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论文摘要>材料浏览

关于常态论文范文写作 别让统一成为科学课堂的常态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常态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05

别让统一成为科学课堂的常态,关于免费常态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常态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常态论文参考文献:

常态论文参考文献 海洋科学期刊领导科学杂志社科学杂志社给排水科学和工程论文

【摘 要】科学探究是现如今小学科学教育中一种常用的教学方式,若教师缺乏对科学探究本质以及儿童的认知特点等理论的理解,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使科学课堂走向了“统一”的误区.用“统一”的固化思想和做法去统领课堂会剥夺儿童进行尝试的机会,阻碍儿童亲历科学探究过程,不利于儿童的长远发展.要改变“统一”的课堂,需要科学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式,为儿童提供一个开放性的学习空间,尊重儿童真实的学习表现,利用有效的课堂评价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让儿童真正参与到探究活动中,体会到科学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科学探究;统一;改变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25-0111-03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现今的小学科学教学,科学探究已成为一种普遍的教学方式,力图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理解科学概念,掌握科学探究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精神,这对改变传统的灌输课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科学探究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问题也接踵而至.一些教师由于缺乏对科学探究本质以及儿童的认知特点等理论的理解,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使科学课堂走向了“统一”的误区.

一、例说课堂中的“统一”现象

在一节四年级“溶解的快与慢”的科学课上,教师采用探究的教学模式,将问题激发、设计实验、结果预测、实际操作实验、表达交流等环节过渡得井井有条,然而看似“完美”的课堂,恰恰反映了当前小学科学教学中的“统一”现象.

1. “统一”的探究内容

上课开始,教师通过讲述日常生活中食盐在水中溶解的例子导入新课,引发学生思考固体在水中的溶解速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根据以往经验回答出了水的温度和搅拌两个因素.老师将其写到黑板上,示意学生这是本节课要探究的内容.之后,还有学生说糖和盐放到水里,融化的速度不太一样,以及整块方糖和细砂糖在水里的融化速度也不一样,教师进行了表扬,但是以课堂时间有限为由,没有作为此堂课的探究内容.这样,整节课就在“统一”的探究内容中开始了.

2. “统一”的实验过程和方法

探究内容确定后,各小组进行实验方案的讨论.有的学生希望用一个实验同时考量搅拌和热水两个因素.具体做法是:放置3个杯子,分别倒入体积相等的水,并倒入质量相等的盐,中间的杯子作为“标杆”,做凉水静置处理,两边的杯子一个做凉水搅拌处理,一个做热水处理,学生认为这样做“一举两得”.教师没有肯定这个想法,并以不好观察为由,没有保留这个方案.这时,教师引入了“控制变量法”,讲解了“变量”的概念以及这种方法的思路,经过点拨,学生意识到每次实验只观察一个因素才是“正解”.最终,全班各小组“统一”了实验方案,在讨论过完备的注意事项和步骤后,进行了“统一”模式的实验.

3. “统一”的实验记录表

在实验操作之前,教师发给了每个小组一张记录量表,表中有4项,包括器材、现象、注意事项以及结论,要求每组有专人记录.实验结束后,各小组对记录表进行展示和说明.其中,器材部分每个组的填写情况相同,在注意事项部分,每个组略有不同.最先汇报的小组的填法为“要注意两个杯子中的水量和食盐量相等,两杯水的温度要一样”,教师认为填得不够完整,让其他组进行补充.经过一番讨论之后,终于有小组说出了“要点”,即“同时放盐”.于是,接下来汇报的小组也把这条补充上了.在结论部分,有一小组认为加热水并不能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原因是他们没有看到明显的溶解现象,这时教师又组织了一场讨论,希望别的同学帮助他们找找原因,为什么没有得到预期的结果?讨论的结果是该小组的观察时间过短,若延长时间就能观察到预期的实验现象了.临近下课,各个小组都汇报完毕,全班最终讨论出了一份“质量合格”的实验记录量表的填法.

4. 小细节处也有“统一”

除了在宏观的探究过程中有“统一”,整堂课在小细节处也有统一.例如,一个学生在课上发言,形容时间的时候用了“快”和“慢”,但是教师认为时间的表达用“长”和“短”比较严谨,于是进行了提醒,接下来的几个组的学生在说话时就特别注意了这个问题,没有再“犯错”.这样一来,课堂用语也“统一”了.

二、“统一”不该是科学课堂追求的方向

上文的教学案例反映了如今科学课堂中的“统一”现象.部分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时虽然采用了探究模式,但是倾向于用“统一”的标杆去组织课堂的每一个环节,这样的探究起不到促进儿童科学学习的作用,不该成为科学课堂的追求方向.

1. 科学探究活动不追求“统一”

科学探究活动以问题为核心,科学探究作为一种认知活动,要经历一定的活动程序或阶段.不同的问题,其研究的方式、途径和手段各不相同,不存在绝对“统一”的模式.科学的发展历程体现了人类认识的前进过程,它不是一步到位的,也不可能一步到位,即使到目前为止,仍有大量的科学概念还在发展变化中,人类认识世界所使用的方法和工具也在不断变化中.

以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程为例,从汤姆逊的“实心带电球模型”,到卢瑟福的“有核模型”,再到后来的玻尔创造性地将量子思想引入原子结构理论,克服了经典理论说明原子稳定的困难,这一过程恰恰体现了科学史其实是一部“尝试史”,是一部“认识变化史”,是一部“人类文明的前进史”.科学课之所以要强调采用科学探究的形式,目的就是要让儿童经历类似于科学家的探索过程,在提出问题、制订计划、实施计划、收集证据、表达和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儿童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造力,并加强他们对科学的理解,体验科学家工作的艰辛,获得科学情义的提升.

美国科学促进协会在《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一书中,关于科学本质的解释中有这样的陈述:“科学讲究证据、科学是逻辑与想象相结合的产物、科学作解释和预测、科学试图确定和避免偏见、科学反对权威.”如果教师把探究的每一步都苛求准确无误,用“统一”的答案考量儿童每一步的探究环节,用“统一”的要求规定儿童的科学学习过程,势必会让学生无法体会科学的本质,不利于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结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常态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常态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让交流成为科学课堂的亮点
学会表达与交流,是学生学习科学课程应该获得的一种技能。教会学生交流的方法,不仅是科学探究的需要,也是科学素养的重要内容。如何培养学生的表达与交流。

让实验在科学课堂中活起来
初中科学实用性较强,创造性地挖掘教材的实践因素,激发学生科学思维的操作能力,分析解决表达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的同时利用实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科学课堂焕发活力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使得我们的课程教学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小学科学课真正走进了校园,走进了教师和学生的生活。小学科学课是一门科学。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