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期末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心理健康课论文范文写作 心理健康课如何上出心理味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心理健康课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3

心理健康课如何上出心理味,本文关于心理健康课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心理健康课论文参考文献:

心理健康课论文参考文献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结课论文心理健康课论文心理健康结课论文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500字

〔摘 要〕心理健康课不同于常规学科,是以学生参与和体验为主.心理健康课如何才能上出“心理味”呢?需要从选题、课程内容、活动设计和教学过程上下功夫.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味;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10-0032-0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受到重视.这是时展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2012年底,教育部修订并发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指出,以专题教育的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利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因此,很多学校都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然而,心理健康课应该怎样上?什么样的课才是一节好的心理健康课?这也是很多人感到困惑的地方.有学者指出,心育课的“心理味”至少应该包含“五味”,即专业味、互动味、情感味、沉浸味和生成味.理论的支撑、广泛的参与度、积极的体验、深刻的感受、生活中的应用,日益成为衡量心理健康课质量的标准.调查研究发现,中小学心理健康课常常存在两个极端:要么专注于活动体验,心理健康课成了简单的活动堆砌;要么侧重于理论的传授,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实践中,存在着教学目标模糊、教学内容重心偏离、忽视课后实践和运用等问题.针对这一现象,拟以我亲自上过的一节高中心理健康课“你的心思 我能懂”(本课获得了山东省心理健康优质课一等奖)为例,分享笔者对如何才能上好心理健康课、上出“心理味”的亲身感受.

“你的心思 我能懂”这节课,主要有“心有灵犀”“我懂你吗”“如何才能懂得你”“我能懂你”四个环节.“心有灵犀”——让学生通过猜情绪游戏,调动课堂气氛,导出本节课的主题.“我懂你吗”——通过视频,学生总结出“共情”的重要作用,同时可以更加深刻地体验什么是共情.“如何才能懂得你”——学生总结出怎样做才能“共情”别人,在共情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我能懂得你”——学生根据生活情境,利用共情技巧进行角色扮演,运用学过的内容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本节课的成功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一节好的心理健康课,选题上要下实功夫,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共鸣

心理健康课的设计需要有明确的目标、贴近学生生活、强化教师的引导、以问题解决为主线、活动形成系列.日常的个体咨询、学生来信、课余时间与学生的谈心,都将成为我们选题的重要资源.

选择“你的心思 我能懂”这个主题,得益于个体咨询.在个体咨询的过程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一对交往了很久的好朋友因为一句玩笑,友谊就结束了.双方都非常苦恼.其中一位学生说:“看到朋友不开心,想用开玩笑的方式逗逗他.自己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让好朋友尽快高兴起来.”而另一位学生则说:“自己很感激朋友的陪伴,但是朋友的做法不但没有起到很好的安慰作用,反而让自己觉得很受伤害.”

经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中不能设身处地地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的现象非常普遍,不会使用“共情”技巧使人际关系出现困境的现象比比皆是.由此,设计了人际关系之“共情”——“你的心思 我能懂”.这节课的主题来自学生的生活,可以有效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与学生的内心产生共鸣.

二、一节好的心理健康课,课程内容上要以心理学知识为基础,但要避免单纯的知识传授

遵循心理学的原则和规律是上好心理课的前提,这样可以杜绝科学性的错误.但是,运用知识的过程中,我们要避免过多的理论和术语.如果一味地给学生灌输心理学知识,则变成了大学阶段的心理学课程,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从而出现厌倦情绪,收效也就可想而知了.为了避免心理健康课上心理知识的生硬传授,我们需要用学生的语言、学生的生活情境展现心理学术语.

“你的心思 我能懂”这节课中,我没有用定义的形式直接呈现“共情”是什么,而是用非常形象的动画视频、用学生耳熟能详的语言告诉他们:“在你伤心、苦闷的时候,共情不是我远远地看着你,而是我走近你,感受着你的感受,体验着你的痛楚等”这样的呈现形式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的体验更加深刻.

三、一节好的心理健康课,活动设计上要注重互动性、师生的卷入度

心理健康课不是简单的活动堆砌,而是围绕主题、层层递进的呈现.《纲要》指出,心理健康课要“坚持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和调度学生的主体性,坚持全体成员的充分参与,让学生获得真实的活动体验,这样才能保证心理健康课的有效性.如果仅仅是为了活动而活动,则有悖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下面,以“我能懂得你”这一环节,详细介绍活动设计.经过前面三个环节的活动,学生已经了解了什么是共情,以及如何进行共情.本环节的目标在于让学生学以致用.首先,我分享了一个自己没有共情好友导致和好友闹矛盾的小故事.由此,做了一个现场调查——“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你是否遇到过没有被理解或者没有很好地理解他人的情况?”调查结果发现,这种情况大家都遇到过.然后,根据学生分享的情境,讓他们推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最困扰他们的情境,利用共情进行角色扮演.比如,有的学生考试后成绩下降很多,为此,父母不让他看电视、禁止他用电脑、杜绝他玩手机,他非常苦恼.最后,其他小组的同学针对角色扮演情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评价.情境来自学生的生活,学生有话可说,表演非常投入.各个小组对共情技巧的应用,也启发其他同学进一步思考,有利于他们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

“心有灵犀”“我懂你吗”“如何才能懂得你”“我能懂你”四个活动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围绕共同主题“共情”,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学以致用.每个环节都让学生深层次地沉浸其中,以学生的体验为基础,让学生自己根据感受进行讨论、分析、总结、归纳,自然生成课堂内容.

四、一节好的心理健康课,教学过程中要有情感,要从小处着眼,深入挖掘,让学生真正有收获

有感情投入的心理健康课是一段充满爱的温暖旅程.在真诚、尊重、理解、接纳的原则下,容易形成安全、自然适度、真实表达的课堂氛围.这也需要教师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把心理教师的素养充分展现出来.

上课时,我会调慢自己的节奏,必要的时候静静地等待一会儿.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已经过了“叽叽喳喳”的小学阶段,也不再是“热情洋溢”的初中生,他们需要一点时间思考、需要一点时间准备.比如,在“你的心思 我能懂”这节课上,当我提到“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为例,分享如何在人际交往中做到共情”这个问题时,学生一下都沉默了.这时,我没有着急点名让学生回答,而是静静地等了一会儿,然后用信任的、温柔的目光扫视了一遍学生,走到学生身边,轻轻地说:“你可以吗?可以分享一下你的经验吗?”“慢下来”可以让学生体验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

同时,一节课只有45分钟,我们只有从小处着手,才能对主题内容进行深入挖掘,而不是像蜻蜓点水似的一带而过.这样学生才能有深刻的体验,在活动中才能有感悟、有收获.“你的心思 我能懂”这节课就是从“共情”这一点着眼,通过活动层层剖析,让学生体验到什么是共情、为什么要共情、如何才能共情,进而学会共情,并能在生活中加以运用.

总之,要想把心理健康课上出“心理味”,需要心理教师成为一个有心人、用心人.只有用心地收集资料、设计活动,结合学生的生长规律,才能设计出“走心”的课程,才能让学生真正受益!

(作者单位: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枣庄,277599)

编辑/丁 尧 终校/赵 磊

结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心理健康课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心理健康课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心理游戏在心理健康课中的应用
[摘 要]游戏是调节课堂氛围的“一剂良药”,能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学生在游戏中不仅得到放松还能学到知识,还能让课堂变得不再枯燥无味。心理学与游戏。

中、小衔接期学生心理健康课需求调查
〔摘要〕以六、七年级处于中、小衔接期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问卷,从心理健康课设置的必要性、喜爱度、所需主题、教学形式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这五。

高职心理健康课团体辅导技术应用效果实证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课已成为高职院校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载体。本研究尝试将团体辅导技术引入高职心理健康课,选取开设大学。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