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范文>材料浏览

关于生态足迹论文范文写作 青海生态足迹评价促进绿色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生态足迹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10

青海生态足迹评价促进绿色,关于免费生态足迹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生态足迹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生态足迹论文参考文献:

生态足迹论文参考文献 对论文的评价绿色科技杂志生态经济论文生态环境保护论文3000

*青海省委、省人民政府从更高的层次和更广的视野审视青海生态地位及保护和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明确提出了生态立省战略.省委十一届六次全委会又提出了大力发展以绿色生产、绿色消费为主的绿色经济.这是青海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也是今后青海发展的重点所在.运用生态足迹理论对全省生态演变进行评价,可以把握青海生态环境变迁的动态规律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而为改善青海生态环境和促进绿色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一、生态足迹法简述

(一)生态足迹法的定义

土地是人类生产生活所必须的,生态足迹法实际上就是一组基于土地面积的量化指标.生物生产性土地是生态足迹分析法为各类自然资本提供的统一度量基础,是指具有生态生产能力的土地或水体.生态足迹是指支持一定地区的人口所消费的资源和吸纳所产生的废弃物所需要的生物生产性土地和水域的面积,它从具体的生物物理量角度研究自然资本消费的空间,由此判断人类对自然系统的压力是否处于生态系统承载力之内、地球生态系统是否安全、经济社会发展是否可持续.

(二)生态足迹法中使用的生物生产性土地的类型

在生态足迹计算中,将地球表面的生物生产性土地和水域分为化石能源地、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和水域(或海洋)六大类型.(1)化石能源地:指人类消费生物化石燃料(如石油天然气、煤炭等)以及用于吸收因化石能源消费而产生的温室气体(如CO2等)的土地,这是对环境纳污能力计量的最基本方面.(2)耕地:指用于生产人类生存所必需的农产品(如小麦、青稞、豆类、油菜籽等)的土地.从生态角度看,耕地是最具生产能力、所能集聚生物量最多的土地类型.(3)林地:林地包括人工林和天然林,林地除了提供木材以外还有涵养水源、防风固沙、调节气候、保护物种多样性等诸多功能.(4)草地:人类主要用于饲养牲畜以满足畜产品(如牛羊肉、奶、羊毛等)需求的土地.(5)建筑用地:是指人类的生产生活设施等所占用的土地.(6)水域:包括可以提供生物产品(如鱼、虾等)的河流、湖泊和海洋等.

由于这六类生物生产性土地的生产力不同,需要对计算得到的各类生物生产性面积乘以一个“均衡因子”,将它们转换为具有相同生物生产力的面积,才能汇总各消费项目的生态足迹.在此,运用全球统一使用的均衡因子,即林地和化石能源地1.1,耕地和建筑用地2.8,草地0.5,水域0.2.

(三)生态足迹法的计算模型

由于生态足迹法的理念是将人类对自然生态服务的需求转化为提供这种需求所必需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因此任何特定区域的生态足迹,就是这个区域内的人口占用的用于生产所消费的资源与服务以及利用现有技术吸收其所产生的废弃物的生物生产性土地的总面积(包括陆地和水域).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i 为消费商品和投入的类型;Pi 为i 种消费商品的平均生产能力;Ci 为i 种商品的人均消费量;aai 为人均i 种交易商品折算的生物生产面积;N 为人口数;ef 为人均生态足迹; EF 为总的生态足迹.

二、青海省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计算

青海省行政区域面积7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54.3万人(其中农牧业人口396.93万人).按照土地类型划分,现有耕地54.27万公顷,林地266.47万公顷,草地4304.75万公顷,水域251.14万公顷,建筑用地约32.71万公顷.

(一)人均生态足迹计算

近年来,青海的人均生态足迹在不断扩大,由1995年的1.2489公顷/人,增加到目前的2.1122公顷/人,增加了0.8633公顷/人.充分表明,随着人民群众消费需求的不断增加,用于满足人类生活需求的生产性土地面积在不断扩大.从各土地类型看,化石能源地的人均生态足迹增加较快,也就是说用于生产能源和吸收温室气体的土地增加较快,由1995年的0.4744公顷/人,增加到1.2671公顷/人,增加了0.7927公顷/人,这与青海省近年来人均能源消费需求不断增加有关.草地的人均生态足迹由0.1468公顷/人,增加到0.2832公顷/人,增长了近1倍.

(二)生态承载力计算

生态承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提供给人类的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的总和.其计算公式为:

BC等于N•∑aj•rj•yj

式中j为农用地(草地、林地、水域),BC为区域总生态承载力,N为人口数量,aj为人均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rj为均衡因子,yj为产量因子(也即生产力系数).将6类土地承载力空间汇总,得到对应生态足迹大小的空间面积.

在生态承载力的计算中,由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禀赋不同,不仅相同单位面积的耕地、草地、林地、建筑用地、水域等之间的生态生产能力差异很大,而且相同单位面积的同类生物生产性土地的生态生产力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不同国家和地区同类生物生产性面积是不能进行直接对比的,需要对不同类型的面积进行标准化处理.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某类生物生产性土地的产量与世界平均产量的差异可用“产量因子”表示.某个国家或地区某类土地的产量因子是其平均生产力与世界同类土地的平均生产力的比.在计算青海的生态承载力中,根据青海实际情况对全国普遍采用的产量因子进行了适当的修正.

此外,出于谨慎性考虑,按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相关报告的建议,应留出12%的生物生产面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因此,在计算青海生态承载力时扣除了12%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面积,即用所得的人均生态承载力减去12%的值后得到实际的人均生态承载力的值.

从1995年以来青海的生态承载力变化看,除去12%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物生产面积,人均生态供给面积基本在3公顷左右,但出现了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主要在于随着青海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尤其是防沙治沙、黑土滩治理、围栏封育等生态保护工程的实施,全省的草地面积有所增加,人均草地供给有所增加.如:2005年全省草地面积为4039.55万公顷,随着草场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草地面积不断增加到现在的4304.75万公顷,增加了265.2万公顷.

(三)综合评价

总体来看,青海省人均生态供给能力大于人均生态足迹,生态状况处于供给盈余状况,也是目前全省生物生产性土地能够满足全省554.3万人的生产生活需求,而且还有一定的盈余,属于可持续的发展状态.1995年、2000年、2005年和2008年,全省的生态盈余分别为1.8254公顷/人、1.2704公顷/人、0.9766公顷/人和1.0094公顷/人.

三、基于青海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评价的几点思考

虽然青海处于生态盈余状态,但青海是三江源头,是中华民族的生态屏障,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尤其是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极其脆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推动绿色发展,将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在继续控制在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之内,是促进青海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积极培育绿色消费理念

消费理念是影响消费行为的重要因素,在全省树立绿色消费理念至关重要.通过电视、广播、报刊杂志、互联网络等新闻媒体,宣传绿色、环境友好的消费价值观念,使绿色消费观念进学校、进社区,进而深入人心.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绿色消费,在全社会形成自然、健康、适度、节俭、生态的绿色消费环境和氛围.倡导社会成员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从单位做起,养成节俭、理性的绿色消费行为,在消费时选择原生态、有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把节能、节水、节材、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等逐步转变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为,并对废弃物进行分类回收、科学处置,不造成人为环境污染,在全社会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绿色消费模式.政府应建立和完善相关税法,完善绿色标志制度、环境审核管理制度及环境标示制度,规范企业和消费者个人的行为.同时,还应加强地方性法规建设,出台鼓励绿色消费的实施意见或办法,依法引导和促进绿色消费.此外,通过征收消费税、环境税等税赋途径,限制对不益于消费者身心健康,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非绿色产品的生产.加快研究出台具体的奖励办法,加大对支持绿色消费的先进个人、集体进行表彰和奖励.

结论:关于生态足迹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生态足迹计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生态足迹分析为基础绿色建筑评估
【摘要】建立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是鼓励和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工具。本文对两种不同发展方向的绿色建筑评估方法进行比较,引出了与现在国际上主流评。

基于生态足迹法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分析
摘要:采用生态足迹法对成都市2014年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以其为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成都市土地利用规划工作提供参考。结果表明,2014年成。

城市规划环境评价中生态足迹应用浅述
【摘要】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生态足迹是人类发展阶段对生态环境影响程度的反映,同时其也是国家在某一阶段经济发展状况的反映。所谓生态足迹是以当前社会经。

基于耕地生态足迹昭通市耕地可持续评价
[摘要]文章以昭通市为例,以耕地生态足迹为切入点,运用耕地生态足迹模型和耕地可持续发展指数模型,对2015年昭通市耕地生态足迹和耕地可持续发展指。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