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遗稿论文范文写作 述朱东润师遗稿中国传叙文学之变迁(下)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遗稿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04

述朱东润师遗稿中国传叙文学之变迁(下),这篇遗稿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遗稿论文参考文献:

遗稿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社会科学期刊中国现代医学杂志中国畜牧杂志中国和世界的关系论文

第一篇关于《晏子春秋》的考察,是针对《四库提要》认为该书是家传“权舆”的说法,认为“这里看不到传主生卒年月,看不到他的世系,看不到他的心理发展,所有的止是若干片断的堆积”.这是有关传叙起源的大问题.

《〈史记〉及史家底传叙》是一篇议论《史记》叙事方法和传叙写法的很难得的力作.1940年初,因安排是年秋开设《史记》课程,乃从年初研读《史记》,阅时六月《史记考索》一书,凡论史例者四篇,史实者三篇,史注者四篇,辑佚者三篇,附录四篇.先生自序称“属海内云扰,乡邑沦陷,遂肆意著述,借遣殷忧”.出版后久已享誉学林,是二十世纪《史记》研究的代表著作之一,但内容以文献考订为主,缺乏人物传记与全书评骘之专论.本文谈到正史的范围,讲到史传与传叙文学的联系与区隔,《史记》互见体例之运用及其局限,特别讨论到《管晏列传》《魏公子传》《魏其武安侯传》以及项羽、刘邦本纪之人物叙写的成就和偏失,恰可弥补上述缺憾.全文笔力健旺,议论风发,分析细致,识透纸背,处处显示融贯东西、参悟古今的气象格局.如对楚汉争战最后胜负的关键,先生认为“倘使把当时双方战略和天下大势搁开不说”,项羽因为世代将家,“对于部下的赏赉,是比较地慎重,换言之,就是慎重名器”.“而刘邦止是一个无赖,他手下的大多是时代的渣滓,这正是陈平说的‘士之顽钝嗜利无耻者’.渣滓当然有渣滓的道理,在这一大群的顽钝无耻之徒,他们没有宗旨,没有信义,所看到的止是高官厚禄,玉帛子女.恰恰刘邦看清楚这一点,所以他成功了.他的成功的因素,就是不惜名器”.这里说清了历史上的许多事情,值得玩味.再如关于武安侯田蚡的评价,因为《魏其武安侯列传》的名声,似乎是久有定评了,先生揭出《史记·东越列传》和《平准书》的记载,指出田蚡“老成谋国”的干练.关于信陵君为人和围魏救赵的真相,也非浅学者所能及.

《〈三国志注〉引用的传叙》和《〈世说新语注〉引用的传叙》两篇,是分别论述二书所存汉魏两晋杂传类文本之文学价值.《八代传叙文学述论》在完成此一时期散佚传叙文献后有更详尽深入的分析,在此从略.

本书有五篇谈中古僧传的文学成就.就我所知,先生是持积极入世态度的学者,对佛教之空寂、轮回、蝉蜕等作为似乎并不太赞同.他研读僧传,是从人物传叙的文学成就,僧传所述出家人的人生感悟和生命体验加以分析论列.对《法显行传》,先生认为法显的自叙与玄奘的《大唐西域记》虽然都记载天竺经行的过程,但后者只是客观地叙述诸国情況,因而只是一部地志,而《法显行传》则以生命中一段旅程的记录,主观地表达了个人的感受,“是一篇人性底叙述”.如禅门公案“法显不怕黑师子,但看不得白绢扇”,先生列举《高僧传》卷三所载:

将至天竺(略),显独留山中,烧香礼拜,翘感旧迹,如睹圣仪.至夜,有三黑师子来蹲显前,舐唇摇尾.显诵经不辍,一心念佛,师子乃低头下尾,伏显足前.显以手摩之,咒曰:“若欲相害,待我诵竟;若见试者,可便退矣.”师子良久乃去.

认为这应是《法显行传》已佚失的内容,写出法显求法之坚定执着,置生死于度外.而《行传》载:“显去汉地积年,所与交接悉异域人,山川草木,举目无旧.又同行分析,或留或亡,顾影唯己,心常怀悲.忽于此玉像边见商人以晋地一白绢扇供养,不觉凄然,泪下满目.”先生评述云:“我们看到悲欢离合,看到生死无常,看到法显底慨然生悲,看到印度诸僧底相顾骇叹.”“一个绝域舍身,忘生求法,无常无我,应无所住而安其心的高僧,看到白绢扇而凄然下泪,这实在是不思议的奇迹.‘举目无旧’、‘顾影唯己’两句更见出他是怎样地执着现在,沾泥带絮,终于不能解脱.然而正从这几句里,我们认识法显不仅是一位高僧,而是和我们一样地有知觉有感情的人物.倘使我们认定传叙文学底目标,是人性底真相的叙述,那么在中国文学里,《法显行传》便是一部重要的著作.”誉为“划时代的自叙”.

慧皎《高僧传》,在中国佛教史上当然是空前的著作,先生特别注意到此书各传篇幅阔大,如佛图澄传4800字,鸠摩罗什传4200字,道安传3200字,慧远传4400字,因而可作完密的叙述,且“富于人性的描写”.如《晋长安鸠摩罗什传》和《晋庐山释慧远传》两篇.鸠摩罗什一生的主要事业是译经,但中间受到吕光、姚兴的威胁,以至一再破戒,常怀忍辱而无异色.而对于慧远,则处处写出其弘法的坚定和人格的伟大.先生特别举出“远神韵严肃,容止方棱,凡预瞻睹,莫不心形战慄”的几个事例,认为:“慧远庄严博伟,虽一时枭杰刘裕、桓玄之徒,敢于窥窃神器,而不敢犯及远公.”引述传中沙门见慧远心悸汗流而不敢语,以及其临终不昧的一段:“六日困笃,大德耆年皆稽颡请饮豉酒,不许;又请饮米汁,不许;又请以蜜和水为浆,乃命律师令披卷寻文,得饮与不,卷未半而终.”认为其人格是“中国人的光荣,也是晋宋以后佛法大兴的根源”.

《高僧传》以后,先生特别关注道宣《续高僧传》,认为与慧皎书“有相等价值”.道宣至少历时二十一年而成书,“是一部用力至勤的著作”.指出道宣有意补录《高僧传》所缺的北方名僧,在文献采据方面用力尤深,但对立传“偏重交游,全凭主观”,以及为在世僧人立传,则持保留态度.他在道宣著作里,特别读到三个特殊的叙述,一是对于禅宗的不满,仅为达磨、慧可立传,不涉他僧,且有“四世之后,便成名相”“道竟幽而且玄,故末绪竟无荣嗣”等恶评.二是在译经主张上,对于当时名盛一时的玄奘颇多批评,反对他的直译、广译,认为“布在唐文,颇居繁复”,在不得不作的赞誉中,也颇多讽刺.三是对北朝、隋唐以来佛教递盛的记载.同时,也指出僧传之泄愤伪讹,《释昙始传》关于魏道武帝抑佛后“大生愧惧,遂感疠疾,崔、寇二人,次发恶病.焘以过由于彼,于是诛剪二家门族都尽”,就全属捏造.这些方面的分析都极具独见,虽然稍为有些偏离了传叙文学的中心.

另缺题一篇,应属临时起兴之作.初唐史家受到官方叙事立场的影响,极力贬抑隋代的政治建树和隋炀帝之道德为人,先生意外发现,道宣编录僧史,另有取资,且绝不愿受官方史家的局限,因而得以真实保存隋二帝行事的真貌.先生据以评述隋文、隋炀父子:“假如我们要把隋文和隋炀对比,显然他们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文帝阴狠,炀帝阔大;文帝鄙啬,炀帝豪纵;文帝是校计升斗的田舍翁,炀帝是席丰履厚的世家子.要在中国史上找一个和炀帝相比的人物,我们只可推举汉武帝:他们同样是词华横溢的天才,雄才大略的君主.不过炀帝的结局,遇到意外的不幸,成为历史的惨剧,再加以唐代史家全无同情的叙述,和《迷楼记》这些向壁虚造的故事,于是炀帝更写成童昏,留为千秋的炯戒.这不能不算是历史上的冤狱.”这样评说,无论当时或现在,似乎都有些惊世骇俗.其实炀帝“南平吴会,北却匈奴”是《隋书》已有的评价,开凿大运河今人也已有共识.先生特别关注到,“隋文父子虽然同是隆兴佛法,但是隋文是崇拜佛法,而隋炀正经是领导佛法了”.他看到文帝因侥幸获得政权,因而更加迷信祥瑞,迷狂佛徒,在度僧、建塔、送舍利乃至自称弟子等行为,均仅限于经像报应.而炀帝与智者大师的交往,则礼敬设会,悲类受嘱,生死如一,对天台宗的弘传关系极大.又举炀帝之接纳胡僧、组织译经、清理度僧、设置经藏,以及向日韩传播佛教诸端,以见其为政之阔大不苛细.至于从开皇后期到仁寿间,隋文五子各自倚靠僧团,经营佛教,组织势力,谋求政治地位的作为,以及僧人依附诸王之情节,更属在在都有,先生罗列分析,各得头绪.先生对《续高僧传》的阅读,凸显了他一贯强调读史应能入木三分、力透纸背的精神.我整理本文,去岁末在复旦历史系中古时代格国际会议上介绍后,得知孙英刚教授前此也已就《续高僧传》所见太子承乾的为人为政作了详尽的论述,在海外发表.看来会读书的学人,虽时代迥隔,感觉仍是相通的.

结论:关于遗稿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肖邦圆舞曲遗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互联网时代中国中小制造企业的未来(上)
以互联网为概念的商业经济在中国迅速崛起,就连最普通的中国百姓都能够在方方面面真切地感受到互联网给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但是中国传统中小制造企业却困。

互联网时代中国中小制造企业的未来(下)
互联网经济与传统制造业转型很多企业在思考互联网时,总是习惯性询问,如何利用互联网这个工具来提升企业盈利能力?这个问题本身就具有误导性,因为互联。

中国银行业客服中心报告(2018)摘要
2014年,在互联网与金融的竞合过程中,银行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以大数据为核心优势的互联网金融频频对银行传统服务发起挑战,竞争压力前所。

201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报告(摘要)
2018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既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也是东亚金融危机二十周年、全球金融危机十周年,同时也是我国将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作为重点工作。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