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民间法论文范文写作 和谐社会背景下村民自治和民间法关系法社会学分析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民间法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0

和谐社会背景下村民自治和民间法关系法社会学分析,本文是一篇关于民间法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民间法论文参考文献:

民间法论文参考文献 社会科学家杂志社会语言学论文和谐社会论文社会心理学论文

摘 要:在法社会学的视角下,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的民间法有其特定的范式及内容,其和村民自治制度之间存在既相互借鉴又相互冲突的共生关系.基于对现状和问题的考虑,需要合理界定二者的边界,明确各自作用范围,在不违背现有法律规定和原则的前提下,应重视民间法的独特价值,为其提供产生效用的空间和土壤.

关 键 词:村民自治;民间法;法社会学

中图分类号:D92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07(2015)09-0070-05

收稿日期:2015-06-08

作者简介:文晓静(1980—),女,四川昭觉人,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讲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法社会学、宪法学、行政法学;罗边伍各(1979—),女,四川西昌人,西昌学院彝族文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彝族宗教文化、婚姻习俗、彝语言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彝族文化研究中心项目“凉山彝族地区环境保护法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YZWH10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度设计者为回应社会发展本质的需要,加快推进经济建设步伐,提出了“依法治国”理念,这不仅具有历史和逻辑的必然性,也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这里,我们不能将“法”简单地理解为成文法、国家法,因为“法治”的含义并不是机械地把一切社会关系都纳入成文法律的控制范围,把所有的问题、矛盾、冲突都交由法律来解决.果真如此的话,对社会的调控会因为忽视甚至忽略其他社会治理手段的有效作用而陷入片面的“法律中心主义”.

我国农村的法治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展开的.改革开放伊始,为了配合我国在农村推行的各项改革措施,宪法中明确规定了村民自治制度.在这一转换过程中,怎样使国家推行村民自治这一制度的初衷得以实现,同时又能最大限度地扩大农民在基层 实践过程中的普遍参和范围、提高农村居民的参和意识,是包括法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各个学科所共同关注的课题.

一、当代中国村民自治的现状

在现代化演进过程中,农村地区的现代化程度如何将直接决定我国现代化的进程.新中国成立以来,以村级组织为依托的农村现代化一直是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行政村体制到政社合一制再到村委会制,我国的村级组织体系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村委会制建立的直接成因是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这一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以后,原有的政社合一体制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农民获得了对土地的经营自主权,但国家放松了对农民的组织控制,所谓的“政社合一”已经名不副实,村级组织处于无人管理的“失范状态”.在这种情况下,20世纪80年代初期农民自己创造了另一种全新的管理组织形式——村民委员会制度.[1]这种改变和其说是自上而下的改造,不如说是由于自下而上的变化促使不适应现有经济体制和社会变革的社会组织体制自身做出的调整.解放初期,由于整个上层建筑的重建及城乡二元结构的确立等原因,原来的农村精英阶层——“士绅”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他们在社会中的地位多半被村领导所取代.在计划经济时代,利益结构的单一决定了村领导的单一领导是有效的.但是,随着利益结构的多元化,村领导的支配地位发生了变化,社会的发展需要寻找更加有效的社会管理模式,“村民自治”随之产生.虽然现阶段这一制度还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但却很好地体现了罗斯科·庞德关于“控制”的理念,即以最小的代价(最小的摩擦和冲突)来保证最大的需求的实现,[2]通过 选举、村务公开等方式保证了对人类本性顽固的利己主义一面的控制,而达到对社会中各种力量的平衡.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现有的村民自治制度虽然是为了配合当时急需实施的农村经济模式改革而提出的,但从内容上看,其出现是必然的.现有的村民自治制度得到法律确认, 参和和自我治理的方式表现在 选举、 决策、 管理和 监督四个方面.表现为村委会成员的产生已经完全制度化为有一定竞争性的差额直接选举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下简称《村委会组织法》)所确立的公开、公平、公正选举程序原则,使村委会的组成真正能反映多数村民的意志,摒弃了原有的委任制形式. 决策的内容主要体现在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上,重大的村务决策和事项处理均需经过以上两类会议通过,以反映多数人的决策参和权.在国家制定法的引导下,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制定并实施了 管理的村规民约或村民自治章程,按照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的规定,村民共同制定自治规则,规范和约束自身的行为,同时还推行了接受 评议、村务质询等多种方式的保障村民参和 监督的村务公开制度.应当说,自村民自治制度实施以来,成效是显著的,经过30余年的不断完善,已经基本完成了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整合和重构.1994年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村民自治使国家得到了几乎想从农村得到的任何东西:在被调出的1200个村委会中,99%的村完成了粮食收购定额;92%的村实现了节育达标;82%的村完成了税收任务.村民自治的支持者认为,这些创纪录的高数字雄辩地表明,村民自治是解决政策执行难的灵丹妙药.[3]但从目前的实际效果看,该制度的实施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第一,虽然我国所有行政村在进行 决策时均需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但基于部分村民对于如何行使 权利或是行使权利的作用不甚了解,甚至认为只有到选举的时候才会召开类似会议,致使 参和的有效程度不足.第二,在 管理形式上,虽然大多数村委会都具有代表性的创新方式,但是,如何保证大多数村民能够真正实现自我管理的效果,仍然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第三,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 监督主要体现在村务公开方面,而村务公开形式多数是设置公开栏或公开板,公开的内容也较为模糊,具体的财务收支情况欠缺透明度,这也影响了部分村民参和 监督的积极性.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情况无论是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还是经济落后地区的农村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我们可以从组织体系不健全、制度不完善、村民 观念不强、文化素质不高等方面分析现有村民自治制度缺失的原因,但这些原因不能概括所有情况.例如:在村民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的云南省就出现了几个典型的村镇,其 自治开展得相当好,村民 选举热情相当高,村内 管理、 监督做得卓有成效,村民的文化素质、地区经济的发达程度似乎并未成为 自治的阻碍因素.[4]此外,作为村民自治制度建设内容之一的村民自治立法从其内容来讲也存在现有法律运行乏力、地方配套规范出台滞后、质量不高等缺陷.当然,在存在“差序结构”的农村乡土社会,民间法的存在和发展对村民自治制度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结论:大学硕士与本科民间法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民间法教的法力来源方面论文范文。

村庄治理转型背景下村民自治制度路径
摘 要:村民自治制度是我国农村为充分发扬民主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设计。这一制度在我国经过三十多年的运行成效显著,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农民流动背景下的村民自治选举
摘要:民主选举,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核心内容,是实现村民自治的前提。过多农民的流动导致传统的民主选举出现了以下问题:第一是村民文化素质整。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初中生生态道德教育
【摘 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因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提升人们生态意识与道德素养至关重要。本文以构建社会主义和。

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政府职能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发展和社会文化的飞速发展,国家倡导和谐社会的发展方向,政府职能在时代的要求下也越来越综合和全面。但是,相当一部分政府没有。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