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材料浏览

关于资产证券化论文范文写作 李剑阁:现有金融监管体制不利于资产证券化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资产证券化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2

李剑阁:现有金融监管体制不利于资产证券化,此文是一篇资产证券化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资产证券化论文参考文献:

资产证券化论文参考文献 国内金融期刊排名金融博览杂志金融经济杂志社关于金融的论文

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理事长、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联席院长、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李剑阁在清华五道口金融家大讲堂·中国资产证券化论坛上表示,中国资产证券化已经进入快速启动阶段,但这一以“跨界”为特色的金融创新对分业监管的中国金融监管体制提出了挑战.李剑阁认为,现行金融监管体制“使得资产证券化发行成本大大提高,造成了资源错配,降低了资产证券化的效率.”

李剑阁认为,“统一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对将来定义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应该集中在央行,至少央行要具有这个职能,这样才能增强中国的宏观调控.”此外,李剑阁表示,在混业经营的大趋势下,应当“注重统一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他建议,统一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要注重国际化、市场化,并适当赋予地方监管的权力.

以下是演讲内容,稍有删节.

资产证券化目前在中国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启动阶段.在中国,资产证券化原来确实是名不见经传,但在2014年,获得了爆发性增长.资产证券化总发行了3千多亿,比2013年增长10倍,在2014年金融界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事件.

资产证券化分为三大类:对银行来说,主要是信贷资产证券化.对证券公司来说,主要是企业资产证券化,对保险公司来说,多数是票据业务.主要有信贷资产证券化和企业资产证券化以及资产支持票据这三种形式,发行主体分别是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子公司,以及一些企业.

从未来发展前景来看,中国资产证券化有非常广阔的前景,因为就目前而言,中国资产证券化的规模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很低.2014年年底,中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占银行贷款的比例只有0.3%,资产证券化占GDP比重不到0.5%,而美国和英国分别占60%和22%.未来几年资产证券化步伐,经过国际比较以及去年爆发性增长,我们可以预见到发展速度会非常快.

根据我们估计,在未来五年内,资产证券化存量占GDP的比重将要上升2%.市场规模大概是2万亿,以这样的估计年均增长是40%.

这几年为了推动资产证券化,国家有关部门发了很多文件,例如央行、银监会、财政部,也有协会、国务院、国务院常务会议做的决定等等,发了一道又一道文件来推动资产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有一个特点:跨界.中国现在的体制,分银行、证券、保险三大系统,有三个监管部门,但是资产证券化的特点就在于,业务不完全可以由一个部门,一个单向业务来涵盖.在资产证券化的发行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可以说都是跨界的,都是由各个部门共同参与的.不像过去的业务,贷款就是银行做的,资产证券化是各个金融部门都在积极参与,以不同形式在参与.

例如银行和券商的资产证券化操作方式,从参与方式、产品形式、发行方式、监管方式等方面,有些不同;而保险公司的证券化操作模式可能和另外两个行业又有一些不同.信托公司在资产证券化当中,也是积极参与,发行了大量产品.

资产证券化的出现,对中国现行的金融监管体制提出了新的挑战.由于资产证券化复杂性,它的创立、发行、交易各个环节,其实都涉及到各个监管部门.现在的体制使得资产证券化的发行成本大大提高,也造成了资源错配,因为各管各的一块地,又不能跑到别人地里去,资源错配情况经常发生,降低了资产证券化的效率.在资产证券化的发起、审批和运作操作过程中,信息分散在各个监管部门,造成了发行主体在监管部门当中套利.中国一行三会模式总是在监管当中还有一些灰色、甚至是真空的地带.

同时由于分业设立金融消费者保护机制,一旦资产证券化当中消费者利益不能得到有效保护,监管部门可能会出现推诿的情况,因此消费者处于一个弱势地位.

目前中国是一行三会体制,各管一块金融业务.我们在研究中发现,目前一行三会体制,虽然也有一些协调机制,包括早餐会、定期协调会等,但在实际操作当中,这一行三会之间的摩擦、冲突和互相屏蔽的情况,经常发生.

例如央行主要是负责宏观审慎监管,银监会主要关注金融机构微观审慎.但是实际操作当中,特别是在执行国务院宏观调控政策当中,产生了一个摩擦:有时候宏观处于比较紧缩的状态,但是微观上又比较有松驰,两者冲突的.冲突使得中国的货币政策难以收到有效效果.而有时候如果领导层下的决心比较大,在央行采取比较紧的货币政策情况下,微观审慎也跟着紧,两者叠加,往往又使得整个社会感到资金非常紧张.所以货币政策,要么是冲突,要么是叠加,加剧了宏观经济的波动.我们认为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应该有所区别,但是要有所侧重.关键还是要更多统筹,使得两者真正融合成为一个能够统一行动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我们认为,目前一行三会之间的地位安排不可持续,也不符合国际上一般的做法.以香港为例,金管局对香港证监会的管理是不可质疑的,而中国央行与三会之间是“哥几个坐下来商量”的关系,央行处于宏观调控核心的地位没有得到体制保障.在全球来看,中国赋予央行的权力地位不太够,我们建议统一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对将来定义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应该集中在央行,至少央行要具有这个职能,这样才能增强中国的宏观调控.

下面讲目标:要扩大监管范围以及风险预防机制.

在1990年代,中国的金融体制按照美国《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坚定不移走了一条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路子,我们认为是向美国学习.1993年开始,当时出现了相当程度的所谓“三乱”,金融系统相当多的混乱局面,国务院采取了铁腕手段,坚决把该分的分出来,该剔除的剔除出去,采取了很多措施——所以就形成一个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体制.到2003年银监会成立以后,一行三会体制基本确立了.

问题在于在中国进行分业监管、分业经营的过程中,恰好是美国走向混业经营的这么一个路子.美国他们把《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改掉了,走向混业经营.当然欧洲基本都是混业的,而且进一步又有一些国家走向了混业经营综合监管路子,而中国还是在分业经营监管的轨道上前行.

结论:关于资产证券化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资产证券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美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对我国
摘 要:本文以金融监管为主线,对美国金融危机前后的金融监管进行详细比较,从美国的监管改革的变化中得出对中国金融监管的启示。关键词:金融监管。

新一轮欧盟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实践和
摘 要: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美欧各国加强了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监管和防范,欧盟推动了新一轮的欧盟金融监管改革,旨在打破各成员国在金融监管。

区域金融监管体制优化和选择基于公共品视角
摘要:区域金融监管机构的设置及其职能配置,即区域金融监管体制问题的实质,是区域金融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选择及其动态调整。在当前区域金融体系、特别是。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