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技师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布袋木偶论文范文写作 布袋木偶在小学心理课上应用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布袋木偶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26

布袋木偶在小学心理课上应用,这篇布袋木偶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布袋木偶论文参考文献:

布袋木偶论文参考文献 心理健康课论文大一心理课论文心理健康结课论文心理课论文

〔摘 要〕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心理学原理,将非遗项目中的布袋木偶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有机融合,阐述应用布袋木偶的背景、可行性以及在心理课堂中三个阶段的具体使用功能、范例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心理课;布袋木偶;非遗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06-0028-03

一、问题背景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会议组织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而早在1997年我国就有《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2004年8月,中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全国掀起了保护和传承非遗的热潮,而我所在的福建省厦门何厝小学自2006年以来,将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闽南童谣、布袋木偶、珠绣、茶文化等引进校园,随着这一系列校本课程的实施和深入开展,非遗成为学校的特色名片之一.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要将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和班主任工作、班团队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于对学校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

我校在非遗传承中拥有良好的校内外资源,学生对于各类非遗项目也都乐于参和、探究,如果能够善加利用,和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相信一定能够激发出新的火花,让心理健康教育和非遗传承携手并进.在这样的设想下,非遗项目之一——布袋木偶成为了心理健康教育和非遗融合的尝试点.

二、融合的可行性

布袋木偶,也称掌中木偶,整个偶由偶头、四肢和躯干组成,除去偶头和四肢以实木打造,通常躯干部分中空,主要以布料,即服饰,将偶头和四肢连接在一起.表演时,则以手掌入偶身操纵木偶表演.布袋木偶戏盛行在闽南一带,深受男女老少的喜爱.

将布袋木偶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和非遗的融合点,是由于其本身具有的某些功能特点可以为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为两者的结合提供了可能.

(一)心理安慰

《中国质量报》曾经报道:“5·12 大地震发生后,中国第一次出现大规模的心理危机干预行动,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在现场的心理专家发现,孩子们特别喜爱毛公仔、玩具小熊、七仔等一些叫得出名字的小宠物.灾后儿童往往有情绪上的障碍,容易烦躁,情绪压抑,进而表现孤僻.然而,这些孩子在和玩具的接触过程中,特别是抚摸柔软物品时,他们的心情开始舒展,情绪也慢慢平静.”[1]这个发现,证实了布偶对于儿童具有心理安慰作用.

类似的现象在生活中并不少见,甚至你我都曾有过熟悉的体验.在儿童时期,情绪低落时,有人会抱着娃娃、玩偶,对其倾诉、宣泄心中的不满,通常这样做之后,心情能够得到一定的平复.这是为什么呢?

心理学家哈洛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代母实验”,似乎可以解释这一现象.在实验过程中,哈洛和他的同事们把刚出生的猴子放进笼中养育,笼子中分别放置了铁丝和绒布做的两只母猴.“铁丝母猴”胸前还安置了可以提供奶水的橡皮奶头.一开始,小猴多围着“铁丝母猴”,但没过几天,猴子只在饥饿的时候才到“铁丝母猴”那里喝几口奶水,其他更多的时候都是和“绒布母猴”待在一起;尤其是当猴子在遭到不熟悉的物体,会跑到“绒布母猴”身边并紧紧抱住它,似乎“绒布母猴”会给猴子更多的安全感.

“代母实验”后期又进行了一系列改进,其结果用哈洛的话说就是“证明了爱存在三个变量:触摸、运动、玩耍.如果你能提供这三个变量,那就能满足一个灵长类动物的全部需要.”

相比于一般的玩偶或者沙盘游戏中的玩具,布袋木偶的操控者以手掌在偶身中控制它的举动,和它玩耍时,人和偶的距离显得更加接近,甚至给人融为一体的感觉,同时,布袋木偶还拥有柔软的布料,给人以温柔的触感,满足了哈洛的三个变量,因此,它对儿童具有较强的心理安慰效果.

(二)情感投射

在日常处理学生心理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由于儿童本身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他们通常无法准确描述心理困扰以及背后存在的一系列复杂的潜在影响因素,这让咨询师和来访者的沟通变得困难,心理辅导工作的难度加大.

我们需要将儿童复杂的内心活动“外显”化,这时我们就可以使用“投射”的方法.“投射”是一个人将内在生命中的价值观和情感好恶转移到外在世界的人、事、物上的心理现象.比如,在沙盘游戏疗法中,来访者将自己的内心活动无意识地投射到具有象征意义的微缩模型.

同样,偶也常常成为人们情感投射的载体,连接意识和无意识的世界,是“意识到无意识、从内在语言到外在表达的桥梁.”李莉在人偶心理游戏疗法中“将人偶摆放在桌面上,内在的人际关系即投射在不同的人偶身上,通过人偶之间的物理空间呈现出实际人际关系的心理距離,找出深层心理的逻辑,明晰内在的纠结.”[2]由此可见,将布袋木偶作为儿童内在心理世界的投射工具,能够促进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的沟通,有利地推动心理辅导的转化工作.

综上,布袋木偶本身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使之能够成为进一步开发使用的教育载体.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我将其在心理课中的使用梳理如下.

三、布袋木偶在心理课中的使用

(一)课前暖身:激发兴趣,吸引注意

心理课一般安排在上午三四节或下午一二节的时间,在这个时间段,学生的精神状态并不理想,很难集中注意力.因此,在正式开始课堂活动前,通常要设计一个既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又能符合主题,顺利导入课题的暖身活动,激发学生参和活动的积极性,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布袋木偶以其精雕细琢的偶头、形形色色的服饰和灵活可动的特点,能够在课堂一开始就牢牢抓住学生的目光,成为课堂焦点.在此基础上,如果教师加以设计,课堂就有了一个出彩的“凤头”.

结论:关于本文可作为布袋木偶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什么是布袋木偶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小学心理微课的制作和应用
微课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束缚,使得网络学习、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微课也是一种教学理念上的转变: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从而促进问题。

小学心理教师角色定位
〔摘要〕角色定位是心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点,小学心理教师的角色定位需要进一步探讨,结合政策要求、前人研究以及实际工作经验,小学心理教师需要具有五。

上好小学英语课五部曲
在小学教育阶段,英语课堂教学分配时间较少,使得学生从思想上不重视英语课程的学习,存在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应重视。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