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范文>材料浏览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论文范文写作 马克思主义理论看社会建设中现实个人主体性存在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马克思主义理论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7

马克思主义理论看社会建设中现实个人主体性存在,本文是一篇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马克思主义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马克思主义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马克思主义投稿马克思主义论文马克思主义杂志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32页.

②洪波:《马克思个人观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59页.

摘 要:作为主体存在的“现实的个人”在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当前的社会建设要走出“见物不见人”的发展困境,就必须将“现实的个人”看作社会建设的主体性存在.它不仅是以现实个人为对象的改造活动,同时也是现实个人作为主体进行自觉社会实践并使自身得以丰富和发展的过程.具体来讲,社会建设以满足现实个人的全面需要为其主体性发挥提供基础;另一方面,它以构建现实个人的“自由个性”为突出特征.从实质上讲,社会建设需要使现实的个人同时在能力增长和关系优化两个层面上体现出其独特的主体性存在.

关键词:现实个人;社会建设;主体性存在;自由个性;社会转型;社会组织

中图分类号:C9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92(2014)04-0080-06

社会建设从根本上说就是人的建设.它不仅是人作为客体的被塑造过程同时又是作为主体的对象化活动体现,是人本身需要的满足和能力的增长.而这里所谓“人的建设”,按照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理解,最终都要落实到“现实的个人”身上.在社会建设中,“现实的个人”作为唯一感性的、直观的和能动创造性的存在物必然始终贯穿于社会建设的各个层面和领域,而另一方面,社会建设的目的也是创建出符合人的自由本质发展的“真正的共同体”,使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以及个人相互之间的交往关系随着社会建设的推进而得以完善,进而使个人的自由个性和全面发展成为主体可期实现的现实活动.因此,现实的个人就从以前被认为的单纯被改造、被规定的客体转变为能动性、创造性的主体,社会建设也由此获得全新的主体空间.

一、现实个人的主体性存在

及其发展现状“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只是他们的个体发展的历史,而不管他们是否意识到这一点.”①“现实的个人”在马克思的思想体系中具有前提性和总体性的地位,它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的有机统一”,②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的内在人学线索及其逻辑演绎的目的和归宿.马克思通过具体阐释现实个人的主体性存在地位,将他的人学思想和黑格尔、费尔巴哈、施蒂纳、赫斯等人的抽象人学理论区别开来,从而实现了整个人学理论的科学化.所谓“现实的个人”,即是指那些处在特定社会关系之中从事实践活动的具体的和感性的主体存在物.个人不仅是生命的存在、感性的存在,同时更为重要的一点,个人又是主体性的存在,有发挥自我本质力量和创造性的追求.

首先,按照马克思关于人的主体发展的阶段性考察,现代的个人从总体来讲仍旧停留于“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这一 性的形态之下.在这种形态下,个人“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04页..个人借助市场和资本的力量越来越走向独立性,具体来讲就是个人通过自身的能力素质及其自由意志成为具有独立精神的个人.同时,他的发展方向是具有“自由个性”的个人,从而在根本上扬弃物的依赖之下的独立性这一 性个人所具有的异化形象.其次,个人主体性具体表现为个人和自然、个人和社会以及个人和自身的关系得到总体上的优化.独立的个人并不是孤立的个人,其能力的增长绝不可能单单靠自身一人的努力得来.在任何情况下,个人总是从自己出发的,即现实的个人总是一种“为我性”的存在.但这种为我性并不使个人走向孤立化,因为那样的个人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现实的个人是基于需要相互满足的关系性存在,他的社会关系的总和不仅构成他的社会本质,同时也标志着他作为主体的存在境况.在这种总体的关系图式中,现实的个人通过自身对象化的实践活动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并且以全面的形式占有自我的本质从而达到个人主体性的最高表现.但这一关系的总体优化又是一个历史性的动态发展过程.

具体考察现阶段我国个人主体性的状况,我们发现,经过三十年多年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系的发展和不断完善带来了个人的解放和主体能力的发展.首先,由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不再如之前那样完全统合在一起,而是国家从社会中退避出来,社会的自组织能力不断得到增强,个人的命运也就不再完全依附于国家政治生活的波动和剧变.但个人又并非完全获得和自身能力增长相应的独立性,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个人突破总体性社会的坚固城墙,促使个人以主体视角审视和建构自我世界,并且个人的财产和能力、素质得到尊重,个人的主体能动性得到解放.另一方面个人仍然囿于传统政治文化观念而退守在体制化的暖巢里.同时,在个人和共同体的关系中,个人的私人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初步发展之后在强大的政治共同体下有所拓展,而不完善的经济体制和市民社会又使它在公共领域中时常遭到侵扰,甚至成为公众任意践踏的领地;而且现代个人面对传统家族共同体的崩塌和标准化、流水线式的现代工业的塑造,被迫拥有散漫而孤独的自由,个人主义的泛滥使人的生存状态出现道德虚无、人心麻木等病态发展.个人游走于虚拟和现实交错的网络化时代,个人之间即使有再多的利益、情感链接路径似乎都不能排解无依无靠的感觉;而资本和商品的大潮又淹没了个人以及个人之间的真实交往关系,个人似乎存在又似乎不存在,即他本身的偶然性存在的增加,个人对共同体和自我的身份认同不断受到冲击.诚然,当前的个人的权利和利益不再受到社会整体利益的严重挤压,人们有更多的自由凭自身能力获取利益和展现才华,但面对不断分化和多元的社会权利结构,个人维护自身权利和利益的单薄和无力日益凸显.经济高速增长所需要的社会领域中自觉、有序和科学的规划和建设相应落后,转型期本来就有的社会矛盾和冲突就只能靠政治控制.

在当今的社会建设过程中,我们似乎陷入到“只见发展,不见人”的发展怪圈,社会建设绕过个人的现实需要和主体个性等而去为资本服务、为生产服务.发展成了物质、知识和数字的简单堆积,而和快速的经济增长,爆炸式的技术、知识等的积累所应有的相应个人的素质、能力、品位等表现在主体方面的总体性提升却相对缓慢,甚至在社会*领域出现整体的“道德滑坡”等现象.现实个人的存在环境恶化,他的存在和生活方式和他的本质不相一致,甚至个人不堪的存在和生活方式成为他的本质发挥的障碍,即他出现了严重的异化——他的生活不由他自身支配和控制,而附庸于他人和他物.社会建设若不能回应个人整体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在当前呈现的支离破碎境况,而仅仅围绕着社会规制体系、社会制度改革以及社会风险规避等进行秩序性规范,或只是在抽象的意义上谈论人的问题,都不能算是真正的社会建设.

二、社会建设中现实个人主体性

存在的基础:全面的需要马克思强调,“现实的个人”首先是一个生命的存在物,他不仅是个人存在的第一个前提,同时也是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即马克思所说的,“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9页.正是个人自然的生命存在和他的物质需要促使他通过自身的劳动实践从自然中获取物质资料以满足自身的生存需要,并在生产实践中结成生产关系以及由此建立起各种社会交往关系以维持对这种需要的不断满足,从而在此基础上创造了整个历史.同时,另一方面,个人的需要不仅是这种单纯为了维持生命存在的物质方面,同时任何个人的需要又都是全面的,即个人“以其需要的无限性和广泛性区别于其他一切动物”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30页.,个人不仅有衣食保暖等物质的需要,同时也有精神和审美等多方面的需要.个人为生存而进行的斗争本身也是为享受、为发展而进行斗争,这是由人作为“人”的自由本性决定的.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个人需要和享受的社会限度,它们本身是由社会产生的,并且又是以社会为衡量尺度的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50页.,即个人需要和享受的产生和满足以及满足的方式受一定社会的生产方式决定,并且在一定的历史时代和地域中又是一定的.

结论: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马克思主义理论 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摘 要】 本文在阐述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内涵、特点的基础上,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认为应健。

李长春看望慰问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
在中华民族传统佳节春节即将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1月15日在人民大会堂看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代表党中央向他们表。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动机激发
摘 要: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急需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就是怎样对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动机进行更好的激发,既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和大学生自身成。

网络环境下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效传播
摘 要:网络的发展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提供了有效而迅速的平台;另一方面,网络又存在诸多。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