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学士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德才兼备论文范文写作 德才兼备和唯才是举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德才兼备论文写作 时间:2024-03-28

德才兼备和唯才是举,本论文为免费优秀的关于德才兼备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德才兼备论文参考文献:

德才兼备论文参考文献

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曹操曾于建安十五年(210)、十九年、二十二年先后下过三道求贤令.在这三道令里,曹操提出了一个有名的观点——唯才是举,强调在用人问题上,关键看才能;只要才能卓越,即便德有不足,甚至“不仁不孝”,也要毫不犹豫地选拔任用.围绕“唯才是举”,求贤令共讲了三层意思:其一是说人无完人,若一直等着任用完美之人,那像齐桓公那样的君主就永远难以成就王霸之业;其二是说品德高尚的人未必能够建功立业,能够建功立业的人未必品德高尚;其三是列举了一批建功立业的历史名人,他们或出身低贱,或品德有亏,或行为有错,甚至有的不仁不孝,但都成为贤相名将,成就了千秋功业.

那么,曹操的“唯才是举”有无道理可言?它和“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是不是真的相互矛盾?弄清这些问题,对于我们全面理解古代的用人思想,坚持正确的用人标准,更好地把握德才关系,无疑是有很大帮助的.

一、治世乱世有所不同

唐贞观六年(633)十二月的一天,唐太宗和魏徵谈论用人问题.太宗说:“选拔任用人才不能草率行事,要坚持用君子,不用小人.”魏徵回答说:“您说得很对.在天下还未平定,处于战乱时期,选拔人才主要是看他有没有才干,顾不上去考察他的德行如何;而天下平定之后,如果不是才德兼备,那就不可以任用.”a魏徵仅用两句话就讲清楚了一个道理:治世用人首重品行,乱世用人首重才能.但这一道理并不是魏徵首创,至少魏晋时人们就已知晓,曹操就说过类似的话.建安八年(203),曹操下过一道令,其中说:“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b意思是国家在安定时期,用人注重道德品行;国家在多事之秋,即战争年代,用人则赏识战功和才能.

为什么说动乱战争年代,用人主要看有没有才干,而对品德则往往顾不上呢?

史载,陈平逃离项羽,投奔刘邦,魏无知将他推荐给刘邦.后来大将周勃等人向刘邦提出:陈平“盗嫂受金”(有生活作风和接受贿赂的问题),不可用.于是刘邦问魏无知:“你说他有没有这些事?”魏无知说:“有.”刘邦便责备他说:“那你怎么说他是贤人呢?”魏无知回答说:“我当初向您推荐时所说的是才能,而陛下您今天所问的是品行.现在即使有尾生(守信的典型)、孝已(孝顺的典型)那样的品行,而对取得当前战争的胜利没有一点作用,陛下哪里有工夫用他们啊?现在楚汉相争,我推荐能出奇谋的人,是考虑他的计策肯定对国家有利啊,那‘盗嫂受金’又怎么值得您对他疑而不用呢?”c魏无知的回答,正是当时战争年代用人首重才能的

理由.

乱世用人首重才能,概括起来无非出于两个需要:一是争夺天下的实际需要,一是争夺人才的实际需要.这两个需要突显了才能的重要性.争夺天下,包括运筹全局的策划、出奇制胜的谋略、攻城略地的指挥等等,这些都是对才能的考验,有才能者胜,无才能者败.另一方面,谁如果想争夺天下,首先就要争夺人才,而才能突出者大多不甘雌伏,他们要一显身手,若不为我所用,就会为敌所用.如上面提到的韩信、陈平,都是因为项羽不重用他们,才跑到刘邦那儿去的.因此,凡有志于天下者,必千方百计网罗才能之士.如此,便很自然地形成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氛围.

为什么说治世用人,则要德才兼备,而且首重于德呢?综合古人观点,也可以说出于两个需要:一个是治国的实际需要,一个是端正用人风气的实际需要.

治国之方,最基本的有两点:一是法治,二是教化.就是说,要做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教化除了靠理论宣传以外,还要靠榜样的带动和引导,官员的品行如何,对社会风气的影响很大.金章宗就曾说过:要想端正社会风气,使人们懂得孝悌廉耻,必须加强教化;而欲行教化,必须在用人上首先注重德行.

古人十分重视官员特别是高级官员的表率示范作用.历史上,注重礼义廉耻,以清廉自持的官员也不乏其人.顾炎武在《日知录》第十三卷“俭约”条列举了一个廉洁的典型:唐代大历末年,杨绾担任宰相,他“质性贞廉,车服简朴”,在朝廷主持工作不久,官场风气就悄悄发生了变化:有豪华别墅的,拆掉了过度豪华的设施;家中建有舞乐班子的,将规模大大缩减;原来出门使用百余骑仪仗的,也改为只用十骑,等等.

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不仅关乎教化,而且关乎端正用人风气.唐太宗曾对大臣说:“用得正人,好人都会受到鼓舞;误用恶人,坏人就会争相钻营以求得到重用.”a

二、对曹操的观点要全面分析

我们只要稍加留意便会发现,曹操在提出“唯才是举”的同时,并不反对“德才兼备,用人唯贤”的原则.他在第一道求贤令的开头就说:“自古以来,凡是开国和中兴的君主,无不是依靠贤人君子帮助而共治天下的!”b在第三道求贤令,他列举了伊挚(即伊尹)、傅说等名人之后,又说了一句:“难道在今天,民间就没有道德特别高尚的人吗?”c由此可见,曹操并不否认“贤人君子”的重要作用,更不排斥“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而是在要“和贤人君子共治天下”的指导思想下提出“唯才是举”的.所以他的“唯才是举”,总的来说,还是为了求贤而提出的,并不是要提出一个和“德才兼备”相对立的观点.

在三道求贤令里,曹操先后举出十位建功立业的历史名人,来证明“唯才是举”的正确性.但只要稍加分析,就可发现曹操所举的例子对他的观点并无太大帮助,他所列举的十位名人的所谓问题,大多和德行无关:伊挚(辅佐成汤灭掉夏桀,建立商朝)曾是陪嫁奴隶,傅说(商武丁时的贤相)服过劳役,姜尚(辅佐周文王、周武王建立周朝)原先是一个没人理的贫贱老人,萧何、曹参(汉朝的开国功臣)当初都是地位低下的县吏.这五个人的所谓问题,只是出身微贱而已,但出身微贱并无损德行.再说其他几个人:管仲曾是齐桓公的仇人,韩信受过“胯下之辱”,这也不能说明他们品德不好;陈平虽有过错,但大节不亏.十人之中只有两人品德上确实有些问题:一个是苏秦,曹操说他不守信用,但他帮助弱小的燕国收回了被齐国夺去的十座城池;另一个是吴起,其人格呈现两面性,他求官成名的心情过于急迫,残暴不仁,而他在受到重用时,又主张施行德政,并廉洁奉公.从以上对十个人物的简单分析可以看出,除苏秦、吴起两人外,其他人都不可以说是有才无德,多数可以称之为德才兼备.曹操欲以这些名人的被重用来证明“唯才是举”的完全正确,并不能令人信服.

结论:适合德才兼备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德才兼备知行合一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拨乱扶危,德才兼备
◤原文后元微之有赞孔明诗曰:拨乱扶危主,殷勤受托孤。英才过管乐,妙策胜孙吴。凛凛出师表,堂堂八阵图。如公全盛德,应叹古今无!◤大意。

德才兼备相关毕业论文范文
相关频道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