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目录>材料浏览

关于风雨同舟长辈论文范文写作 两位相濡沫、风雨同舟长辈(外一篇)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风雨同舟长辈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02

两位相濡沫、风雨同舟长辈(外一篇),本文是一篇关于风雨同舟长辈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风雨同舟长辈论文参考文献:

风雨同舟长辈论文参考文献 发表多篇论文一篇标准的论文范文一篇完整的论文如何写好一篇论文

鹤驾遂西归二姨音容从此杳雁行竟中断侄辈众憾何以堪

每当我来到苍翠欲滴的泸山脚下,尤其是步入幽雅如画的西昌学院,便会想起值得我永远敬爱和怀念的姨娘和姨父.思绪常常会将我拉回到五十多年前的饥荒岁月.当年我作为姨娘家的常客,曾在这里度过两个假期和若干个周末.触景生情,抚今追昔,止不住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我的姨娘邹玉华,会理县城关镇人,生于1928年,初中文化.姨父伍其元,四川宜宾人,约长姨娘8、9岁.上世纪40年代,出身于贫苦农家自幼丧父的他,经过不懈拼博考取西昌技专校,毕业后在会理师范任教.1946年姨父和姨娘喜结连理,膝下育有子女各三.

我自小常在姨娘家玩耍.在我印象中,姨娘和姨父十分恩爱,相濡以沫甘苦和共数十年,确是一对模范夫妻.作为人民教师的姨父一生安守清贫、为人民教育事业竭诚奉献;作为贤妻良母的姨娘为了家庭勇于自我牺牲.他俩的人品、情操给我留下颇深的印象.

上世纪90年代初,位于邛泸之滨的西昌专科学校(西昌学院前身),一间化学系教室里经常座无虚席却格外安静.一位年逾古稀的男教师正在讲课.那浑厚而又抑扬顿挫的宜宾口音,深入浅出的讲析、阐述和论断,深深的吸引着学子们.这位老师就是早已退休、又应聘来校授课的我姨父.

1957年会理师范合并到西昌师范,姨父全家便搬到了西昌.次年调入新建的西昌专科学校.1962年西专校撤销,姨父又奉调到德昌中学.此后担任化学科的教学工作.姨父深厚的专业功底,执着的教学态度和爱生如子的职业道德,赢得历届学生的赞誉和崇敬.姨父还曾长期兼任学校总务工作,多年代教英语课.

不为名利,不计得失,含辛茹苦,忍辱负重,教书育人几十年如一日.我的姨父确是一位为人民教育事业奉献终身的孺子牛.

姨娘早年曾是一位幼教老师,后因家务日渐繁重,为了支持姨父全身心搞好教学和总务工作,毅然辞职回家挑起家务重担.

最难忘1961年秋我考取西昌高中后,周末常到泸山脚下邛海之滨的姨娘家玩耍.时值人祸天灾交相煎熬的三年饥荒时期,他们全家老少八、九人的衣食用度全靠姨父的工资支撑,生活十分窘困.我亲眼看见:姨父虽为高级知识分子,家中却一直缺衣少食.因为无钱买鞋,表弟们白天都打光脚板,晚上洗脚后常需大的背小的上床.为了填饱肚皮,我们在宿舍后山坡上开荒种蔬菜和粗粮,上山采菌捕鸟,下海钓鱼捞虾.生活虽苦却丰富多彩.姨父收入不高,姨娘却精打细算,操持着全家人最基本的衣食住行,终于把6个儿女拉扯大.

尽管经济相当拮据,但是两位长辈对我却热情周到,让我真切体味到家的温暖.我们众表兄弟姊妹夏日常到邛海戏水,我的游泳爱好就是在这一时期培养起来的.

在黑白颠倒是非混淆的大革文化命期间,造反派对姨父出身贫苦农家却能大专毕业十分怀疑.他们竭尽造谣重伤之能事,姨父划为重点审查对象,长期攻心施压,威胁诱供,劳役折磨,人格羞辱,不安排上课.在那漫长的恐怖年代里,姨娘竭心尽力地安慰鼓励和照顾姨父,终于使其战胜极度的委屈、痛苦和绝望而活了下来. 结束后,姨父终获平反雪冤,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在数十年夫妻相处中,姨父姨娘始终同心同德、互敬互爱、相濡以沫,直到耄耋之年.2001年11月,姨父以86岁高龄在熟睡中仙逝.此后尽管有儿女轮换陪侍,有保姆昼夜照顾,姨娘仍饮食不思,坐卧不安.老人家终于在4个月之后驾鹤西去,找她的老伴侣去了!

姨父姨娘是善待老人的典范.五十年代我的外公外婆长期由他们赡养照顾.三年困难时期又将年迈孤居的我外公接到西昌生活.对其衣食起居照顾无微不至.客观上支持了参军戍外的舅舅.

姨父姨娘颇有教子之道,重视思想道德良好习惯的培养.平时严格要求却从不打骂,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更重要的是凡事以身作则,起好示范作用.因此,他们的六个子女都能成才,无论从政、执教还是行医、为工,都有不凡的作为和建树.

我家兄弟姊妹多,还有年迈的祖母,全家10口人生活全靠我父亲教书的薪酬维持.所有家务全靠我母亲操持.姨娘十分体谅姐姐,经常帮助和周济我们家多年来对我们兄弟姊妹也常予关照.十年动乱前后我曾多次去过德昌,亲眼目睹了他们一家历经的磨难和辛酸,也见证了两位长辈的恩爱和欢乐.2000年我又专程前往探望,并搀扶着他俩前往相馆,留下了一张极珍贵的合影照.

姨父姨娘的一生是极为平凡的,细想起来又是很不平凡的.他们在旧社会经历过战乱、坎坷和苦难,解放后饱尝过清贫、折腾和磨难.改革开放之后又初尝了欢乐、优裕和幸福.无论逆境还是顺境,他俩都能同心协力,同甘共苦,相濡以沫,令晚辈肃然起敬.

不经意间,姨父姨娘竟已仙逝11年了!然而两位亲人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依然留在我的心底,并且是那样的清晰,那样的亲切.

敬爱的姨父姨娘:侄子永远怀念你们!

一位可亲可敬的黄埔老

从成都传来令人震惊的噩耗:我故乡会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七叔彭运炜,不久前在省城不幸仙逝,享年91岁.

凄凉云树愁千里,惆怅朔风恨远距.

风号鹤涙人何处,月窥我悲月无光.

七叔老人家的猝然离世,是我彭氏族人无法弥补的损失.从今往后,恐怕再没有像他那样才能卓著、德高望重而又勤勉踏实、公而忘私的族长选了!他老人家主持编撰的《彭氏维先之谱》也恐怕再难有续篇了!

仰望着老人家慈祥的彩照,凝视着他书赠的唐诗字画,回味着和他无数次的聚谈,思绪把我拖回到了数十年前.

七叔早年同我父亲一道在西昌就读于省二师.时值抗战,他毅然投笔从戎,步行到成都考入陆军军官学校通讯兵科无线电专业.后来转入黄埔贵州麻江通信兵学校培训,毕业后分发到河南第一战区第十四军通讯兵营,历任报务员、上尉台长等职.1944年5月豫中会战时戍守抗日前线,参加敌占区济源、沁阳一带游击战争.后随军由陕入川,驻军重庆.几年间他为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不懈奋斗过.后来家有急事屡信促返,他只好退役返回故乡.

结论:关于本文可作为风雨同舟长辈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风雨同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和旧物相濡沫
A天空的颜色有点灰。我蹲在南墙的柴垛边,一个人低低地抽泣。四周寂静得让人害怕,只有屋檐上的麻雀叽叽喳喳地嘲弄我。我找不到母亲,她也许下田了;我。

别拿相濡沫祝福人
我们参加婚礼时,经常会听到证婚人祝福一对新人“相敬如宾、相濡以沫”。祝福“相敬如宾”是可以的,但用“相濡以沫”不是很妥当。“相濡以沫”出自《庄。

母亲、灶台、鸡爪(外一章)
又梦见母亲。总是梦见母亲。梦中的母亲,笼罩一片蓝色的烟雾中,咳呀咳的在忙活。梦醒时分,回望来路,眼中突然就有了水汽氤氲。小时候的记忆,多。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