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消化论文范文写作 资本积累、技术消化和效率改进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消化论文写作 时间:2024-01-04

资本积累、技术消化和效率改进,关于免费消化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消化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消化论文参考文献:

消化论文参考文献 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导论论文现造技术论文农村新技术杂志电脑知识和技术杂志

[摘 要] 基于近年来的经济增长经验分析我国经济增长奇迹的效率性质.利用Malmquist指数方法对我国2000-2010年省际经济增长进行效率分解核算,并对效率指标和增长指标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效率改进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极低且以技术进步为主,同时经济效率以及技术进步都随经济增长而逐步显著提高,而技术效率则未能改变水平极低的状态.说明我国经济增长过程同时表现出“资本积累”和“技术消化”的双重特征,其政策启示在于加快市场制度建设是经济增长可持续的关键.

[关键词] 中国经济增长;资本积累;技术消化;效率改进

[中图分类号]F124.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5)09-0000-00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获得了持续稳定的高速增长,被称为“中国奇迹”,而支撑这一奇迹的制度背景却是从无到有、不断建设并在继续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这种“转型经济体制-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经济实践不但挑战了“华盛顿共识”和主流经济信条,而且和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运行的性质也完全不同,从而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经济学界的热点研究专题之一.解释中国奇迹的共同逻辑是:如果经济增长是可持续的,那么经济效率的提高对增长的贡献显著而且可以得到制度保障;如果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那么要素投入在其中起主要作用,效率提高的贡献不明显.显然,经济增长中效率和投入贡献的分离是判断和分析中国经济奇迹的关键.Krugman(1994)以Young(1992,1994)和Kim & Lau(1994)的经济核算结果为基础,指出包括中国在内的大部分东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是资本积累的结果因而是不可持续的(本文称为“不可持续资本积累论”),引发了关于中国等东亚经济快速增长的效率、可持续性等特征的研究热潮.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下,产生了一批从实证角度支持“不可持续资本积累论”的英语研究文献.对Krugeman(1994)的反驳主要来自Felipe(1997)、郑玉歆(1998)和Chen(1997)的“可持续资本积累论”,以及Nelson & Pack(1999)的“技术消化论”.“可持续资本积累论”虽然也认同东亚经济增长奇迹主要是投入增加的结果,但是认为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依赖投入增长(尤其是资本积累)推动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一定阶段的必然特征,因此从中国等东亚经济体增长的这些特征预测其悲观前景缺乏历史根据(郑玉歆,2007;林毅夫,任若恩,2007);“技术消化论”则认为成功的工业化需要创新和对现代技术的掌握,两者均依赖于有效的投资行为以及能够进行有效资源配置的市场环境,资本积累仅仅是东亚经济的一个特征,不关注正在发生剧烈变动的经济组织结构和企业家精神是“不可持续资本积累论”对东亚经济做出不正确的悲观结论的主要原因.

伴随对Klugman(1994)“不可持续的资本积累论”理论层面的反驳,一些学者对其所依据的实证分析技术的批评.基于增长核算方法计算的全要素生产率(TFP)不仅包括了技术进步因素,而且包含了经济效率,而且仅仅反映非体现型(disembodied)技术进步,因此不能简单使用增长核算结果判断中国经济增长的性质(Felipe,1997;Chen,1997;郑玉歆,1998).随着讨论的深入,学者们鉴于增长核算方法获取全要素生产率的缺陷,转向采用能够将生产效率和技术进步分离开来的非参数方法来测算我国近年来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份额,包括数据包络分析(DEA)及其动态延伸的Malmquist指数分解方法.

本文对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省际数据进行效率进行Malmquist指数分解,在检验上述三种观点的基础上,对我国市场制度效率进行判断.结论表明单纯的“资本积累论”和“技术消化论”都是从静态视角分析我国经济增长进程,不能准确反映经济增长所处不断完善、效率不断提高、区域差距明显的市场制度环境.文章其余部分的结构为:第二部分介绍效率核算的Malmquist方法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和说明;第三部分对效率分解结果进行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的分析;第四部分对经济效率和经济增长及其速度之间的统计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第五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

二、模型和数据

(一)Malmquist指数介绍

本文选择Malmquist指数方法来分析不同区域的经济增长效率.基于Solow残差的全要素生产率(TFP)概念替代了单要素生产率(例如劳动生产率)之后,放松了就生产要素不可替代的严格假设,从而开创了经济增长贡献份额的增长核算方法,一度成为研究技术进步和经济效率的标准工具.然而Solow残差不仅包括了技术进步因素,而且包含了经济效率,同时只能反映非体现型(disembodied)技术进步,因此不能简单实用全要素生产率核算结果判断经济增长的性质(Felipe,1997;郑玉歆,1998;Chen,1997).鉴于增长核算方法获取全要素生产率的缺陷,经济分析转向采用能够将生产效率和技术进步分离开来的非参数方法来测算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份额,包括数据包络分析(DEA)及其动态延伸的Malmquist指数分解方法.

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的理论模型由Caves et al.(1982)提出,在1994年被F?re et al. (1994)发展成为一个实证指数并得到普遍应用.具体来讲,Malmquist指数是建立在距离函数基础之上的,设生产要素仅有资本k和劳动l两种,产出水平为p,“(k,l)→p”是投入-产出映射,那么表示t时期经济效率的距离 定义为:

(1)

其中生产关系“(k,l)→p”由各个生产单元的投入产出数据得出.在此基础上,从时期t到时期t+1的生产效率变化定义为如下Malmquist指数:

(2)

上式(2)中下标c表示不变规模报酬假定,决定于距离计算的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在综合考虑两个时期基准的基础上,时期t到t+1的Malmquist指数写成下式:

结论:关于本文可作为消化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消化不好怎么调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生产性基础设施投资、人力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
作者简介:花福秀(1990-),男,河南信阳人,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摘要:本文利用中国29各省1997-2012年的面。

资本缓存、风险行为和效率之间关系
2010年11月第三版《巴塞尔协议》诞生,建立了银行业资本和流动性监管的新标准,引入了宏观审慎监管的概念,并首次以巴塞尔协议的方式提出了逆周期资。

关于资本缓存、风险行为和效率之间关系文献综述
一、资本缓存2008年金融危机后,加强了金融机构和金融监管制度的改革进度。随着2010年11月第三版巴塞尔协议》的诞生,银行业建立了对于资本和。

资本积累、制度变迁和我国经济增长
摘要:经济的快速增长离不开制度变迁。制度对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适合经济增长的制度能带来社会资本利用效率的提高。对我国而言,经济的进一步增长需要制。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