表的《协商:共和政府的多数原则》一文.接着,法国学者伯纳德·曼宁和美国学者乔舒亚·科恩等人加入协商的讨论.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协商理论引起了更多学者的关注.1996年,圣路易大学教授詹姆斯·博曼出版了论述协商条件的著作《公共协商:多元主义、复杂性与》,1998年,哥伦比亚大学社会科学教授乔·埃尔斯特主编出版了《协商》一书.一些当今西方政治思想界著名的领军学者,都纷纷加入协商问题研究的阵营,如美国著名政治哲学家约翰·罗尔斯、英国著名社会政治理论家安东尼·吉登斯、德国著名哲学家于根·哈贝马斯等一批学者,都成为协商研究的积极倡导者.西方协商的理论在21世纪初被译介到中国,编译局陈家刚研究员是国内最早关注协商问题的学者,他出版的译作和研究成果,为推动国内协商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协商也很快被用于中国的政治分析中,并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引起学者的研究兴趣.

舶来的协商概念对于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中国政治中很早就有协商的传统.1946年初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本意就是通过协商的方式,商讨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家建设的方案.虽然这次政治协商最后夭折,但以协商进行政治沟通则创造了中国特色的形式.1949年中国领导建立新中国,仍然采取了协商的方式,通过召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决策新中国的大政方针,收获了协商的成果.所以,中国人很熟悉“政治协商”这个词,而且也始终是将政治协商作为实践来认识的.中国的经验表明,尽管政治协商制度在实践中并非一帆风顺,在一段时间里受到过曲折和破坏,但对它具有的意义却从来没有否定过,协商的形式得到保留和坚持.

诚然,西方语境中的“协商”与中国已实践的“政治协商”有较大的差别.国内一些学者强调,不能简单地将协商的概念机械地套用到中国政治分析中,这是有道理的.但是,我们似乎不必拘泥于概念的词语表述,而主要应注重其内容与涵义.不同民族无疑存在文化以及传统上的差异,话语表达习惯上的不同并不重要,因此,协商概念上的语境差异并不构成人们对处置政治关系经验理解的妨碍.换句话说,不管是中国人先采取政治协商的实践,还是西方人先使用“协商”的概念,词语的发明权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两者在实践涵义上的共通性.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政治文明”这一重要概念,这就意味着具有鲜明阶级性的政治也具有普适的共同性,人类用于处理各种政治关系的实践同样如此.从这个意思上说,我们可以忽略“政治协商”与“协商”两个概念的语境差别,在实践的涵义上寻找共同性.

改革开放后,在重新恢复政治协商制度的时候,就将它作为的一种形式加以论述.他指出:“人民政协是在中国领导下实现各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的重要组织,也是我国政治体制中发扬社会主义、实行互相监督的重要形式”[2]369.以形式定位我国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认识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导.1991年3月,在论述我国建设时第一次作出了“两种形式”的崭新概括,他指出:“人民通过选举、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选举和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的两种重要形式.这是西方无可比拟的,也是他们所无法理解的.两种形式比一种形式好,更能真实体现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2]505.2004年7月,统战部将这个观点写进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一战线理论学习纲要》.2006年2月8日,发表《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对两种形式的表述作了重要修改,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代替了原先“在选举、之前进行充分协商”的表述.查阅文献资料发现,在党的十八大之前,党的文件和党领导人的讲话中,几乎都没有明确使用“协商”的提法.唯一例外的是2007年中国发表的白皮书.该白皮书中指出:“选举与协商相结合,是中国社会主义的一大特点”,“选举与协商相结合,拓展了社会主义的深度和广度”.这里,采用“选举”与“协商”的概括来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现状,简洁明了,具有指导性.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就选举与协商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加深了理解,丰富了认识.党的十八大以党报告的形式正式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制度”,不仅反映了理论深入研究的成果,而且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战略谋划的新思路.从表述上看,党的十八大报告用“社会主义协商是我国人民的重要形式”的概括,代替了此前限于以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的重要形式”的表述,虽然意思上没有实质性的差别,但更加鲜明,更具有意义.它表明,我国实践的协商不仅具有中国政治发展的社会主义特性,而且也有着为人类政治文明提供世界经验的价值.

结论:大学硕士与本科社会主义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社会主义方面论文范文。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享经济制度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享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基础是与时俱进的经济改革理论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分。

软实力视域下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探析
摘 要:当今信息网络时代,软实力建设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中国特色政党制度蕴涵着巨大的软实力潜力和优势,是国家政治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深。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时至今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已走过了67年,回顾往昔, 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评价褒贬不一,有的学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对“民主”地。

政治角度阐述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完善和
摘 要:政治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标志之一,全面深化改革是政治发展途径的重要体现。中国现存的改革困境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中国政治发展的独特性,表明了。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