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范文>材料浏览

关于诗经·秦风论文范文写作 诗经·秦风·黄鸟死问题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诗经·秦风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1

诗经·秦风·黄鸟死问题,本论文可用于诗经·秦风论文范文参考下载,诗经·秦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诗经·秦风论文参考文献:

诗经·秦风论文参考文献 有关诗经的论文诗经赏析论文

摘 要:关于《诗经·秦风·黄鸟》的三良从死问题,历代观点不一.有刺穆公哀三良说、有三良自愿从死说、有刺秦康公说等等.究其原因,在于当时特定的秦国历史风俗和社会时期.本文整合了各种说法,得出如下结论:三良是自愿从死的贵族,其余的人是被迫殉葬的奴隶;秦穆公不太可能下令让国人殉葬;秦康公是下令殉葬的主导者.

关键词:《诗经·秦风·黄鸟》 三良 秦穆公 秦康公 从死 殉葬

讨论《秦风·黄鸟》中三良从死的文章不在少数,各自的论点不尽相同.本文梳理了关于《黄鸟》的各种说法,综合各家的观点,了解了大致的《黄鸟》主题演变过程.结合前人说法,得出了三良自愿从死、秦穆公不太可能下令殉葬、秦康公是下令殉葬的主导者几条结论.

一、两种观点

(一)被迫从死

哀三良也,国人刺穆公以人从死,而作是诗也.(《毛诗序》)

秦伯任好卒,以子车氏之三子奄息、仲行、虎为殉,皆秦之良也.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左传·文六年》)

三十九年,缪公卒,葬雍.从死者百七十七人,秦之良臣子舆氏三人名曰奄息、仲行、虎亦在从死之中.秦人哀之,为作歌《黄鸟》之诗.(《史记·秦本纪》)

(蒙)毅对曰:“昔者秦穆公杀三良而死,罪百里奚而非其罪也,故立号曰‘缪’.”(《史记·蒙恬列传》)

自古无殉死,达人共所知.秦穆杀三良,惜哉空尔为.(王粲《咏史诗》)

(二)自愿从死

《史记·秦本纪》正义引应劭云:“秦穆公和群臣饮酒酣,公曰:‘生共此乐,死共此哀.’于是奄息、仲行、虎许诺.及公薨,皆从死.《黄鸟》诗所为作也.”《汉书·匡衡传》:“秦穆贵信,而士多从死.”应劭注同《史记·秦本纪》语.

从死,自杀以从死.(《黄鸟》郑笺)

功名不可为,忠义我所安.秦穆先下世,三臣皆自残.生时等荣乐,既没同忧患.谁言捐躯易?杀身诚独难!(曹植《三良》)

一朝长逝后,愿言同此归.厚恩固难忘,君命安可违!临穴罔惟疑,投义志攸希.(陶渊明《咏三良》)

二、两种推测

(一)三良自愿从死

已知的最早的自愿从死的文献资料是汉元帝时匡衡的上疏,“秦穆贵信,而士多从死”,据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可知,匡衡语为齐说,即三家诗之齐诗.《诗三家义集疏》:“应劭《汉书》注:秦缪公和群臣饮酒酣,公曰:‘生共此乐,死共此哀!’于是奄息、仲行、虎许诺.及公薨,皆从死.《黄鸟》所为作也.以上鲁说.”判定应劭的说法来自鲁诗,判定曹植的《三良诗》为韩说.“三家皆谓秦穆要人从死,穆公既死,三臣自杀以从也.”三家诗持自愿从死的观点,和毛诗不同.汉代盛行的经文学派中,齐鲁韩三家赞同自愿从死,这在当时应该是普遍的认识,毛诗后来居上,其观点盖过了三家诗.秦穆公和三良之前有过约定,生共乐,死共哀,所以当穆公离世后,三良自然也从死了.古人一诺千金,为此甚至可以付出生命的代价.田横五百士便是自愿为主从死的事例.

(田横)既葬,二客穿其冢旁孔,皆自刭,下从之.高帝闻之,乃大惊,以田横之客皆贤.吾闻其余尚五百人在海上,使使召之.至则闻田横死,亦皆自杀.于是乃知田横兄弟能得士也.(《史记·田儋列传》)

韩原之战,“三百人者闻秦击晋,皆求从,从而见缪公窘,亦皆推锋争死,以报食马之德”,秦穆公泽被下民,三百人视死如归,只为报一饭之恩,这些人为了秦穆公蹈死不顾,何况秦穆公亲近的臣子?

(二)其他人被迫殉葬

假设三良自愿从死成立,那么其余的人是否也如三良一样,自愿从死?《史记》记载从死者百七十七人,那其余的百七十四人如何解释?陈子展《诗经直解》的看法是诗人只同情三良,其余的人大概都是奴隶.三良作为臣子尽忠而死,受到国人称赞,青史留名,“如可赎兮,人百其身”,是对三良的沉痛悼念,对其余的人则是不予理睬,由此可推测余下的百七十四人身份.

请看赵荫棠《秦风〈蒹葭〉和〈黄鸟〉的对比》:

《左传》上常说的“良”不仅是表明才能,还暗示身份.其余一百七十四人何以见得是奴隶呢?我们仔细读一下,文公六年左氏《传》所记载的这件事的传文,就可以得到这种消息.该传文在“君子曰”以下的议论中,一则曰“众隶赖之”,二则曰“而又收其良以死”,“良”当然是指“三良”,那“众隶”还不是暗指那一百七十四人吗?众隶者,众奴隶也.一百七十四,而用三除之,则得五十八.这五十八就是“三良”每人所带领的奴隶数目.《周礼·夏官司马》云:“二十五人为两,两司马皆中士.”我们把五十八这个数目用二十五除之,则得二余八.这“二”显然是“两”数,那“八”又是什么呢?无疑的就是“士”之数.《周礼·舆司马》适缺,但《行司马》下有这样的注释:“舆司马当上士,八人.”由此可知一舆之中有八个舆司马是上士.我们再把二十五用二乘之,再加八,则还原为三良每人所带领的奴隶数五十八.由此可以证明三良之所带领者,从舆的编制说起来,就是一舆(由两个“两”合成.每“两”二十五人,再加四个士),一舆之中的成员就是五十个奴隶加八个士(是上士或是中士倒没多大关系).“三良”,《左传》云:“子车氏之三子等”子车,史记作“子舆”.那么,子舆当然就是舆大夫等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为秦穆公殉葬的一百七十七人之中,包括三个大夫、二十四个司马和一百五十个舆人.由此更可知春秋时代的舆人,确确切切是奴隶的总称谓.

这就证明了三良和其余人的身份.既然舆大夫自愿从死,他们的奴隶自然也会被迫下世.况且秦国就有殉葬的风俗.穆公之前的武公就曾以人殉葬,“武公卒,葬雍平阳.初以人从死,从死者六十六人”.以秦穆公国君的身份,死后殉葬符合当时秦国的现实情况,而且殉葬的标准比较高.

祝中熹说:“人祭、人殉在商代最为盛行;嬴秦和殷商同属鸟图腾部族,族源和民俗都十分接近,故在春秋列国中秦国的人祭、人殉传统不但突出,而且延续最久.人殉又可析分为两类:一类是杀殉,即将殉者残酷杀害后埋入墓中,此类殉人多为仆役阶层;另一类是所谓‘从死’,即殉者自愿以死相随陪墓主到冥世去,继续为墓主服务,此类殉人多为墓主的妃妾及宠臣.在我们今天看来这两类殉人现象的实质是一样的,但在那个时代人们的理念中,二者却大不相同,‘从死’者甚至会认为能到另一个世界中去和墓主共同生活是一种荣耀.两类人殉在埋葬位置、方式、规格以及随葬器物等诸方面,均有很大的区别,在考古实践中是能分辨出来的.”

结论:关于本文可作为诗经·秦风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诗经秦风蒹葭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18世纪法国传教士汉学家对诗经的译介和
摘 要:中国古典诗歌西传法国和欧洲,得益于18世纪知识渊博、汉学水平、文学造诣俱佳的传教士汉学家率先译介与引进。本文仅以来华耶稣会士马若瑟(J。

从诗经到遍地段子手
《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当代段子。常常有人感叹:诗人没了,大家少了,品位低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有人说,因为生活丰富了,人。

河间诗经国际马拉松数千名跑友纵情开跑
河间是诗经的发祥地,当诗经文化遇上马拉松运动,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的结合碰撞,在河间这片土地上进发无穷的魅力。HCFM2018银龙杯河间诗经国际。

诗经中服装名体现文化内涵
《诗经》是西周文化的浓缩表现,则本文从其中对许多有关不同阶级、不同性别的服装词语的使用入手,察看服装名称体现的浓重的封建社会等级制度;反过来也因。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