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范文>材料浏览

关于马克思主义论文范文写作 推进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长效机制探析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马克思主义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30

推进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长效机制探析,本论文为免费优秀的关于马克思主义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马克思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马克思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马克思主义投稿马克思主义论文马克思主义杂志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摘 要:我国是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农业大国,这一特殊国情决定马克思主义在农村大众化程度直接影响着我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程度和历史进程.剖析文化全球化和国家政策调整带来的时代机遇,以及当前影响农村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制约因素,旨在构建推进马克思主义在农村大众化的长效机制,从而达到促进农村发展、提升农民素质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的.

关键词:农村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17)01-0016-04

解决马克思主义在农村地区的“落地”问题是我国形成农村、农业和农民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格局的关键.我国是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农业大国,“农民约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以上,等农业尚为国民经济之基础”.因此,基于这一特殊国情,探究马克思主义在农村大众化的实现路径是当前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国家、社会和公众协同配合的实践过程.因此,构建项层推动、利益驱动和主体联动的协同机制,是顺利推进马克思主义在农村大众化的重要环节.

一、推进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代机遇

(一)文化全球化和推进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21世纪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代,是世界局势瞬息万变的时代.在当今世界,国际格局的复杂演变、世界经济的曲折调整、全球文化的相互激荡使21世纪呈现出新形势、新特点.从文化全球化来看,中西方文化在“融合”和“互异”的共同作用之下,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通.这便意味着各国文化在世界平台上平等交流,相互切磋.诚然,中西方文化是两种不同质的文化典型,但两者在呈现分立态势的同时,又是一种互补关系.西方文化着重强调主体对客体掌握和支配能力的获取,强调经验的积淀和总结,而中华文化强调人和外部环境的和谐共处,强调历史脉络的整体把握.这两种文化相互借鉴和平等交流,既能提高人们对具体事物的认知水平,又能提升人们对事物发展的预测能力.基于此,在全球化背景之下的文化共生作用于农村这一特殊文化平台,有助于促进农民思想观念的革新,有利于瓦解农村文化陋习和宗族势力,有利于培养农民正确把握国内外局势的国际视野.

(二)社会转型和推进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纵向推进,我国进入社会转型期.经济体制的转轨、社会结構的变动和社会形态的变迁使得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心理结构等方面出现深刻的变革.农村是中国社会的主体,在这一潮流中亦呈现出其特有的发展图景.经济上的产业结构调整,生产力极大解放,使得农民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政治上的村民自治, 意识增强,使得农民政治利益诉求得以表达和实现;文化上思想观念更新,价值观念多元,使得农民从传统思想观念中解脱出来,并开始以新的眼光审视外面世界.社会转型使农民原有的主导价值观丧失阵地,而崭新的道德范式和价值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农民在这种“思想空白”的情形之下更容易接受和认同马克思主义.

(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推进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知行合一,行而知理.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被丰富和发展,又在实践中得以运用和检验.这正所谓:“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根据现实的不断变化和实践的深入发展,原有的理论已不能完全指导新情况、新实践,这就需要为其注入新血液.“四个全面”正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当前实际相结合的新飞跃,是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动人旋律,“全面深化改革”是保驾护航的前进动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社会和谐安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全面从严治党”是顺利实现奋斗目标的坚强后盾.在“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指导下,推进农村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有了“落地”的财力保障和物力保障,又有了“落地”的理论载体和实践载体.

(四)新农村建设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随着社会实践的新发展和我党对“三农”问题认识的提高,我党在农村实施了一系列利农惠农政策,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任务.新农村的建设离不开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的指导.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在引领农村社会新风尚的同时实现农民意识的现代化;另一方面,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中坚力量,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水平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特别是在当前社会,个人极端主义、虚无主义等社会思潮侵蚀着人们的思想,影响着乡风文明的建设.故而,新农村建设是在农村地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合理契合点,亦是加强农民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联结点.

二、推进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制约因素

在当前社会,推进农村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际上是各种复杂力量在农村这一特殊平台相 弈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如何发挥作用,并引导其他力量和社会主义相适应的实践过程.在农村这一特定区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面临着来自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等自身因素的困扰,又面临着理论传播方面多种因素的制约,诸如理论内容的学理性、理论传播者的局限性、传播方式的单一性.

(一)农村经济环境的牵制

近年来,尽管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和矛盾逐步显现.在过去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城乡利益分配不均匀、农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经济增长模式较粗放,农民收入低下,生活水平不高,加之就医难、上学难等现实问题,导致农民长年累月为生计而奔波,为家庭而奔波,也致使农村社会治安问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出现滑坡现象.在农民尚未完全脱贫的情况下,在农民尚无生活保障的情况下,理论传播者在农村宣传、讲解马克思主义非但不会引起农民思想共鸣,还会引起农民心理反感,马克思主义在农村大众化更是无从谈起.

(二)农村权利系统的错位

结论:适合不知如何写马克思主义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马克思是哪国人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如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摘 要:现如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途径。如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重点问题,。

基于农民传统文化视角推进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
摘要:马克思主义要更好地发挥对农村经济社会的指导作用,必须实现大众化。中国农民传统文化植根于农民群体,具有深厚的平民特质,大众化内含于其中,可借。

农村养老服务业引导大学生就业长效机制探析
摘要:农村养老服务业发展的落脚点是人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提高,创新机制引导大学生到农村养老服务业就业,有利于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作用,提升农村养老服务。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三维度主体机制和路径
人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根本问题,而“为什么人”、“为人的什么”和“怎样为人”三个问题则是贯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始终的密切相关的三个环节。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