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范文>材料浏览

关于物理教学论文范文写作 由安徽中考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物理教学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9

由安徽中考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本论文主要论述了物理教学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物理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物理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物理教学论文物理教学杂志大学物理论文2000字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有人曾经说过“一个只有五、六米高的悬崖让人徒手攀爬,一般的人很难爬到悬崖的顶端,而足足有千米之高的泰山为什么人能爬到顶峰呢?”原因在于泰山上从山脚下到山顶上铺设了登山台阶,而悬崖则没有.物理学习也是如此,高中物理虽然难,只要我们教师铺好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之间衔接的“台阶”,也就是做好初高中之间的衔接,而不是在物理教学中只是把初中物理知识简单传授给学生就可以了.从近几年的安徽中考物理题中会发现一些考查初高中知识与能力的考题悄悄出现并逐渐增多,学生们对这些考题很不适应,同时你还会发现一些学生在初中物理成绩蛮好的,可是一升入高中物理就听不懂了,成了物理的学困生.我想问题就源于此.为了让老师和同学们都重视初中学习要重视初高中衔接,列举近几年安徽省中考物理试题中涉及到与高中衔接的题目并加以分析以此来说明初中物理教学和物理学习应注重初高中衔接.

1 初中物理的(部分)欧姆定律与高中物理的全电路欧姆定律

(2008年安徽)干电池是我们实验时经常使用的电源,它除了有稳定的电压外,本身也具有一定的电阻.可以把一个实际的电源看成一个理想的电源(即电阻为零)和一个电阻串联组成,如图1所示.

用图2所示的电路可以测量出一个实际电源的电阻值.图中R等于14 Ω,开关S闭合时,电流表的读数I等于0.2 A,已知电源电压U等于3.0 V,求电源的电阻r.

分析 初中阶段电源常常视为理想电源,其内阻不计.但该题所涉及的电源要考虑其电阻,整个电路可分电源内电路和电源外电路.处理此问题事实上就是用的高中物理的全电路欧姆定律.只不过题目在初高中知识间做了铺垫,把一个实际电源等效成一个理想电源和电阻告诉学生,大大地降低了题目的难度.利用欧姆定律即可求出电源的电阻.

解答 由U等于I×(R+r)可做到r等于[SX(]U[]R[SX)]-r,把R等于14 Ω、I等于0.2 A、U等于3.0 V代入该式即可求出r等于1 Ω.

另外,安徽中考在2012年物理试题中再次涉及到这个问题:

(2012年安徽)实际的电源都有一定的电阻,如干电池,我们需要用它的电压U 和电阻r两个物理量来描述它.实际计算过程中,可以把它看成是由一个电压为U、电阻为0的理想电源与一个电阻值为r的电阻串联而成,如图3所示.

在图4中,R1等于14 Ω,R2等于9 Ω.当只闭合S1时,电流表读数I1等于0.2 A ;当只闭合S2时,电流表读数I2等于0.3 A,把电源按图3中的等效方法处理.求电源的电压U 和电阻r.

点评 通过此类题的分析告诉我们老师在给学生讲解诸如电源、杠杆等时一定强调电源内部有电阻和杠杆本身有质量,并告诉学生由于考虑到你们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才把它们看作为理想的模型而已.

2 初中的折射规律和高中的折射定律

(2010年安徽)图5是研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原理图;下表中记录了不同的入射角和对应的折射角的实验测量数据.

(1)请你结合图,以光从空气进入到玻璃中的情况为例,分析实验数据(光从空气进入其它透明介质中也可做到到具有相同规律的实验数据),对光从空气进入其它透明介质中的折射规律加以总结(补充完整)

a.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并且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b.[CD#19].

(2)请定量比较实验数据.把你新的发现写在下面:

[CD#20].

分析 初中物理对光的折射只分析一些具体例子(光由空气射入水中和光由空气射入玻璃的情况)总结的规律只能叫光的折射规律,它只定性的表述光的折射情况,具体讲当光线从空气进入水或玻璃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而且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也随之减小.至于对光的折射现象进行定量分析的那就是光的折射定律即菲涅尔定律并没讲到.而该考题的第2问就是让学生分析表格的实验数据去发现在入射角较小时折射角与入射角近似成正比,这其实就是光的折射定律(菲涅尔定律)在入射角较小时(sinθ≈θ)的情况.

解答 (1)b.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随之增大,但折射角总小于入射角.

(2)入射角较小时,折射角与入射角成正比;当入射角较大时,折射角与入射角不再成正比.

点评 由这个实例告诉我们,平时在讲课的时候,不能把知识只局限于初中.若遇到初中知识与高中知识的确联系比较紧密的时候,我们教师可以做适当的拓展,从而让学生知道物理知识是无止境的,我们初中只是了解它的初步,同学们若有兴趣可以自己去探究,这样学生的探索知识的意识和能力也做到到培养.

3 初中的路程与高中的位移

(2012年安徽)我们可以用路程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还可以从初位置到末位置作出一条线段来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如图6,某物体分别由两条路径从M点运动到N点:第一次先从M到P,再从P到N;第二次直接从M到N,则物体的两次运动

A.路程相等,位置韵变化相同

B.路程不等,位置的变化不同

C.路程相等,位置的变化不同

D.路程不等,位置的变化相同

分析 这一题接触到两个概念即路程和位置的变化,路程是物体(质点)运动轨迹的长短,而位置的变化指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其大小与路径无关,方向由起点指向终点.其实这里所讲的位置变化就是高中物理讲的位移,在高中物理中对两个概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表述,位移与路程是两个不同性质的物理量,位移为矢量,有大小有方向,而路程是标量,即没有方向只有大小的物理量.在直线运动中,路程是直线轨迹的长度;在曲线运动中,路程是曲线轨迹的长度.当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回到原处,路程不为零,位移则等于零.

解答 两次的路程分别是MN线段长和MP+PN线段长,故路程不同;物体两次运动的轨迹不同,但都是从初位置M移到末位置N,位置变化相同,因此答案是D.

结论:关于物理教学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物理教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
摘 要:在新课标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基础上,笔者对导致教师和学生认为初高中物理科目难教、难学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物理教学难教、难学的一系列衔接问。

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再
高中物理难学,因此需要有效的初高中衔接教学研究 宏观方向的正确性,关系到衔接教学研究的效果 从知识建构与学习心理两个角度研究衔接教学,可以发现初。

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随着新课标发展,高中物理教学大纲、教材都相对降低了要求,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仍旧存在一个问题——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 学生普遍反应,初中学习物理只需。

谈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新的课程改革给中学物理教育带来了春风,经过多年的实践、探讨和反思,笔者逐渐发现有部分学生,初中物理成绩还不错,但刚从初中升上高中时不能较快适应过。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