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范文>材料浏览

关于经学历史论文范文写作 周予同注释经学历史点校举误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经学历史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14

周予同注释经学历史点校举误,本文关于经学历史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经学历史论文参考文献:

经学历史论文参考文献 中学历史教学期刊初中历史小论文范文历史杂志如何写历史论文

摘 要: 皮锡瑞《经学历史》经过周予同的点校、注释,流传极广,成为经学入门教材.但周注本的点校存在一些失误,却一直没人指正.本文从断句、校勘、分段等方面列举其疏失,并依据《经学历史》初稿本,对周注本失校之处加以弥补.

关键词: 《经学历史》;点校;举误

皮锡瑞是晚清经学大师,所著《经学历史》脉络清晰,论断明快,篇幅短小,为后人了解中国经学提供了很大方便,所以湖南思贤书局1906年刊行之后,一再翻印.先是上海群益书社添加句读,易名为《经学史讲义》,于宣统三年(1911)以铅印发行.1920年代后,上海商务印书馆根据思贤书局本,先后出版影印及排印本.周予同先生为方便初学,又对《经学历史》加以点校、详作注释,于1928年付印行世,成为最好的一个版本.第二年,周予同又作了一次校订,改正标点和注释方面一些明显的错误.周注本在1959年经过再次修订,交中华书局出版,此后一再刊印,直到今天仍在畅销.

周注本《经学历史》虽经一再修正,但仍然存在某些不足和错误,海内外学者时有专文论及,如陈鸿森《皮锡瑞〈经学历史〉周注补正》(载《中国经学》第一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宋立林《皮著周注〈经学历史〉纠误》(载《文献》2008年1期),但这些文章都是指出周予同注释中的失误,迄今为止没有人对他的点校工作细加检视.有鉴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周注本的点校,提出一些改进的意见.

周予同说他点校《经学历史》,是根据思贤书局原刻本、商务印书馆影印本及群益书社铅印本.经过对这三种版本的参互校勘,他发现和纠正了原刻本中的不少文字讹误.其实,皮锡瑞《经学历史》还有一份初稿本,现藏于湖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可以作为参校本,既能纠正原刻本中的手工之误,也能帮助我们发现周注本的疏失.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各详其例,缀以按语,所引周注本文字,则据中华书局1959年修订本,于引文后标注页码.

第一类:断句之误

1、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据此,则孔子删定《六经》,《书》和《礼》相通,《诗》和《乐》相通,而《礼》、《乐》又相通.(第43页)

按:“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如此断句,下句文意不完整.此句实际上是皮锡瑞引用《史记·孔子世家》之语,今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的标点为“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将“弟子”二字下属,作为下句的主语,语顺意明.

2.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和人共者,弗独有也.(第45页)

按:依周注本断句, “听讼”和“文辞” 并列,语义欠通顺.此句也是皮锡瑞引用《史记·孔子世家》之语,可依中华书局点校本,断作:“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和人共者,弗独有也”.将“孔子在位听讼”作为主句,“文辞”应当作听讼的“判词”来讲,语义更加明了.

第二类:校勘之疏

1、《史晨奉祀孔子庙碑》云:“乃作《春秋》,复演《孝经》.”(第41页)

按:碑名中的“奉”字,当作“奏”,此碑为汉碑有名之作,初刻本误刻“奏”字为“奉”,群益本及周注本均沿用而未改.查皮氏初稿本,实作“《史晨奏祀孔子庙碑》”.

2、追述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第43页)

按:此句是皮锡瑞引用《史记·孔子世家》之语,句中“述”字应正作“迹”.初稿本不误.

3、洪迈《容斋随笔》云:“孔子弟子,惟子夏于诸经独有书等”(第48页)

按:下引文实见于《容斋续笔》卷十四,初刻本误作“随”,应校改.周注本仅对洪迈及其著述作加以解说,未及检核下引文出处.初稿本不误.

4、齐之为《春秋》者,多受胡毋生.(第70页)

按:此句是引用《史记·儒林列传》之语,翻检原书,可知“为”字有误,当校正作“言”字.初稿本不误.

5.丹朱为允子朱(第92页)

按:周注本在凡例说:“凡本书原文避清帝庙讳者,一例改正.”此处“允”字,即是皮锡瑞避雍正帝名讳所改用字,应恢复其本字,作“胤”.

6、朱子答人问胡安定云:“寻常亦不满于胡说,解经不使道理明白,却说其中多使故事,大和做时文答策相似.”(第274页)

按:此处引文见《朱子语类》卷83,据原文,可知是朱子答人问胡文定,即南宋胡安国.初刻本作“胡安定”,即变为宋初的胡瑗,明显有误.又“说”字,据原文,当改作“就”字.这两处均为刻本之误,周注本均失校.初稿本不误.

第三类:分段之失

1、云“七十子之徒口授其传指”,于后别出鲁君子左丘明云云,则知丘明不在弟子之列,亦未尝口授传指,荀崧以为孔子作《春秋》,丘明造膝亲受者,非矣.荀悦《申鉴》曰:“仲尼作经,本一而已;古今文不同,而皆自谓真本经.古今先师,义一而已;异家别说,而皆自谓真本说.”(第92-93页)

按:根据初稿本,“荀悦《申鉴》曰”以下文字另起一段.但因初刻本“丘明造膝亲授者非矣”恰好排至行末,刻工却未依惯例附上跳行符号,容易使人误以为“荀悦《申鉴》曰”是连排,群益本即有此误.周注本同样未细审上下文意,误从群益本,未加分段.

2、鱼豢序见《三国志注》,令人阅之悚然.夫以两汉经学之盛,不百年而一衰至此;然则,文明岂可恃乎!范蔚宗论郑君“括囊大典,网罗众家;删裁繁芜,刊改漏失;自是学者略知所归.”(第141页)

按:根据初稿本,“范蔚宗论郑君”以下文字另起一段.但因初刻本“文明岂可恃乎”恰好排至行末,刻工却未附上跳行符号,容易使人误以为“范蔚宗论郑君”和上文连排.群益本排印时未细审上下文意,有此错误,周注本同样误从群益本,未加分段.

第四类:可据初稿本补正者

1、据郑说,是《孝经》视诸经为最要,故称经亦最先.魏文侯已有《孝经传》,是作传者亦视诸经为先,和子夏《易传》同时矣.(第41页)

按:据初稿本,“视诸经为先”作“视诸经为最先”,刻本漏“最”字,使上下两句文意失畅.

2、《诗》、《书》、《礼》、《乐》教弟子三千,而通六艺止七十二人;则孔门设教,犹乐正四术之遗,而《易》、《春秋》非高足弟子莫能通矣.(第43页)

按:首句,初稿本作“以《诗》、《书》、《礼》、《乐》教弟子三千,而通六艺止七十二人”,句首多一“以”字,句意清晰易晓.皮锡瑞此语,实际上是复述前引《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之说,初刻本显然遗漏“以”字.

3、故愚以为明、章极盛之时,不加武、宣昌明之代也.(第139页)

按:下句,初稿本作“不及武、宣昌明之代也”.作“及”字,则语意明白.各本均误作“加”,当据初稿本改正.

4、前乎唐人义疏,经学家所宝贵者,有陆德明《经典释文》.(第207页)

按:据初稿本,“经学家”前有“为”字,加“为”字则语句通畅.

5、家法专门,后汉已绝,至国朝乃能寻坠绪而继宗风.(第321页)

按:“后汉已绝”,初稿本作“汉后已绝”.汉代经学的“家法专门”,事实上是魏晋以后才逐渐废绝,所以若如初刻本作“后汉”,则和史实不符,应予以改正.

结论:关于经学历史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经学通论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中考历史复习方法举隅
[摘要]为了让学生取得良好的中考历史成绩,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井然有序而扎扎实实地从以下几方面做好中考前的历史课复习:一是以纲为本,提。

如何将历史教学同德育教育有机融合
【摘 要】 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场所,而课堂教学却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充分利用历史学科的丰富德育教育资源将历史教。

察举到科举历史
古人对选贤任能之极端重要性,已有许多论述,如《墨子·尚贤》:“尚贤者,政之本也。”《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国有三不祥……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

周瑜历史人物和文学形象
摘要:周瑜為普通读者所熟悉,主要来自演义小说,而作为历史人物的周瑜和作为文学形象的周瑜,二者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一差异是正统史家、民间文艺和文。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