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课堂教学论文范文写作 任务驱动下数学课堂教学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课堂教学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21

任务驱动下数学课堂教学,本文关于课堂教学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课堂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论文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数学教学期刊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论文

摘 要: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从而使其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分解任务可以化难为易,层层深入,从而使学生对问题有更加深入的探究和更加深刻的理解.

关键词:任务驱动;分解任务;小学数学

任务驱动,指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学习是指在学习中,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中,以解决一个任务为目的指向,并在学习过程中自主进行情感和策略的学习方式.通过设置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学习,可以驱动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并从中发展认知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分解任务,可以将一个大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小任务,在逐个解决小任务的过程中,逐步深入探究问题,从而获得对概念的尝试理解.本文以小学数学《简单的周期》教学为例,让学生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事物的排列规律,使学生在活動中能积累活动经验,感悟基本数学思想,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

一、布置观察性任务,初步感悟规律

观察性任务,是以观察为主的学习任务,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事物的细致研究,初步感悟事物的特征.在这里可以先设计第一个任务:“请你仔细观察这些手链的排列,有什么共同特点?”(如图,图下文字仅为文章中说明,实际不配文字)此观察性任务的布置,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多条实物手链的观察,初步发现简单的周期现象,从而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可能.

1.观察实物,在分类中感悟

对实物的观察,是解决任务的第一步,在对多个实物的观察、分类中,可以让学生初步发现手链中所隐藏的一些规律.学生通过观察任务中提供的多个手链图,能发现一些规律.有的手链颜色比较乱,有的手链的颜色按一定的顺序排列;有的手链有三种颜色(绿黄蓝,绿黄蓝等),有的手链有四种颜色(黄红蓝绿,黄红蓝绿等);还有的虽然颜色相同,但是串的方法不一样,有紫蓝红紫蓝红等也有蓝紫红蓝紫红等.学生在分类的过程中,就可以初步感受:一类是没有规律的,一类是按一定的规律排的.在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一类中,又可以分出几类:含两种颜色的,含三种颜色的等通过这样的观察分类,让学生初步发现事物中隐含的一些规律.

2.观察图组,在对比中感悟

通过对图组的观察,可以促使学生对事物的同一性和差异性形成关注,从而在对比中感悟规律的本质.在教学中,可以出示分类后含有规律的一组图形,请学生观察,说说它们的排列有什么共同特点,让学生在观察对比中发现每条手链都是几个颜色一组排列的.

两个观察性任务的布置,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初步感悟事物排列的不同现象,通过分类的过程,在对比的感悟中,发现生活中简单的周期现象.

二、亲历操作性任务,尝试表征规律

操作性任务,是以动手为主的学习任务,可以是动手摆一摆,也可以是动手画一画等,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来表征事物排列的规律.在这里可以设计第二个任务:“请你说说这条手链是按怎样的规律排列的,你能想办法把它表示出来吗?”(如图),此操作性任务的提出,目的是让学生经历对实物的操作,对图式的操作,在摆一摆、画一画等实际操作活动中,用自己的方式去建构对简单周期的规律的认识与理解,自主表征简单的周期规律,通过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征规律,以形成对简单的周期现象的多样化建构.

1.操作学具,在摆一摆中表征

学具操作的目的是将抽象的规律具体化,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事物的特征.在这里学生为了清晰地说明手链中隐藏的规律,可以用珠子摆一摆,也可以用圆片摆一摆:蓝紫红,蓝紫红,蓝紫红等从而抽象出简单周期的规律:每3颗一组,每组按“蓝紫红”的顺序排列.借助学具操作,学生在摆一摆中表达了自己对简单周期的理解,对周期现象进行了实物表征.

2.操作图式,在画一画中表征

图式,即从具体的实物中抽象出的图形.学生通过呈现不同方式的图式,深刻理解简单周期的规律.在这里,学生为了解决这一任务,会呈现多种不同的图式表征.可以用不同的图形来表示:○△□,○△□,○△□等;也可以用数字来表示:123,123,123等;还有用字母表示的:abc,abc,abc等.用图形表征现象,可以促进学生对该周期现象本质特征的多元化理解.

三、挖掘应用性任务,深入理解规律

应用性任务,即通过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在对问题的不断深入思考中,去探究规律存在的现实意义,从而建构更深入的理解.在这里可以设计第三个任务:“按这样的排列规律,第19颗是什么颜色的珠子?第51颗是什么颜色的珠子?如果第70颗想要紫色的珠子,可以怎样设计手链呢?”此应用性任务的提出,目的是让学生在对第19颗珠子颜色的判断过程中,运用规律解决问题,从而拓展到第51颗以及第70颗珠子是紫色时的设计方法,在不断挖掘与层层深入中深刻理解简单周期的本质内涵.

1.方法提炼,在计算中理解

方法提炼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对方法的总结与概括中,加深对规律的认识与理解,计算则是在发现规律、运用规律后的一个方法简化,可以进一步加深对规律的理解与应用.当学生能用各种方式表征简单的周期规律时,让学生按手链的排列规律,说说“第19颗珠子是什么颜色,第51颗是什么颜色”.学生在多样化地解决这一任务的过程中,就会发现仅用摆一摆或画一画的方式似乎比较麻烦,结合对简单周期规律的理解,就可以比较顺利地建构:每3颗一组,19颗里有6个3颗就有6组,余下的1颗就是第7组的第一颗,也就是蓝色.在计算中理解按这样的周期现象排列,每一组都数量相等、次序相同,只要知道第51颗在第几组的第几颗,就可以根据规律快速判断颜色,从而再推出只要看余数是几就与第一组的第几颗颜色相同,若没有余数,就与第一组的最后一颗颜色相同.

2.拓展提升,在重设中理解

拓展提升的目的是在多样化的练习中,打破基本的认知模式,从不同的角度去建构对规律的理解与深化,重设则是在对手链的重新设计与规划中,进一步加深对规律的理解与应用.“如果第70颗想要紫色的珠子,可以怎样设计手链呢?”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实际问题,首先要考虑到选择珠子的颜色,是3种颜色还是4种颜色等还要考虑每一种颜色摆放的位置,同样3种颜色的珠子,摆放的位置不同,所形成的规律也不同,想要第70颗是紫色,就必须考虑如果每3个一组,那么第70颗是第几组的第几颗,从而先确定紫色的位置,然后再设计其他颜色的摆放位置.

综上所述,任务的提出,是为了让学生在任务的解决过程中,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的兴趣,而任务的分解,适当降低了大任务的难度,化难为易,逐步递进,从而使学生在多个小任务的解决过程中积极探究,不断深入,深刻理解概念的本质.

【参考文献】

[1]*帆.任务驱动教学法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2).

[2]郑小英.任务驱动教学方法[J].科技信息.2011(9).

结论: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课堂教学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课堂教学与教师成长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以问题驱动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和
所谓问题驱动,是指通过对某个现象或对象的观察,并由浅入深地探究进而揭示现象或对象的本质。数学作为自然界的抽象反映,它与其他自然科学一样,也是围绕。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项目驱动教学法
摘要:本文阐述了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内涵及其优势,并且结合教学实例,阐述了使用项目教学法的过程,包括提出项目、组织学生完成任务、做好评论工作,并总结。

高等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摘要:教育必须有效促进学员素质全面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实现教育效果的直接手段。高等数学因其内容的抽象,尤其应注意课堂教学质量。为了达到新时期。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语言的形式显得尤为重要。尤其作为一。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