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俄狄浦斯情结论文范文写作 二人转包公吊孝俄狄浦斯情结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俄狄浦斯情结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18

二人转包公吊孝俄狄浦斯情结,这是一篇与俄狄浦斯情结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俄狄浦斯情结论文参考文献:

俄狄浦斯情结论文参考文献 中俄关系论文俄狄浦斯王论文关于孝的论文小福尔摩斯杂志

东北二人转,一直以其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独特艺术手法和精彩的故事演绎备受民间欢迎.二人转的历史非常悠久,也许要上溯到上古的图腾和崇拜仪式.萨满和祭祀都为二人转的形式提供了原型和精神源流.尽管二人转经过了历史的变迁,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我们仍然能惊喜地发现,远古时期的那种精神气质仍在二人转中较为完整地保留下来.

《包公吊孝》是二人转中包公系列故事的代表作.故事讲述包公为其大嫂吊孝,结果发现大嫂并没有死去,只是因为对这个曾经疼爱照顾的小叔子很是想念才想出一个装死的计策.故事表现的叔嫂深情让演者悲,听者恸.

一、孝行掩盖的对禁忌的反抗

中国孝文化置于所有的道德之首,甚至可以说,中国的文化就是孝的文化.它贯穿了整个中国文化的发展变迁,乃至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精神内核.《诗大序》说:‘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那么,什么是孝?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孔子所指的“敬”是在精神上和心理上的一种规定,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道德的规范.不过,笔者还认为,今之孝不仅是“中国文化中‘反俄狄浦斯情结’的宗教化”,也是对原始氏族时期图腾文化禁忌规则的继承.弗洛伊德认为,在图腾氏族中存在着这样一条定律:“信仰同一图腾的氏族成员之间禁止发生性关系,并进而禁止通婚.这就是‘族外婚’.”族外婚的定律实行方式之严酷,已经远远超出了对氏族图腾的尊重和敬畏,而成为一种惩罚措施.事实上的族外婚制是对族内起遏制作用的一个信仰规范,更具体来说,族外婚制乃是对母子代际的禁止.当文明开始渐渐发展,图腾已经失去其权威作用时,这种禁忌并没有消失,而是以另一种形式进一步规定着原始禁忌,那就是道德;反映到中国文化中就是统治千年的孝道文化.

《包公吊孝》中包公和其嫂本是叔嫂关系,但我们从故事中可以看出,包公的大嫂实际上是将包公从小带大,可以说她也是包公的母亲.弗洛伊德认为儿童的第一个恋人就是她的母亲,然而“做母亲的往往也引起孩子的俄狄浦斯情结,因为他们对于孩子的宠爱也作性别的选择”,这就为嫂子日夜思念小叔儿,不惜以假死来骗取小叔回来看她这个有悖于当时的封建传统的行为提供了潜意识的解释.包公自小由长嫂养育.童年的包公的第一个情感幻想的对象可能就是他的大嫂,而大嫂在有其儿包勉之前,一直照顾着包拯,这个孩子可以算是她的第一个孩子.封建时代的婚姻没有爱情可言,包拯的大嫂却可以在包拯的身上得到全部的爱,这样他们就构成了一种相互的依赖关系,甚或可以说是潜意识中的情结.应该说,不论是图腾氏族时期还是文明出现之后,禁忌是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然而人性的潜在意识是不会因为禁忌而消失的,它只是被压抑在潜意识领域.一旦被触及,它就会通过外在的媒介婉转地表现自己.在《包公吊孝》中,媒介就是“吊孝”这个行为本身.我们前面说过,孝是图腾禁忌和道德禁忌对于的约束,但是吊孝行为却和之相反——它以一种变形的方式来宣称潜意识中的情结的存在,并在一哭一说中表现出来.包拯得知嫂子离世,悲痛万状.他用他自己的方式表达出对于这位他儿时依恋的人的思念.如果我们说包拯的吊孝顺乎人情,那么大嫂的假死就不那么符合当时的社会规范了.为什么为见小叔可以做到如此地步——不惜假死?这个故事的不同凡响之处正在于它毫不避讳地讲述了大嫂对于包拯的一种反俄狄浦斯的爱.因为在那个社会中,女性的行为被约束着,大嫂为见小叔而大胆的行为正是其以小叔为爱恋对象的潜意识的自主行动.这就使得作品具有了深层次的心理意义.

二、圣婚仪式和母神崇拜

二人转的演绎形式即为一男一女的唱跳,以女为旦角,男为丑角.这种结构形式是和远古时期的母神祭祀的圣婚仪式相对应的.“‘二神转’是牛河梁女神祭祀仪式—圣婚仪式的原型模式.”这一男一女的唱跳模式正是对远古祭祀仪式的传承和发展.旧时二人转常常出现被今人诟病的荤段子.其思维模式正是一种神话原始无禁忌的思维方式.它以“二神转”的圣婚仪式,宣扬对大母神牛河梁女神的生殖崇拜.圣婚仪式其实是对母神创世的模式的神圣模仿.二人转以其不变的男女欢爱题材延续着对创世神话思维的模仿,其一男一女的搭配往往带有*色彩.从《包公吊孝》这个题目,我们也能看出原始圣婚祭祀仪式的影子.在这里,长嫂作为吊孝的主要对象具有母神特性:她虽不是母亲,却养育包拯到大,实际上表明了大嫂在包拯心中地位堪比母亲.

三、弑父和男性图腾祭祀

俄狄浦斯的弑父情结是源于男孩儿“将其父亲视为和其争夺母亲好感的竞争对手,而他那正在萌发的含糊的性正是指向其母亲的.”在远古时期的祭祀仪式中,男人往往被看成是动物图腾的代表,而图腾氏族的动物具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个是代表神,另一个则是代表作为牺牲的图腾动物”.所以我们看到,在人类的最初时代也就是童年时代,有两个深层次的集体无意识存在其中,那就是对于母子的禁忌,以及对于祭祀的男人的杀戮.人类的童年时代,潜意识还没有形成的时期,其和外界环境的关系是内化的.人类对于自身的无意识正好将人类和世界置于自我的心理变化中,他所看到的世界和环境实际上是和内心的起伏波动相联系的,所以原始的崇母祭祀,实际上反映出人类的性意识的倾向.俄狄浦斯摆脱不了杀父娶母的命运,正是由这个原始的神话思维的潜意识支配的.在《包公吊孝》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情节:嫂子的儿子包勉被包拯斩杀.其潜意识的缘由乃是作为包勉叔叔的包拯和侄子包勉为争夺对大嫂的爱而引发的矛盾冲突.在故事中我们也能清楚地看到大嫂将包勉和包拯所做的比较,实际上也将二人放在两个对立的位置上.

包拯和包勉争夺爱的过程,以包勉的死给出了结果.其实,包拯杀侄乃是潜意识调遣下的自觉行为;尽管从表面上看其杀侄是有法可依.

包勉之死的意义还不仅如此.包勉作为包拯大嫂的儿子,其死的形式更像是对母神的祭祀献礼.在原始的图腾氏族中,动物图腾作为神圣的象征被尊崇着,但同时,动物图腾具有的另一个意义就是它是母神的祭品,是沟通母神和人并保佑人类的存在.可以说图腾和人类本身的关系是很微妙的:一方面它作为神的象征,有其神性;另一方面作为牺牲的象征被人所杀害.这正是原始人类对于父子关系的宗教式的阐释.人们“用那曾使父亲遭受暴行的残酷行为来纪念其弑父行为,以此来抚慰父亲”.包拯将包勉置于一个神圣的位置上,因为他是大嫂的亲子,是包家的子嗣.包拯和大嫂之间的媒介就是这个男人;同时他杀死包勉是为求得内心的平静,从而得到救赎.

《包公吊孝》故事在二人转中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它所表现的母神崇拜(在实践上便是杀父娶母——包拯是杀侄,这是杀父的变异)的原始思维,揭示了在民间艺术中,能够比较完整地保留着先民的原始意识及原始生存模式.正是由于千百年来二人转虽历经发展演变却未曾丢弃的民间文化心理,它才能深深地植根于民间.它潜入我们民族部内心的意识层面,使得古代先民那令人激动的朴素的对世界的理解能够穿越遥远的时光隧道而真切地不失原貌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激起我们心中的集体无意识,使我们能够超越历史,和我们祖先进行心灵沟通.从这个角度来看,二人转的形式无疑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心灵史诗.它承载我们中华民族早期的心灵历程,保留着中华民族对于世界的早期的奇幻思维——这和先秦典籍《山海经》、《穆天子传》所表现的乃属异曲同工.

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平)

结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俄狄浦斯情结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厄勒克特拉情结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论李永平小说中呈现的俄狄浦斯情结
摘 要:俄狄浦斯情结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它的提出深刻地揭示了人童年期形成于潜意识中的恋母仇父的情感倾向及其对作家创作心理和动机。

俄狄浦斯王悲剧性
摘 要:古希腊著名的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他的代表作《俄狄浦斯王》是典型的命运悲剧作品,从现在看来仍然有着很高的艺术成就,它的出世标志着希腊悲。

不朽的俄狄浦斯
摘 要:文章解析了萨特的作品《局外人》荒诞的生存状态:冷漠的生活态度、感情的局外人、生活的局外人、生命的局外人,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荒诞的来源及不。

分析俄狄浦斯王情节安排
亚里士多德曾称赞《俄狄浦斯王》是一部十全十美的悲剧,并在《诗学》中提到“情节是悲剧的目的[1]”、“情节是悲剧的根本,用形象的话来说,是悲剧的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