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生物学论文范文写作 未成年人犯罪生物学和治理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生物学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25

未成年人犯罪生物学和治理,本论文为您写生物学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生物学论文参考文献:

生物学论文参考文献 关于公司治理的论文分子生物学论文犯罪心理学论文3000字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摘 要 在我国,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分析了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与治理,唯独在犯罪生物学方面存在缺失.文章归纳了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和特点,指出我国引入犯罪生物学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必要性.在分析影响未成年人犯罪的基因遗传因素、生物化学物质因素、营养摄入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基因修复法、激素治疗法、营养干预法等治理方法.最后对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生物学治理提出建议.

关键词 未成年人 犯罪 生物学 治理

作者简介:罗伟秀,中南大学法学院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D92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6.255

近年来,重庆10岁女孩摔婴案、温州未成年人霸凌案等案件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关注.在影响未成年人犯罪的各种因素中,生物性因素往往起重要作用.因此,从犯罪生物学角度研究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与治理,有利于完善当前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立法和司法制度.

一、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概况

(一)基本现状

根据2009 年至 2015 年《全国人民法院刑事案件中青少年犯罪情况统计表》的数据,我国近七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情况,如下图所示:

可以看出,从2007年到2015年未成年人犯罪人数逐年减少,其中重刑犯(五年有期徒刑以上)人数也随之减少,但仍占未成年人犯罪总人数的10.7%左右.而且每年重新犯罪的人数约占犯罪总人数的2.03%,占重刑人数的22.16%.这一数据并不意味着未成年人犯罪绝对数量的减少和未成年人犯罪的趋轻.相反地,重刑人数比重较大说明我国未成年人在*、故意杀人等犯罪仍然比较频繁.重新犯罪人数比重也相对较大,说明我国的未成年人刑罚改造与教育制度有待继续完善.

(二)基本特点

1.未成年人犯罪趋于低龄化

21世纪以来,由于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未成年人的身心发育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提前了三、四年.据全国 22 座大城市的统计,未成年人在10 岁左右开始出现犯罪意向,13-15岁是初次犯罪的高峰年龄段,而15-18岁出现另一个犯罪高峰年龄期. 2014年数据显示,未成年人犯罪年龄结构中17岁所占比例最大,高达34.43%.按照我国刑法规定,低于14岁的未成年人无刑事责任能力,犯罪低龄化问题给犯罪控制的理论和实践带来了新的挑战.

2.犯罪手段暴力化

未成年人年少气盛,在违法犯罪活动中往往不计后果,个人生物因素影响较大.2014年未成年人主要罪行有:抢劫(夺)罪占36%,故意伤害罪占33.3%,盗窃罪占17.8%,*罪占8.5%,故意杀人罪占8.5%,贩卖毒品罪占2.7%. 由此可见,未成年人犯罪手段多样化,以暴力为主.严重的暴力犯罪不仅与社会环境相关,更与未成年身体、心理、情绪等生物性因素相关.如在重庆10岁女孩摔婴案中,一个仅仅10岁的女孩,暴力殴打另一孩子,并从25楼扔下去.对于这种极端暴力行为,已经不能仅仅用社会因素或道德因素来解释,适当引入犯罪生物学可以提供一些独特的预防与治理对策.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生物学解析

未成年人的犯罪是成长中的犯罪,在这一时期,他們的脑部结构未发育成熟,特别是负责控制原始暴力冲动的区域还没有完全形成.所以与成年人犯罪相比,生物性因素对未成年人犯罪往往起更大作用,甚至是决定性作用.

(一)基因与未成年人犯罪

基因是储存遗传信息的DN*段,传递着人类生命体的基本构造和性能.在父母有犯罪倾向或行为的家庭里,基因遗传可能使未成年人成为“天生犯罪人”.在美国有两个著名的家族犯罪研究:一是社会学家理查德·杜戴尔(Richard Dugdale)所进行的朱克家族(Juke family)研究,二是心理学家亨利·戈达德(Henry Goddard)进行的卡利拉克家族(Kallilak family)研究. 在杜戴尔的研究中,他发现朱克家族有六代共500余人中有140多名犯罪者.他认为,“犯罪基因”在家族内部代代相传,使家族成员犯罪率远远高于其他人.这是因为基因通常决定着人的潜在性格特征,进而增加了犯罪可能性.

著名的生物化学教授希普岑发现,MAO 基因的缺失会导致人暴躁、易怒,出现暴力倾向.2002年,英国伦敦大学调查了1037名1972年出生在新西兰的婴儿,经过30年的跟踪调查,也发现缺少MAO基因的儿童普遍性格急躁易怒,容易出现违法犯罪行为.虽然基因不对人的行为产生具体指令,但往往潜移默化地使人有更强的犯罪*.未成年人的自我控制能力低,极易受潜在基因本能影响,犯罪可能性更大.

(二)生物化学物质与未成年人犯罪

人体中存在的各种生物化学物质一旦失调便会导致人的性格、行为失常,对未成年人行为的影响尤为突出.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负责控制大脑的*使人产生强烈的兴奋感.进入青春期后,未成年人体内多巴胺含量上升,自我控制能力下降,产生极强的入侵性.正是由于身体的发育变化,体内分泌物的增减失衡,未成年人在青春期更容易走上犯罪道路.此外,微量元素的过量或缺少也会对未成年人产生不良影响.有这样一个案件:重庆少年教养所的一个12岁男孩,外貌乖巧却生性暴躁,他以极其残忍的方式杀害了三个幼童. 在对其身体进行全面检查后,发现他的血液中铅元素含量严重超标,是同龄孩子的20倍以上.研究表明,血铅超标会导致人具有异于常人的攻击性,且对于暴力行为的感知能力低.

(三)营养摄入与未成年人犯罪

特定营养成分的摄入失调会影响未成年的大脑发育,降低自我认知与控制能力.多数儿童都喜爱吃糖,但吃糖过量会削弱体内胰岛素的新陈代谢功能,影响人的记忆与情绪.英国的研究表明,在一万七千多个儿童中,10岁时每天吃糖的孩子在长大到34岁时,有69%的人因暴力行为遭到过逮捕.在没有任何暴力行为的孩子中,每天吃糖的人只有42%.由此可见,糖分摄入过多会影响人的暴力行为.对于10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来说,影响最大的就是吸烟和喝酒.尼古丁和酒精能麻痹人的神经,致人神志不清,冲动易怒.多数未成年人都是因为这些不良嗜好让大脑神经控制机能减弱,从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结论:适合生物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中国生物学最好的大学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未成年人犯罪片面轻刑化原因分析
摘要:我国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罚一直采取从宽原则,但是由于曲解未成年人保护的相关立法,刑法体系不够完备,非刑罚处罚方法不够完善,缺少专门针对未成。

河南省G市未成年人犯罪实证分析
摘 要:近年来,河南省G市未成年人侵财犯罪明显突出,犯罪类型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犯罪往往以共同犯罪形式出现。未成年犯罪人在年龄上呈现低龄化发展趋。

未成年人犯罪预防
摘 要:本文阐述了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特点及预防与严厉打击。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有效预防;年轻化一、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剖析(一)不良的社会。

未成年人犯罪量刑因素探析
摘要:未成年人激情犯罪是在未成年犯罪比例中最高的一种犯罪类型,各国刑法都对激情犯罪作出了相应量刑规定。就我国现行刑法而言,尚没有针对未成年人激情。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