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述评论文范文写作 2019年中国羌学述评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述评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29

2019年中国羌学述评,本文关于述评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述评论文参考文献:

述评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误诊学杂志中国畜牧杂志中国和世界的关系论文新课程导学期刊

[摘 要]2014年,我国学术界对羌学的研究热情不减、研究成果增多、研究质量有所提高,特别关注羌族及羌族地区经济、文化、艺术、教育等贴近民众生活和社会发展领域的研究;刊载研究成果的学术刊物以四川为中心的西部地区为主体,兼有全国其他地区零星的学术刊物,说明反映羌学研究成果的载体增多;研究方法上注重了对羌学研究中的微观研究、中观研究、宏观研究三者相结合,新的研究手段与方法得到运用;研究的薄弱节点与2013年相比较,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主要反映在对文学、法律、医药、体质与心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少、部分论文质量较差、低水平重复研究等问题仍然较为突出.

[关键词]2014年;羌学研究;述评

中图分类号:C95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91(2015)04-0071-10

基金项目:本文为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羌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以北川羌族自治县的学校教育为例”(项目编号: SC14E001)的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张世均(1963-),男,重庆市潼南县人,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民族历史与文化;王博(1991-),男,山西省大同市人,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专门史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社会史.四川 成都610041

我们在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上以“羌族”为“主题”检索条件,检索到2014年中国学者发表的羌学研究论文共计365篇 (其中博士毕业论文1篇、硕士毕业论文14篇,另有近100篇属于知识普及性文章、 新闻报道或书评),比2013年的 307篇多出了42篇(博硕毕业论文除外,因2013年没有统计博硕毕业论文一项).我们认为:2014年,我国的羌学研究状况与2013年相比较[1],反映了我国学术界对羌学研究热情不减,研究成果增多、研究质量有所提高,特别关注羌族及羌族地区经济、文化、艺术、教育等贴近民众生活和社会发展领域的研究.刊载研究成果的学术刊物以四川为中心的西部地区为主体,兼有全国其他地区零星的学术刊物,说明反映羌学研究成果的载体增多;研究方法上注重了对羌学研究中的微观研究、中观研究、宏观研究三者相结合,新的研究手段与方法得到运用;研究的薄弱节点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主要反映在对文学、法律、医药、体质与心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少、部分论文质量较差、低水平重复研究等问题仍然较为突出.

本文对2014年我国羌学研究的状况从羌族历史、经济、文化、宗教、体育、艺术、文学、法律、教育、医药等研究方向进行述评.

一、羌族历史研究

我国学者关于羌族历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羌民族特性、羌族与其他民族关系、羌族灾难人类学等方面.在中国学术期刊网上搜索到相关论文24篇,涉及研究内容如下:

(一)关于羌民族特性的研究

叶健的《从“藏彝走廊”到“藏羌彝走廊”——论古羌人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认为在藏羌彝走廊中分布的藏语支、彝语支、缅语支、景颇语支的各族,其族源与羌人有着密切联系,或吸收羌人成分而壮大自身,或族源直接出自羌人系统,羌人在走廊内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2]徐学书的《〈羌戈大战〉为羌族本土先民部落战争“迟戈大战”考》认为“羌戈大战”是羌族本土先民部落之间的战争,反映的是岷江上游羌人部落之间的战争而非异族间的战争.[3]陈彦的《女神与神女——羌族神话中女神群体形象解读及文化阐释》以女性主义的视角全面审视和解读羌族神话里的女神群体形象和羌族社会中的女性崇拜意识,发现羌族女神社会角色感强、形象覆盖面广、人性色彩浓厚.[4]李惠娟等人的《上下意象图式对羌族亲属词认知的影响》认为采用亲属词判断任务和真假词判断任务,通过研究表明,羌族亲属词隐含的辈分关系可以用垂直空间关系来理解,并引导被试的空间注意朝向与上下意象图式一致的位置,证明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基于感觉运动的加工,符合概念隐喻理论的预言.[5]曾晓梅等人的《碑铭所见岷江上游羌人姓氏研究》认为姓氏变迁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岷江上游羌人改姓主要发生在明朝改土归流运动中,考察岷江上游羌人使用多音节复姓、 复姓变单姓,以及赐姓和改姓的史实,为研究羌人姓氏和民族融合提供参考[6].

(二)关于羌族与其他民族关系的研究

迟奇的《东汉汉羌关系的流变及原因》认为西羌在两汉时期曾与两汉政府产生过激烈的交流与融合,因部分汉官在河湟地区既不了解羌族的文化传统又不了解羌族的风俗习惯,且行事虐刻成性,在汉羌关系上起到了一些不好的作用.[7]段红云等人的《试述先秦至两汉羌人的迁徙融合》认为以禹、姜为代表的部分羌人东进中原,最早摆脱戎狄属性而融入华夏族.羌人在秦汉时足迹已遍于黄河流域、蔵彝走廊,甚至远逾西域.[8]先巴的《羌藏关系新论》认为羌藏关系诸说中,羌藏同源异流说是历史真实.[9]李健胜的《“大禹出于西羌”辨》认为羌夏二族有悠久的通婚史,秦至三国时期政权对少数民族的同化政策及相关律法制度等,则是“大禹出于西羌”的历史本相.[10]苗霖霖的《党项鲜卑关系再探讨》认为党项族是以鲜卑部落为统治阶层、以羌族部落为主体的民族.[11]杨铭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羌族部落考》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西北地区以及川、滇之间,仍有大量的羌族部落或族群分布,并对甘青川、陕晋、川滇等区域的羌族部落作了考证[12].

(三)关于羌族灾难人类学的研究

夏少琼的《冲击与延续——汶川大地震后灾难移民动因的思考》发现灾难移民中未曾得到广泛关注的分散与短距离移民既是对于灾难冲击的回应,更是原有城镇化进程中人口流动的延续与集中展现.[13]胡晓萍等人的《羌族性习俗和性审美对汶川震后家庭重组的影响》认为汶川大地震后在汶川、茂县、北川等重灾区出现了大量的地震重组家庭,其中羌族特有的性习俗、性审美和家庭*观念使得震后羌族受灾民众的家庭重组阻碍更小,重组家庭更加稳定.[14]张巧运的《浴“难”重生:一个羌族村寨灾难旅游和遗产旅游的案例研究》认为汶川大地震后在四川羌族地区兴起的灾难旅游和遗产旅游让羌族这支古老但却在逐渐“消失”的民族浴“难”重生,不仅羌寨的生活条件有了巨大变化,而且羌族传统民俗随着灾难旅游和遗产旅游的发展绽放出新的活力.[15]蒋楠楠的《跨越式发展中的山地民族社会文化变迁——汶川羌区灾后重建及其影响的人类学分析》认为灾后重建不仅使汶川羌区社会经济发展发生了质的变化,而且引发了民族民俗文化的变迁.羌族民众不断创新发展模式与民族文化保护及传承机制,实质上是对羌区社会文化从传统到现代变迁的一种积极的调适和融合发展的过程[16].

结论:关于述评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述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2019,中国经济全面新常态
经济学家如果要分析研究2015年经济形势,离不开当下备受关注的经济“新常态”一词,中央高层之所以提出“新常态”,是因为经济结构调整比总量更重要,。

亚洲开发银行2019年中国经济展望
鉴于投资增长低于预期和外部需求持续疲软,亚洲开发银行将2013年经增长的预测值下调至7 6%,但仍高于7 5%的设定目标。鉴于投资增长低于预期。

2019年中国经济全面新常态
如果要分析研究2015年经济形势,离不开当下备受关注的经济“新常态”一词,中央高层之所以提出“新常态”,是因为经济结构调整比总量更重要,错过了就。

2019年中国经济十大猜想
凯恩斯无处发力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进度快于可比口径的日本和韩国,中国经济增长中速下移速度可能快于当年的日本和韩国。我国的消费高峰正在过去。随着。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