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材料浏览

关于秦国文化历程论文范文写作 秦国文化历程——对礼乐文化学习到摒弃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秦国文化历程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24

秦国文化历程——对礼乐文化学习到摒弃,这是一篇与秦国文化历程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秦国文化历程论文参考文献:

秦国文化历程论文参考文献 企业文化杂志社现代企业文化期刊企业文化的论文企业文化期刊

摘 要:秦国文化的发展大致经历三个时期,商代的尚武时期,周代的礼乐文化时期,和变法后的法家思想统治时期.其中第二个时期最值得关注.在周取代殷商之后,秦国大量吸收周朝礼乐文化,在秦取得周王室故地之后,礼乐文化发展达到顶峰.此时期的秦国对于礼、乐、诗的运用,均和中原其他国家无异,可称为礼乐文化的国家.直至商鞅变法,礼乐无存.

关键词:秦国;赋诗;礼乐文化

秦人为嬴姓,其祖先和商人的祖先为近族,两者政治上的关系也非常密切.秦人祖先为殷商政权服务,助殷灭夏,又在西方保卫边陲,抵御戎狄,故《史记·秦本纪》中载:“遂世有功,以佐殷国,故嬴姓多显,遂为诸侯”.到公元前11世纪,周人推翻了殷王室,殷以及顺服于殷的各部族都成为了周人的奴隶.秦人以其擅长养马,得到了周王室递出的橄榄枝成为家臣,后又因秦襄公率领秦兵护送周平王迁都有功,被周平王封为诸侯.在这个过程中,秦对周王室的态度从敌对到友好,从兵戈相见到心悦诚服.政治上如此,文化上亦是如此.

秦在商朝必然受到商文化的洗礼,而商人善贸易,重视工艺技术而不惜人力,奴隶及俘虏常常被大量屠戮.秦在周初被视为“蛮夷”,这有政治上的原因,但更主要的是这两种文化上的冲突.此时的秦国一方面出于被认可的需要,一方面出于对周朝文化的钦羡,开始不断学习礼乐文化.又恰逢犬戎作乱,平王迁都洛邑并将周王朝的发祥地岐、丰之地赐于秦,秦文公打败占据此地的戎族后,“遂收周余民”(1),“以诗书礼樂法度为政(2)”.占有周地且和周朝民众杂居,给了秦国一个吸收周文化的绝好机会,此时期秦国得到迅速发展,很快成为讲求礼乐文化的国度.

一、秦国对礼乐文化的学习

诗和乐是周代贵族的基本修养,以诗言志,以乐抒情,是通行于周代的风雅品格.在诗和乐这些艺术手段的背后,则是礼乐文化的精神.秦国对周代文化的学习,其中包括文学体裁、器皿形制、墓葬规格等方面,但最主要的还是对礼乐文化的学习和继承,下面就秦国对于礼、乐和诗的使用情况来进行探讨.

(一)处事交往符合礼节

《左传》中保存着春秋战国时期诸多国家的历史资料,其中关于秦国的内容虽不多,但在字里行间依然能发现秦国遵守着周朝的制度.《文公九年》记载:“秦人来归僖公、成风之禭,礼也.侯相吊贺也,虽不当事,苛有礼焉,书也,以无忘旧好.”鲁文公九年即秦康公三年,秦国向鲁国致送赙仪,并被当作外交中的友好事件记载下来,可见秦康公是知晓周礼的.《文公十二年》中记载了一段秦康公派西乞术到鲁国聘问的事情,鲁国依照《仪礼·聘礼》中的礼节三次辞谢秦国的礼物,西乞术显然熟知聘礼中的外交礼节,从容应对,言行得体,受到了鲁国的称赞.《僖公二十二年》记录了一段怀嬴和公子圉的对话,其中怀嬴和丈夫公子圉答话时自称为“婢子”.《礼记·曲礼下》有云:“自世妇以下,自称‘婢子’.”由此可见,秦国上到君主,下到臣子,乃至于后宫妇人,都熟知礼节,运用得体.

(二)音乐继承周代传统

除了礼节,《左传》中也有关于音乐的记录.《襄公二十九年》记载,鲁国为吴公子季札演奏音乐,“为之歌秦,曰:‘此之谓夏声.夫能夏则大,大之至也,其周之旧乎!’”古代称西方为夏,周平王东迁以后,秦国被“赐之岐以西之地”(3).此处“夏声”应指周朝旧地的音乐.显然秦国在占有周之旧都后,学习继承了周代的音乐传统,和周代音乐风格融为一体.

近几年的地下出土文物也佐证了这一点,如陕西宝鸡杨家沟秦公庙中出土的秦公编钟,多为甬钟形制,钟面饰有双夔纹和鸟纹,和西周晚期编钟,如柞钟、中义钟、梁其钟等编钟别无二致,可见其在形制和纹饰方面均沿袭了西周后期编钟的风格.又如陕西凤翔秦公一号大墓出土的编磬,和陕西扶风周原西周建筑基址出土的刻纹编磬相比较,都具有厚大的特点,可视为同一发展体系.通过对秦国出土乐器的测音,可确定秦编钟的音阶和音律和西周后期编钟的音阶音律相一致,反映出秦和周在音乐文化上的密切关系.

(三)言语辞令赋诗言志

除了礼和乐,还应该关注秦国的赋诗记录.《诗》是乐的歌词,也是礼的反映.正如孔子对《诗》和礼乐关系的评述:“不能《诗》,于礼谬;不能乐,于礼素.”(4)可见诗和礼乐在春秋时代是密不可分的.通过秦国的赋诗情况,也能看出其和周代礼乐文化的亲密关系.《僖公二十三年》,晋文公重耳请求秦穆公帮助自己回国,在宴会上赋诗:“公子赋《河水》”;秦穆公表示愿助其回国,以诗作答:“公赋《六月》”.《文公元年》,秦穆公引用《大雅·桑柔》的诗句“大风有遂,贪人败类,听言则对,诵言如醉,匪用其良,覆俾我悖.”把崤之战的失败归罪于自己.《定公四年》,申包胥痛哭七日夜向秦国求兵援助楚国,“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以示答应出兵.《文公六年》,秦穆公死后,要奄息、仲行、鍼虎三个贤能的人殉葬,“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从诸多的赋诗记录中可以看出,秦国从上层贵族到底层大众,均会以赋诗作为申明意向、表达情感的方式.再看《诗经·秦风》中的诗歌,如《蒹葭》对比《周南·汉广》,《晨风》对比《召南·草虫》,其从写作手法到表达情感均十分相似,可见秦地受周文化影响之深切.

二、秦国对礼乐文化的摒弃

用礼乐进行交往,以会盟解决分歧的方法非常适用于温和的农耕文化.这些国家有大量农民依附于土地进行耕作,没有国家愿意在战争中承受大量丧失劳动力、耽误农时的损失.因而礼乐的广泛通行不止维护了等级秩序,也在春秋战国频繁的战争中起到缓冲作用,促使诸国达成和谐融洽的政治外交关系,这对于维护一个相对和平稳定的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对于秦国这样骁勇善战、不善农耕的国家来说,想要称霸诸侯,礼乐并不是最好的选择.这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且用礼乐仁义完成一统,恐怕只是儒家式的一种理想.所以当商鞅来到秦国,秦孝公几乎毫不犹豫地采用法家思想,开始变法.此时的秦国实行农战政策,禁止文学传播,我们可以在《商君书》、《吕氏春秋》和以云梦睡虎地秦简为代表的一些出土文献中窥见其当时的文化风貌.此时秦国文化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和礼乐文化正式割离.

和戎狄边境相接,且长期交战的频繁接触,使秦国受到了戎狄文化的影响.在和中原诸国的广泛交往中,也不乏不同思想的渗入.但总体而言,这些并不是秦国文化的主流.秦国文化的发展大致只经历三个时期:商代的尚武时期,周代的礼乐文化时期,和商鞅变法后的法家思想统治时期.从文化发展的角度而言,其礼乐文化时期最具高度,不但反映出了秦人的艺术观念和精神世界,而且鲜明地体现了春秋气象和风雅精神.

注释:

(1)(2)(3)司马迁.史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122/131/121.

(4)王文锦.礼记译解[M].北京:中华书局,2001,746.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2]杨伯峻.春秋左传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6.

[3]孔颖达.礼记正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4]林剑鸣.秦史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5]祝中熹.早期秦史[M].甘肃:敦煌文艺出版社,2004.

[6]刘原.论“秦文学”从秦国到秦代的演变[J].文艺评论.2015,10.

[7]方建军.从乐器、音阶、音律和音乐功能看秦音乐文化之构成[J].中国音乐学.1996,2.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结论:关于对写作秦国文化历程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秦国历史文化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中国传统文化对高中英语文化学习的影响
【摘要】对于高中生而言,在英语文化学习中有效地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高中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英语文化之间的差别进行对比,进而促进中西方文化的共享。

文化学习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摘 要】要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成绩,保证英语教学质量,就必须要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提升高中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关键词】文化学习;。

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摘要: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对于如何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