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期末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一意孤行论文范文写作 一意孤行写作者(评论)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一意孤行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21

一意孤行写作者(评论),这篇一意孤行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一意孤行论文参考文献:

一意孤行论文参考文献 文艺评论杂志文学评论杂志教育评论杂志外国文学评论期刊

想要写出一首好诗,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雷平阳《难题》

2017年湿热的夏天,我和雷平阳、沉河等在湖北黄梅东山的五祖寺相遇.

“恩典赐降我等有罪之身

不是唯一的.应该多赐降一些给寺庙外

无缘到此的那些热锅上的蚂蚁

那些放生后又被捕获的鱼类等”

我匍匐伏在那儿,没有祈求醍醐灌顶

这位佛的使者,我只是恭请他

把上面几句话,转告给佛

——《在弘忍真身下》

此时雷平阳有些失眠,精神不振,他随身的包里带着一个诗歌笔记本——手写体的灵魂.这次刊登在《滇池》上的诗很多就是来自于这个笔记本上刚刚完成的新作.雷平阳一直保持着手写的习惯——多么“老旧”的写作者,这多少和处女座的某种“精神洁癖”有关.

无可置疑的是,雷平阳是这个时代不多见的一意孤行的写作者.这是一个着黑衣的招魂师.他是这个时代最擅长写作诗歌笔记体的人,“一直作为枕边书的只有《聊斋志异》和《阅微草堂笔记》”.目击道存,雷平阳是一个始终及物、在场的目击证人.这种写作方式完全是一个人和语言和时代空间不断搏杀的结果,他可以悬崖饲虎般地决绝,也有着聚石为徒般的为这个世界重新立法的执念——“遇见石头在江面上飞行 /比流水还快”(《遇见》).雷平阳的诗歌仿佛有永远的暮色,在无边的苍茫中窥见人生的踪迹以及神的训谕,他一直在重建着一个高原上的精神小庙.

在这个漶散莫名而又自我极其膨胀的年代,能够旷日持久地坚持精神难度和写作难度的诗人实属罕见,而雷平阳则是这一极少数的代表之一.

在 2014年夏天的西北暴雨中,我曾在一朋友处看到雷平阳的四个斗大的书法“聚石为徒”.窗外的大雨也许正来自于一场精神事件 ——

暴雨下了三天三夜

第一天,它是来压住灰尘

拯救干枯的生灵

第二天,它還是那么沉默地下着

我想它是来清洗人间的罪孽

到了第三天,它完全是在倾泻

我知道,天上的血流光了

落下来的,终于是雨水

这样说并非意味着雷平阳就是写作的“圣徒”,而我想强调的则是其写作的“精神来路”和“思想出处”.在我看来诗人的“出处”和“来路”非常重要,而雷平阳的“生发地”从一开始就具有了极其强烈的两难性乃至宿命感.这是个离群寡欢的漫游者、“梦游者”,同时也是精神的“立法者”.从少年时*始,雷平阳就宿命性地以诗人的“非正常性格”冷静而无望地面对着所有“破败性”遭际.雷平阳在身不由己地折返、蹀躞、游荡和寻溯,“我突然就想去当一个演员 /在一部接一部的影视剧里 /只演一个重复的角色:走投无路的人 /悄悄的在深山里当了和尚 /这样,我就可以不断地绝望,不断地出家 /戏剧性的一会儿在俗世捶胸顿足 /一会儿又在空门里穿着袈裟”(《演员》).这是一个不断将沉暗的汉语针尖擦亮并且忍受着很深芒刺的面影沉暗的写作者,雷平阳为这个时*造了一个又一个并不轻松的寓言.迷离惝恍又真切刻骨都统一在呛人鼻息搅拌血液的寓言化的诗歌氛围之中.这一场景介于现实和寓言之间,更是像一场白日梦式的景观.这种“拟场景”“寓言化”的文本效果显然要比那些过于胶着于“现实生活”的写作更具有超拔性和疏离感,而这种疏离恰恰又是建立于主体对现实和生活的精神介入基础之上的.换言之,我们都在谈论诗歌和时代、现实的关联,而我们却时刻在漠视这些日常生活的真实景观和诗歌镜像和诗人精神主体之间的对应关系.

这是一个新旧两个世界观和时间观念仍在持续惨烈碰撞的时代,一个个精神断崖随之产生,“我又来白雾中的山脉 /悬崖依旧”(《追捕》).在时代的冰河上,过去时的上游和现在时的下游之间我们该何去何从,最终的命运是什么呢——“两个人在严冬的深夜诀别 /一个向冰河的上游走去 /另一个反向而行.冰河上嘎吱嘎吱的声音 /本来有沉重感,却因为无人听到 /而不存在.随着雪越下越大 /开始他们还像是两根木棍,撑在 /两张巨大的白布之间 /后来两根木棍也不存在了”(《冰河》).似乎每个人都处于两个时代和迥异经验的悬崖地带,你不能不做出选择——主动迎接或被迫接受.一切都在改变,荒诞主义的结局似乎早已经注定,连乡土的后裔们也已改变了基因.房屋已被点燃,屋顶上蹲着一个失声的乡野歌手,“人们正在把‘野草和荆棘’这些大地的主人连根拔起,一个时代正兴致勃勃地消灭着旷野和山河.我能做的,无非就是在纸上留一片旷野,把那些野草和荆棘引种于纸上.”

2016年秋天,我随雷平阳来到了他位于昭通土城乡欧家营的土坯房.临来的路上,杨昭低低地说有一次来雷平阳家的路上他遇到了鬼——没有脸,声音从胸膛传出.颓败的房前有几个大得有些夸张的蜘蛛网,上面布满了蚊蚋.那近乎静止不动的蜘蛛是否是雷平阳的化身——像卡夫卡一样被世界死死困住?敬畏、抵触,深情和无望是否构成了雷平阳写作的困窘——现实的困境?田园将芜胡不归.就雷平阳的文字来说,我目睹的是“文字的骨灰在天空里纷纷扬扬”.这是否像当年的西蒙娜·薇依在 1941年夏天所吁求的作家需要对时代的种种不幸负责?这是否就是对作家“良知”和文学“真实度”的考验?而如何把个人的现实经验转变为历史经验,如何把个体的真实通过语言的途径转化为历史的真实?换言之,“诗和真”在任何时代都在考验着写作者们.

写作是一种记忆,也是挽歌般的自我救赎.一个我们曾经熟悉的世界作为一种老旧的空间和秩序正在可怕地消失.强硬的带有“时代合法性”的铁臂正在取代一切曾有的秩序——尤其是精神秩序.破败的时代碎片却无处不在.在此,诗人不自觉地让诗歌承担起了挽歌的艺术.但是挽歌很容易导致自恋的精神洁癖和蹈虚狂人,而雷平阳却在诗歌中完成了呈现、还原和再造.雷平阳的冷静、坚深、朴拙和沉暗构成了这个时代启示录般的存在.我们难以自控地跟随着新时代看似“前进”的步调和宏旨,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在喧嚣和麻木中折返身来看看曾经的来路和一代人的命运出处.而即使有一小部分人企图重新在“历史”和“现实”两岸涉渡和往返,但是他们又很容易或者不由自主地成为旧时代的擦拭者和 的挽歌者,成了新时代的追捧者或者不明就里的愤怒者.而合宜的姿态就应该是既注意到新时代和旧时代之间本不存在一个界限分明的界碑,又应该时时警惕那些时间进化论者或保守论者的惯性腔调.

结论:关于一意孤行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一意孤行》末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鲁迅和当代文艺批评(评论)
栏目主持人:杨庆祥主持人语:王德领是 70后批评家群体的代表之一。他早年供职于出版社,主要从事当代小说的审读编辑工作,因此对当下文学写作的现状。

为英雄立传(评论)
张新安、杜志宏先生的历史随笔《袁绍的十二年》,尊重历史,为袁绍立传,截取“豪门世家育俊杰”、“诛宦官为国除害”、“避谋害单骑遁邺城”、“讨董卓智。

评半世(评论)
长篇小说《半世》场面很宏阔,通过小村庄、小人物的命运变迁,折射出中国农村翻天覆地的改变,从自然生態到社会心理到价值取向,承载了方方面面、浓郁而厚。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