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范文>材料浏览

关于上海音乐学院论文范文写作 中国音乐高等院在上海音乐学院创立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上海音乐学院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26

中国音乐高等院在上海音乐学院创立,本论文为您写上海音乐学院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上海音乐学院论文参考文献:

上海音乐学院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音乐期刊北方音乐期刊音乐刊物音乐期刊

2016年5月9日,以中国音乐的创作、表演、理论、教育和推广研究为其宗旨的高等研究院——“贺绿汀中国音乐高等研究院”(以下简称“贺绿汀高研院”)在上海音乐学院隆重成立.上海音乐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林在勇与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贺绿汀高研院”名誉院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赵季平先后致辞,并共同为“贺绿汀中国音乐高等研究院”揭牌.林在勇为高研院首届学术委员会委员赵季平、盛宗亮、叶聪、阎惠昌、高文厚、乔建中、居其宏、赵维平等人颁发了聘书.揭牌仪式后,赵季平主持召开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为期两天的“贺绿汀高研院”“中国钢琴音乐经典百年回顾”系列学术活动也同期举行,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和师生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林在勇在讲话中表示,上海音乐学院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等专业音乐院校.建院90年来,在中国音乐人才培养、中国音乐创作、中国音乐表演、中国音乐理论建构、中国乐器改良、中国音乐传播推广等方面均取做到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做出了独特的历史性贡献.今天,贺绿汀中国音乐高等研究院的建立,既是上海音乐学院学习贯彻总书记讲话和《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精神的重要举措,也体现了学校在办学方向、教书育人、学科建设等方面的战略思考和价值导向.“贺绿汀高研院”着眼于体制机制创新,强化学科群意识,搭建新型学科平台,汇聚中外一流人才,整合并提升中国音乐学科的资源共享与协同创新,建设具有国际重要影响力和标杆意义的中国音乐学科高地.“贺绿汀高研院”将首先从三个方面着力推进:一是开展有关中国音乐学科的基础性理论研究,如中国音乐学科的元理论研究、中国音乐的原创性研究等,为中国音乐学科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二是推动国际语境下的中国音乐学科体系建设和中国音乐的经典化建构;三是构建学科建设新平台和新机制,网罗延揽海内外最优秀的专家学者和青年人才,开展高水平研究项目的招标、委约和个性化,培育学科领军人才和学术骨干.

赵季平在讲话中表示,一年多以前,听到林在勇院长提出的这个新构想与新意图时,为之感动和震撼.这个平台的立意拥有大格局、大胸怀,对中国音乐在当下、在未来、在世界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众所周知,上海音乐学院作为中国第一所音乐高等院校,本身就是近当代中国音乐历史进程的重要见证者;改革开放后,上海音乐学院也日益成为音乐创作与推广的重要平台.从这个意义上讲,第一所“中国音乐高等研究院”诞生在“上音”,实有其必然性.赵季平指出,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到来,一方面国内知识界和文化界对中国音乐发展充满期待,另一方面外部的世界也正在发生格局的变化.这些都促使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中国音乐的发展状况.中国历史上曾有许多吸收西方文化、创作技法,同时又对蕴含强烈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音乐作品,但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这些作品还不够熟悉,其原因在于学者们对这些优秀作品的研究、保存、演绎推广的力度还远远不够.“贺绿汀高研院”以中国作品“经典化”作为平台的重要核心,不仅对中国作品的传承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更体现了上海音乐学院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高度的前瞻性,相信“贺绿汀高研院”一定会成为具有世界一流水准和国际影响力的学术平台.

“贺绿汀高研院”执行院长杨燕迪作了研究院筹备工作及建设规划的报告.他指出,“贺绿汀高研院”的创办宗旨在于传承以贺绿汀等老一辈音乐家为代表的“上音”优良办学传统和学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凸显“上音”在中国现当代音乐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以推动、弘扬、整理和推广优秀中国音乐创作为工作核心,整合校内外资源,统合创作、表演、理论、教育和推广的各方力量,汲取传统精华,立足国际视野,对接国家战略,增强学院办学实力,扩大中国音乐的国际影响力与社会辐射面,拉动和提升学校的“高峰高原”学科建设,为“双一流”建设贡献力量,为中国音乐的发展做出“上音”的独特贡献.高研院首先将开展中国音乐创作与推广研究中心、中国音乐表演艺术研究中心、中国音乐理论研究中心、中国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等4个研究中心的建设,建设1个基础数据库——中国现当代作曲家与作品辑录数据库、1个新型表演艺术团体——上海独奏家室内乐团,在国内外开展中国音乐的传播推广.

华裔作曲家、美国密西根大学终身教授盛宗亮认为,在音乐院校设立高等研究院,上海音乐学院是世界首举,不仅在中国音乐史上是一个里程碑,在世界范围的高研院建设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贺绿汀高研院”的成立在构想和主题的设立上都很好,但立意高则面临的压力也是巨大的,“第一”意味着更多的挑战.“中国音乐”如要被世界认可,那就必须寻求一种共同语言,并且其前提是对西方音乐以及中国传统音乐都要有很深刻的理解.他认为高研院的核心之一“经典化”是十分重要的内容,所谓的“中国经典”不仅是中国人集中研究的作品,而应该是能吸引外国人也来聆听并研究的作品.因此对于创作者来说,必须要放眼世界.“中国音乐”一词不仅仅是指中国作曲家的创作,也不是特指具有中国风味的创作,而是一种文化融合.“中国音乐”如要被世界认可,那就必须寻求一种共同语言,并且其前提是对西方音乐以及中国传统音乐都要有很深刻的理解.

音乐学家乔建中认为,从上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对中国音乐相关元理论问题、基础资料的整理和研究已经全面展开,“贺绿汀高研院”理论板块的研究要从总结前人成果开始,进行查漏补缺,与一些研究机构建立联系,将它们进行整合.高研院的建设可以借鉴1956年“上音”中“民理、民作、民器”三合一的经验以及萧友梅先生“输入世界音乐,整理中国国乐”的思想.

指挥家、香港中乐团艺术总监阎惠昌表示,长期以来,中国的音乐学院主要研究对象似乎主要集中于研究西方音乐,对传统音乐研究尤其是传统音乐创作的研究则相对匮乏.中国最早研究民乐配器的是上海音乐学院的胡登跳先生,上海音乐学院也是最早对民乐进行系统研究的专业院校,希望“上音”能通过“贺绿汀高研院”的设立,进一步加强对中国音乐进行深入研究,民族乐队以及中国音乐作品不能仅在华人圈中传播,还要吸引其他非华人作曲家参与,并逐步扩大他们的此类创作,将对中国音乐的传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结论:关于本文可作为上海音乐学院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上海音乐学院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古代中国音乐文化对周边国家影响
早在远古时期,中国便与周边国家有一些经济文化上的交流,而关于音乐方面的可靠记载则要比其他方面要晚一些。在清朝之前,中国相对开放,不仅在经济上发展。

母版制作角度看中国音乐录音作品普遍性缺陷
我从事音乐录音工作的前十几年主要是在录音棚里搞录音与混音。近些年来,我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唱片母版方面(西方社会称之为CDmastering)。制。

中国音乐流媒体服务比较
摘 要:目前,二十一世纪作为一个信息化、网络化时代,各个机构已经意识到互联网作为媒体的无限潜力,纷纷开始抢占互联网这个巨大商机阵地,并利用自身在。

迷失是中国音乐体制而不是沈文裕
有一篇报道《沈文裕:一个天才的迷失》,讲钢琴家沈文裕的,当沈文裕要辍学回国而德国老师说,你回国之后就会断了你的前程,报道的结论当然肯定了沈文裕的。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