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mba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文化产业论文范文写作 略谈文化工业理论对我国文化产业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文化产业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24

略谈文化工业理论对我国文化产业,本论文为您写文化产业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文化产业论文参考文献:

文化产业论文参考文献 文化产业管理论文农村文化产业概论论文企业文化的论文企业文化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参考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批判的理论,对文化工业理论进行简单地梳理.简略谈谈文化工业理论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但我们不局限于法兰克福学派的艺术价值维度,而是立足于文化意义层次,以及*价值方面.在事实维度,我们借鉴英语国家的文化工业理论来进行说明,本文着眼于分析文化产业产生的负面效应,不同于国内学者从商品化、标准化、虚假化以及技术化等特征方面的分析.

关键词:文化工业;文化产业;启示

一、国外文化工业理论简述

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繁荣,报纸、杂志、广播、电影、电视等大众媒体得以产生和蓬勃发展,逐渐兴起了一种新的文化形式——大众文化.最初对这一文化现象进行研究,始见于20世纪30-40年代兴起的法兰克福学派,由于担心“大众文化”被误解为“大众的文化”,该学派将其重新命名为“文化工业”(文化产业).从国外来看,对于大众文化的研究最早是以对其进行否定性批判开始,代表人物有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本雅明等.法兰克福文化产业理论主要从文化产业与艺术精神相背离、文化产业以商品生产方式进行生产、文化产业中渗透意识形态、抹杀人的个性等方面进行否定性批判.但是,本雅明看到了文化产业消极作用的同时,他认为复制技术下的大众文化使大众更多地参与艺术成为可能,电影等大众文化产品还能深化人们对生存世界的认识,因而大众文化具有新的文化价值和积极的政治功能.

20 世纪中叶,英国国家的文化产业理论迅速崛起,主要以英国和美国为代表.1964 年,英国伯明翰大学成立了当代文化研究中心,专门研究当代文化产业的发展,其主要代表人物有雷蒙德·威廉姆斯(Raymond Williams)、斯图亚特·霍尔(Stuart Hall)等人,他们的文化产业理论对以后地研究产生深远影响.雷蒙德·威廉姆斯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精英文化研究而转向大众文化研究,扩展了文化研究的范围.斯图亚特·霍尔的研究则集中在文化产品的生产与消费规律上,发展了一套“编码(文化产品生产)——解码(大众消费)”理论.斯图亚特·霍尔的文化产业理论将以往研究的重心从文化产业本身转向文化产业的生产、消费和传播过程,并与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批判理论不同,它强调大众在大众文化中的主动积极作用.

由于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许多法兰克福学派学者流亡美国,从此以美国为中心的文化产业理论研究得到进一步发展.而在70 年代,当深受英国文化学派理论影响的约翰·费斯克移居美国后,更是成为美国文化产业理论研究的核心人物.约翰·费斯克关于文化产业理论研究的代表性著作有《阅读大众文化》和《理解大众文化》.约翰·费斯克吸收英国文化研究学派提出的积极看待大众文化的观点.他认为大众具有反抗意识,并且文化本身也是一种动态性的存在.他围绕着大众文化资源与大众的能动性、大众文化文本与大众的参与等方面对大众文化进行了阐释.80 年代后,将大众文化看作公共领域的思想影响越来越大.学者们将大众文化看作公共领域,在此,大众在大众文化活动中又显示出其积极能动性.同时,公众在消费大众文化时,对大众文化赋予了自己的意义,因此大众文化就实际上成为一种公众自己创造的公共领域.他们看到了文化产业对于大众融入文化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二、 文化工业理论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在中国,大众文化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大众文化批判,而中国大陆几乎所有批判大众文化的著作或文章,都无一例外地引证了法兰克福的批判理论.我国学界对于大众文化的观点大致经历了这样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完全照搬法兰克福学派文化批判理论,对我国逐渐兴起的大众文化进行了痛快淋漓的批判.第二阶段,批判法兰克福学派理论与中国实际不相符,其理论并不适用于中国社会.第三阶段,全面理性的看待法兰克福学派文化批判理论.中国大众文化研究经历盲目照搬文化工业批判范式、反思这一范式局限,到对中国大众文化积极意义的自觉,这一思维过程的进行必然催生出塑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众文化的诉求.

我国学者一般只是阐述了法兰克福学派从文化工业的特征方面批判文化工业理论的内容以及理论本身的得失.第一,他们从文化工业的商品化、标准化、虚假化以及技术化等特征方面分析.第二,分析文化工业是渗透在文化中的意识形态工具.第三,一部分学者就本雅明与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进行比较,分析科技对文化的影响应持肯定态度还是批判、否定态度,即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三、 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品质也不断的提高,人们的闲暇时间不断增多,人们有了追求快乐和享受的时间和金钱,相应的,为适应这种需求的增长,中国的文化产业也不断的发展,这种发展一方面可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拉动中国经济的发展,似乎是一举两得.但是无论是何种文化产业,都是文化商业化、技术化的产物,一切以利润为上,所以许多文化产品都不可避免的呈现出高数量和低质量,高娱乐性和低品位性的特点,一些庸俗的影视文化作品会使人的思考力和想象力不断弱化,一些趣味低下的文化产品会毒害我们的人民大众.当今这些文化产业的发展迎合了人们关于快乐与满足的需求,同时也满足了文化产品生产商的经济需求,但是在这种双方似乎都得到满足的虚假表象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危机,是真正的文化使人产生了满足和愉悦还是文化产业带来的消费使人感到满足?文化产业中的文化成为一种程式化运作的结果,是一种千篇一律的复制品,人们无需去思考文化的真正意义,也不去追寻文化的本真性和独一无二性.文化产业靠着一波又一波的新奇与刺激来维系文化产品的消费者,同时也麻痹着消费者,使其丧失思考文化真正的含义.

而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一方面是文化产业的发展可能带来真正的文化丧失,另一方面我们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和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又不得不借助文化产业这一强大的助推器.因此,在这二者的矛盾中,研究文化产业对于文化意义的消解及其*效应,对于如何利用文化产业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着重要意义.具体可以表现在如下方面:1、有利于大众文化的人文提升.2、有利于唤起全社会对大众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3、有利于加速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为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文化支撑.4、通过大众文化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的基础.5、从世界文化发展的视角看,大众文化研究有利于不同国家和民族间的跨文化对话,从而树立文化发展的全球性视野.

我们如果可以正确理性的认识文化产业对文化意义的消解及其*效应,那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就可以尽可能避免文化产业对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利用文化产业的优势,更好的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作者单位:1.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参考文献:

[1] (德)霍克海默、阿多诺.启蒙辩证法[M].渠敬东、曹卫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 (德)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M].李伟,郭东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

[3] 韩秋红等.现代性的迷思与真相——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批判理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4] 马丁·杰伊 法兰克福学派史[M].单世联译.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

结论:关于本文可作为文化产业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文化产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基于我国文化产业
文化创新 文化产业创新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

文化产业理论和实践
摘要:本文基于对羌族传统手工技艺实地调查和挖掘,对其当前面临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产业发展路径选择,使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成现实的社会经济。

关于我国文化产业的SWOT分析
摘要:文化产业一种具有高强度竞争力的战略资源,是保障社会稳定前行发展的一剂良药,我国在文化产业中具有绝对性优势,在几年的发展中,我国已形成具有良。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