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范文写作 县级文化馆如何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文化馆服务工作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16

县级文化馆如何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文化馆服务工作,本文是一篇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参考文献:

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参考文献 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现代企业文化期刊企业文化的论文企业文化期刊

机械制图课是工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对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严谨治学态度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结合自身的专研和实践,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笔者总结出了几点粗浅的教学方法和实践经验.

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和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它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其范围包括:口头传统及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和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弥渡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情况

弥渡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基础广泛,文化品牌响亮,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有弥渡花灯、弥渡民歌2项.为使这些非物质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弘扬,弥渡自2008年启动花灯民歌进校园工程,编写了乡土音乐教材《花灯》作为全县中小学生的音乐必修课;把《花灯健身操》、《跳灯乐》作为学校课间休息活动的主要内容,在学生心中撒播花灯文化的种子.通过实施花灯民歌进校园工程,全县中小学生基本做到会唱花灯民歌、会跳花灯,既丰富了学生生活,又让花灯民歌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实施百户花灯世家、百名文化传承人系列工程.先后筛选并命名100户花灯世家,落实命名100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命名表彰了1个花灯文化名乡、4个历史文化名村、14个花灯文化名村,23个民俗文化联系点,在全社会树立起全民参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意识.打造百支优秀花灯文艺队.对全县300多支花灯文艺队进行演练和筛选,从中评选出108支优秀文艺队伍,经认真策划,扎实培训,2011年春节全县108支队伍齐聚县城,开展了“百支灯班闹新春”活动,丰富了全县春节喜庆祥和的氛围,受到了 电视台、《春城晚报》等众多媒体的关注和好评.在挖掘和推报各级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弥渡县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农民文化需求,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普及打下坚实基础.2011年,建设了弥城、苴力、寅街等乡镇文化站,为红岩、牛街等乡镇文化站配备办公设备和文化活动器材,新建4个乡镇灯光球场、33个行政村篮球场、6个农村文化体育活动广场,建设1个省级文化惠民示范村,修缮1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建和改造60个村组文化活动场所,新建44个农家书屋.组建100多支农村花灯文艺队,发放108套文化活动音响器材.

县级文化馆如何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服务工作

加强各种资料的收集、整理、管理,抢救本地濒临消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有一定社会文化价值的民间文化艺术形式应及时纳入收集、整理范围,加以保护、抢救、改造,使其艺术特色得以保留并健康发展.要围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弥渡花灯、弥渡民歌进行整理建档工作,并将已收集整理的资料转入数据库;完成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普查、登记、建档工作,同时还要注重收集民间美术、工艺及民俗实物,立卡建档,在普查的基础上完成文字记录、图像、声像资料的录音、拍摄工作,按统一质量要求完成所有资料的数字化制作转化工作,并复制入库;对濒危项目和民间艺人进行抢救性拍摄,并制作专题片;建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档案和信息数据库建设,实现建库联网以防止其流失、灭绝.

做好宣传工作,充分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提高群众自觉保护意识.弥渡县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云南省文化先进县,文化底蕴深厚,花灯资源丰富,民歌品牌响亮.为了解决花灯文化传承中的断层现象,持续传承花灯文化,该县实施花灯民歌进校园工程,从娃娃开始传承普及文化遗产.在中小学校每周开设一节花灯音乐课,学习花灯民歌乡土音乐教材,每天上午课间做花灯健身操,使青少年掌握弥渡花灯民歌文化的历史渊源、基本知识、演唱技巧和基本动作,受到花灯艺术的熏陶,热爱家乡本土文化,增强传承弘扬花灯艺术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文化馆要结合以上活动,认真做好宣传工作.从实际出发,宣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文化馆(站)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文化馆要繁荣艺术于民间,让非物质文化“活”起来,推进有效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自民间创造,也在民间延续,民间是它生存的土壤,如果没有其生活的土壤,它就只能走向枯萎和衰亡.因此,文化馆(站)要把诸如民歌、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在民间,在活态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民族民间艺术“活”起来.怎样“活”起来呢?众所周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观的显现.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也是其易消亡的原因.文化馆(站)一方面要以民间艺术展示活动为主载体,挖掘、整理、保护和展示活态民间艺术.大力提倡、积极组织各式各样的群众性的活动,在精神上给予支持,加强业务的辅导和培训,使之长期坚持下去.另一方面,要关注民间文化的创造性.县文化馆要深入乡村,开展培训辅导,提高群众的表演技能,增强群众文艺演出的观赏性、教育性和艺术性.要全力推进实施文化“三下乡”,花灯广场文化活动演出活动、节日的花灯系列活动,积极打造文艺精品.

县文化馆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推广和复兴工作,使之有更广阔的发展领域.文化馆(站)要开设知识性、动手性、表演性强的项目,选择民间文艺教育读本、音像资料等,如逐步开设民间文学、民间手工、民俗表演等课程.另一方面,广泛发展社会教育,发挥自身作用,向全社会进行培训、宣传、展示等普及、推广工作.如利用各种文化场所,开展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知识讲座、培训和鉴赏活动,在全社会中进行普及和推广.

总之,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天的保护和继承,正是为了明天的更好地开发利用和发展创新,只有奠定并夯实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生存的现实基础,维护并营造好中华文化多样发展的生态环境,才能为将来的发展和利用拓展更大的空间.

(作者单位:弥渡县文化馆)

结论:大学硕士与本科非物质文化遗产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论文范文。

契丹城打造50年后非物质文化遗产
47岁的顾宇浩气勃发:“我们希望把契丹城打造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去影响赤峰的2到3代人,并在50年后拥有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格与底气。。

施甸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施甸县千百年来融濮文化、哀牢文化、中原文化、东亚文化为一统,形成了各种文化交融渗透的多元文化体系。多民族的繁荣发展使得施甸留存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

官渡古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途径探析
非物质文化 传承 途径非物质文化传承存在的问题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2015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提出新的旅游要素中的“学”是指研学旅游,包括。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背景下盐城杂技文化旅游开发
摘要 盐城被誉为杂技之乡,杂技艺术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丰富的文化内涵,从它的萌芽、发展到繁荣,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传承。笔者认为,新时期在杂技文化。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