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范文>材料浏览

关于马克思主义论文范文写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整合机制探析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马克思主义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整合机制探析,本文是一篇关于马克思主义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马克思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马克思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马克思主义投稿马克思主义论文马克思主义杂志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摘 要]研究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最有代表性的观点就是,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然而,这种结合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重构整合.本文运用解释学、发生认识论、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理论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认为这种整合的机制表现在三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层面:在初始阶段,主体需要决定选择接受的对象,文化背景主导接受的内容和程度.对于具体思想、观念的理解和实践,则是以“前理解”为,经同化、顺应整合建构,由实践检验、筛选,重构为新的理论形态.从演进过程来看,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合机制,就是围绕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新问题,进行再理解、再实践,不断丰富、不断发展.

[关键词]理解;实践;整合;重构

[中图分类号]A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738(2011)05-0001-06

中国建党90年以来,一直在不断推进和实现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应地也一直把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重大课题开展研究和探索,产生了一系列成果.迄今关于该问题研究的代表性观点主要有:“适合性结合论”,即使馬克思主义适合中国实际,并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应用和创新发展论”,即将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加以创造性地应用,并将实践经验加以提炼,以丰富和发展馬克思主义.“具体化、民族化、新鲜化论”,即对馬克思主义而言,使它适合中国情况,并形成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赋予它中华民族的风格和特点,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着眼于中国新的实践,把它的发展不断推向新阶段.“过程论,”即是一个对应于中国革命和建设长期发展的历史过程.“阶段论”,即表现为馬克思主义传播、运用和创新的中国化等三个阶段.上述各种观点都有一定合理的逻辑依托和现实应证,都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它们虽然存在着差异,但在馬克思主义中国化或中国化馬克思主义实质的把握上,从其立场来说都是一致的,即认为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结合说固然不错,但这种结合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重构整合.因此,深入探析这种整合的机制,对于深化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选择和接受:救亡图存需要决定选择接受,中华传统文化背景主导接受的内容和程度

人的思想的获得不是外部的强制,而是内部的需要.如恩格斯指出的:“等我们不知道有任何一种力量能够强制处在健康清醒状态的每一个人接受某种思想.”一种理论学说为人们所接受,在于它总是以提供满足人的某一方面需要的内容而形成自身的吸引力.中国的志士仁人之所以选择接受馬克思主义,其首要的就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需要.

1840英国殖义者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清朝统治者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前遭到失败.从此,中国逐步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救亡图存就成为中国人民迫切的需要.在民族危难情况下,许多仁人志士进行了英勇的斗争.流血的斗争有太平天国起义、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另外还有改良运动,比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君主立宪.但是,无论是流血的革命还是不流血的改良运动最后终归失败.中国人在寻求救亡道路上的种种失败,在观念意识和价值信仰上动摇和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地位,动摇了国民心理上的自我中心意识和华夏本位主义意识,直接威胁到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以及民族本身的存亡.民族生存的危机和文化危机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近现代中国最严重的现实危机.这样,迫使人们把目光转向西方.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充分暴露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各种矛盾和各种腐朽的现象,使得原来许多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向往的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失望,从而开始思考,接受走别的道路的问题.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正处于寻求新道路的中国人开辟了一条新的通途.俄国的历史、经济、文化传统和现实条件和中国有许多相似之处,如两国的落后状态、社会矛盾、文化特征等等.这些因素使得中国人易于认同俄国的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的胜利更是推动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去认真学习和研究指导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的馬克思主义学说.正如后来总结的,馬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中国之所以有这种巨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任何思想,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如果不为人民群众所周知,即使是最好的东西,即使是馬克思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

解释学认为,“前理解”或“先见”决定理解的内容和程度,完全陌生的内容总是被排斥在理解之外,和“前理解”相似或相近的内容往往是理解的切入口.如果说,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需要的影响下选择接受了馬克思主义,那么,他们主要接受馬克思主义的哪些内容,接受到什么程度,却是由“前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来主导.具体分析这种主导在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初始阶段发生的作用,主要有三条线索.

其一,从“经世致用”重视功利的儒家传统到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以及阶级斗争学说.馬克思主义的内容十分丰富,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演说中曾指出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是馬克思两个重大发现.剩余价值理论是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依据和思想基石.但在当时,中国的资本主义刚刚起步,无产阶级也非常薄弱,连进行宣传鼓动的厂矿企业都少得可怜,这一基本学说的实用性质和实用范围都非常有限.因此,尽管李大钊、陈独秀等人介绍馬克思主义时,都要介绍剩余价值学说,但只要加以注意,便会发现,他们介绍的重点,真正极大地打动、影响、渗透到他们心灵和头脑中,并直接决定或支配其实际行动的,更多的是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其中又特别是阶级斗争学说.李大钊在著名的《我的馬克思主义观》一文中曾指出:

“馬氏社会主义的理论,可大致为三部:一为关于过去的理论,就是他的历史论,也称社会组织进化论;二为关于现在的理论,就是他的经济论,也称资本主义的经济论;三为关于将来的理论,就是他的政策论,也称社会主义运动论,就是社会主义.离了他的特有的唯物史观,去考他的社会主义,简直的是不可能.因为他根据他的史观,确定社会组织是由如何的根本原因变化而来的等预言现在资本主义的组织不久必移人社会主义的组织,是必然的运命等他这三部理论,都有不可分的关系,而阶级竞争说恰如一条金线,把这三大原理从根本上联络起来.所以他的唯物史观说‘即往的历史都是阶级竞争的历史’.他的《资本论》也是首尾一贯的根据那‘在今日社会组织下的资本阶级和工人阶级,被放在不得不仇视、不得不冲突的关系上’的思想立论.关于实际运动的手段,他也主张除了诉于最后的阶级竞争,没有第二个再好的方法.”

在当时被誉为新文化运动旗手的陈独秀也持这种观点.是什么导致他们作出这种选择呢?应该说“经史致用”的文化传统起到了较为重要的作用,受

结论:关于本文可作为马克思主义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马克思是哪国人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逻辑关系
摘 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向性指引下,马克思主义实现了时代化和大众化的创新发展。时代化是马。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梦关系
摘 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创新过程中与时代潮流相适应、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并以这些理论成果为指导,从而解决中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要性和必然性
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际国情相结合,从而归纳出的适合于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究
摘 要:20世纪以来,中国的生态问题日益严重,生态环境保护受到政府和一些环保人士的重视,虽然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治理生态环境,但效果并不是很显。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