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材料浏览

关于讲科学论文范文写作 语文课堂设疑要讲科学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讲科学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01

语文课堂设疑要讲科学,此文是一篇讲科学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讲科学论文参考文献:

讲科学论文参考文献 海洋科学期刊领导科学杂志社科学杂志社给排水科学和工程论文

【摘 要】课堂设疑是一种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和形式,提高课堂设疑的科学性十分重要.文章从教学目标的落实、学生思维的发展、突破难点三个层面阐述了自己的主张.

【关键词】高中语文;设疑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04-0123-02

科学的课堂设疑,往往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答案,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崔峦在接受“阅读教学的实效性问题”采访中指出:“问题不在多而在精.问题要提在学生的疑点上,提在课文内容、形式的特点上,提在语文训练的重点上,最好能‘牵一发而动全身’.”

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走入了另外一个误区,由“满堂灌”进入了“满堂问”,无效提问屡见不鲜,追求表面热闹,本末倒置,没有学生的领会和感悟,久而久之,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好奇心,产生厌烦情绪.那么如何避免无效提问,让学生真正活跃起来,让思维之花在课堂绽放呢?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谈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课堂设疑要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落实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后者仅仅是方法和实验过程,而提问则要我们找到问题的要害.”善问是一种艺术,只有善问才能真正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就提问内容的角度看,首先要提到知识的关键处,这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有人认为选文之所以选入教材,都是文质兼美的,什么都要讲,什么都要学,结果眉毛胡子一把抓,以致目标不清或目标混杂,弄不清每篇课文的特点与职责.提问的时候漫天撒网,学生更是雾里看花,毫无收获.教师在备课中对文本的阅读,要始终围绕三维目标,善于创设问题情境,精心设计一些具有提纲挈领作用的问题,启示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受到检验,进而提升认识,升华思想,怡乐性情,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以教读的《沁园春·长沙》为例,这首词最大的特点就是情与景的交融,其中景物描写的技巧对学生的写作也有很大的指导作用.所以,笔者在教学提问的环节中,重点涉及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去品读,从讨论、分析中学会景物描写的技巧,感受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二、课堂设疑要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中学课文大多难度不大,通过浅层次阅读似乎可以理解,畅通无阻.但细细深究,则有很多可品的地方,能大大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分析能力.

例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有这样一段话:“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等碎琼乱玉等那雪正下得紧.”这一句话前半部分是讲林冲动作,后面讲雪景,为什么是用“那”而不是“这”呢?“那”与“这”都是指示代词,但一个是远指,一个是近指.用“那”表明雪似乎与林冲无关,他全然不知阴谋的逼近.这也可以看出林冲随遇而安的性格特征.通过这一问题的分析,学生会明白炼字的重要性,也可以体会到品读课文的乐趣所在.

又如,高一课文第一单元是诗歌单元,诗歌的共同点是讲究诗的韵味,注重涵咏、品味、诵读.但每篇课文应根据诗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方式.在上郑愁予的《错误》时,笔者注意到教参评价诗人是“中国的中国诗人”.教学中,笔者以此为切入点,把心中疑惑抛给学生——为什么称郑愁予为中国的中国诗人,难道还有中国的外国诗人吗?学生一下子陷入沉思中,没有人能回答.课堂一下子沉闷了.这时,笔者感觉问题有些棘手.笔者让学生学着放松,乘着想像翅膀去旅行,请大家运用想象走入《错误》的世界,并把你所看、所听、所嗅、听触的感觉转述给全班同学.学生们开始默读诗歌,不一会一位女生站起来.她作如下描述:一位江南女子撑着一把油纸伞静静站在断桥上,眺望远方,神情落实幽伤.身形消瘦.马上,一位男生发言,他作如下描述:寂寞幽长的青石巷静静的,突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响,由微弱到清晰,一袭白衣男子飘然而至,一座精致楼阁窗角边轻轻撩起,看到一个女人的手,纤细、白皙等我顺势引导,你们喜欢哪个学生的描述,大家一下子兴奋起来,纷纷发言,表示不喜欢女生的描述.在学生热烈探讨中,再次把“中国的中国诗人”抛出.学生在形象感观之后,重读文本,深切体味“中国”的意味.而一堂课四十分钟,学生在听、读、说、想之后涵咏诗歌的魅力所在.

三、课堂设疑要有利于突破难点

1. 设疑要适当,把握问题的难易度

问题太难易使气氛僵化,大家产生畏难情绪,课堂死气沉沉;太简单,大家齐声回答“是”或“不是”“对“或”“不对”部分学生根本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只跟着别人回答,滥竽充数,看起来气氛活跃,其实真正参与其中的不多.教师要给每位学生以展示自己才能和水平的机会.只有在这样亲密融洽的合作的师生关系中,没有任何形式的压抑和强制,学生对课堂才有一种安全感和愉悦感,才能自由自主地思考,探究,才敢于去说,去做,才能形成创新求异的氛围.

2. 设疑要适时,善于抓住学生心理

一次成功的教学活动其实就是一场由教师主导并由师生共同完成的精彩表演.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活动方案,但是,学生情绪是变化的,是不可彩排的.在实践过程中需要我们随机应变,抓住学生情绪,瞅准“问机”.问在学生求疑解惑欲罢不能之时,问在学生必问,不可不问之处.

例如,学习戴望舒的《雨巷》.笔者先给学生放了配乐朗诵,在听朗诵的同时播放雨巷、油纸伞、丁香花的幻灯片,学生很快进入了诗歌的意境,并且轻声的跟着朗读起来.这个时候在他们心里也一定涌动着某些情感,急于想把这些思想与大家分享交流.趁学生心潮澎湃的时候教师可以抓住这一时机,让大家说说内心的感受.(学生普遍回答“美”“忧愁”)教师接着追问“美在哪?为什么忧愁?”自然而然的就涉及到诗歌的音乐美和写作背景的介绍.如果教师没有研读课本,只是照本宣科的按照教参去讲,在学生情绪高昂时,按照老一套介绍作者、背景、分段.那么学生思维的火花会被瞬间浇灭,热情一旦冷却,课堂效果可想而知.

3. 设疑要适材,不断地推陈出新

如果一个餐馆长年累月都是固定的菜肴,固定的装修,不变的,相信过不了多久,就会在竞争中遭到淘汰.只有不断地推陈出新,才能让人有新鲜感愿意经常捧场.教师的教学也是这样.三年的时光我们可以在每节课的提问中,偶尔改变提问的声调,句式,也可以创设一个“生问师导”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

西方教育家布鲁巴克说:“让学生自己问题,是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我们的祖先就很重视“问”.《论语》一共有117个问题,共有109个是孔子的弟子问先生的,有七个是弟子互问的,只有一个问题是孔子提出的.所以,我们可以在预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提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解决,教师进行梳理补充.相信这种方式也会让学生受益匪浅.我们还可以采取测验的形式提问让学生说和写得能力都得到锻炼.例如,《再别康桥》一文中,我就让学生回答,你最喜欢诗歌中哪幅画面,能尝试把它用散文化的语言描写出来吗?通过文字的交流,学生一定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总之,一堂课中一个巧妙的提问,常常能收到"点击关键,一问传神"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科学地设计并进行课堂设疑,优化课堂结构,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展示教师的教学艺术,显现教师的教学魅力.

参考文献:

[1] 陈清华.语文课堂设疑的五个技巧[J].语文教学之友,2014,(7)

[2] 陈敏华.高中教学领导力模型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3] 谭秀玲.高中语文新教材对语文教师的新要求[J].江西教育科研,2000,(12).

[4] 顾之川.高中语文教材改革答客问[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0,(3).

(编辑:胡 璐)

结论:关于讲科学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讲科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例谈语文课堂的设疑
课堂设疑,关乎语文教学的效果。问题可以来自教师的预设,可以来自学生的困惑,抑或是课堂上的即时生成。问题是课堂教学的载体,巧妙地设计、及时地捕捉、。

讲故事,给语文课堂插上腾飞的翅膀
摘 要: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实施,越来越多新兴的教学方法开始崛起,故事教学法就是其中的一个。小学生正处于学习阶段,他们都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学习能。

关于新课改形势下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讲的时机探究
【摘要】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这就表明,新课改后的语文课堂。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