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论文范文写作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体系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马克思主义理论论文写作 时间:2024-04-16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体系,本论文可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论文范文参考下载,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马克思主义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马克思主义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马克思主义投稿马克思主义论文马克思主义杂志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摘 要: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脉相承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上述两大理论基本上是分两门课程进行讲述的,最近,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将他们合为一处,编成统编教材作为一门课程.这首先使这门课面临着理顺两种理论体系关系的问题,为避免造成思想和理论表述上的混乱,至少在对具体问题的阐述上应该力求更加严谨、明确且前后一致;如果更进一步要求,则应努力追寻贯穿于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内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内在逻辑和理论脉络,以期形成一个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体系.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思想;按劳分配;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165(2010)03005106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或称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指的是包括思想和由奠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在内的理论群.当代中国高等院校开设“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下简称“概论”)课程的根本目的就是传播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过去,上述两大理论体系分开讲授,各自为政,如今合在一处,必须理顺二者的关系,否则容易造成思想和理论表述上的混乱,因此,至少在对具体问题的阐述上应该力求更加严谨、明确而前后一致,应该努力寻求贯穿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逻辑和理论脉络,以期形成一个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体系”,没有体系的理论注定是没有说服力和逻辑力量的,兹就体系建构中的若干问题略作探讨,以就教于同仁.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歧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下简称《概论》),2008年修订本“后记”中说:“本版教材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编写领导小组领导下组织修订.在修订过程中,得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的指导,得到了有关部门和有关专家学者的帮助和支持.本次修订,充分反映党的十七大精神,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等重大理论创新成果的内容,同时广泛听取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在校大学生对使用教材的意见和建议.”确实,作为全国统编教材,这本《概论》与过去同类型的一些地方教材相比,对一些问题的论述确实更加严谨了,其中对“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并存”的阐述就给人印象深刻.

“按劳分配”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不实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至今还是不可想象的.然而,江苏省高等学校“两课”统编教材《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表述却是:“按劳分配就是按照劳动要素的贡献进行分配等从我国生产力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出发,我国现阶段的按劳分配具有这样的特点:按劳分配的主体从国家变为劳动者任职的企业和单位,这样,个人付出同样劳动在不同单位会有不同的劳动报酬;按劳分配的‘劳’的尺度不是单纯以劳动者劳动时间的长短来衡量,而必须以劳动所生产出的商品(服务)在市场上实现的价值量所反映的劳动量即贡献大小为尺度;按劳分配的载体不是以使用价值为载体的消费品,而是以价值为载体的个人货币工资或货币收入,个人获得货币工资或货币收入后,即可以购买消费品,也可以进行投资并一步获得个人收入;按劳分配的‘劳’是生产要素的一种,与此相联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就不可能是单一的按劳分配,与按劳分配同时并存的还有其他多种分配方式,还有按其他要素贡献进行分配的分配方式.”[2]根据这段论述可知,编者看到了市场*后的“按劳分配”的变形和扭曲,但却认为“按劳分配就是按照劳动要素的贡献进行分配”,并且还认为这是根据“党的十六大报告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得出的,认为“从市场经济发展中多种要素的贡献看,按劳分配是以劳动为最基本和首位要素贡献的分配方式”.根据这一思路,按劳分配实际变成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一种表现形式,从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实际上变成了按生产要素分配论,劳动力价值成为第一分配原则,这就根本取消了对两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强调,从而也就取消了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概论》对“按劳分配”的解释对上述论述构成了一种纠正,强调“按劳分配”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的分配原则:“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社会主义之所以必须实行按劳分配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前者是实行按劳分配的所有制基础.生产资料公有制实现了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上的平等关系,排除了个人凭借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来无偿地占有他人劳动成果.每一个劳动者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为社会提供劳动,社会则根据每个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进行收入分配.后者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当生产力水平还没有达到高度发达的程度,社会产品还没有极大丰富时,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还没有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人们还不能做到不计报酬地为社会提供劳动,这决定了社会还不具备按需分配的条件.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存在着差别.只有承认这种差别,并在个人收入分配上体现这种差别,才能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概论》也承认,“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已经和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实践中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需要深入进行研究”[3]193-194.与江苏教材比起来,至少这里没有把“按劳分配”与“劳动作为生产要素进入分配领域”混淆起来.

至于劳动作为生产要素进入分配领域的问题,《概论》的编者们虽然最终也许还是没有说清“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的原则同劳动价值论并不矛盾”的根据,却始终明确: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进行分配,这里并不包括公有制中的按劳分配,“因为按劳分配得到收入的劳动者不是凭借作为独立的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以提供生产要素的身份来参与分配.这种分配与其他分配方式中凭借提供劳动这个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质.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主要是个体劳动者和被雇于非公有制的雇佣劳动者.个体劳动者的收入是凭借自己的劳动和占有的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所取得的收入;被雇于非公有制经济的雇佣劳动者取得的劳动收入,实质上是劳动者出卖劳动力商品,按劳动力价值的得到的收入.”[3]195因此,“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分配方式,而其他分配方式则是非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方式,前者是主体,后者与前者并存.与江苏教材相比,新编《概论》在表述上坚持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论,至少做到了严谨、明确,没有以生产要素论篡改劳动价值论这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基本观点.

二、确认“思想”的经典地位

关于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系,《概论》2009年修订本的表述是: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虽然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具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但在基本精神上都是一致的,都是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3]7;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3]13.根据上述两点尤其是第二点,似乎坚持学习和研究思想在当代显得多余了.因此,人们也许会问:当代还有必要坚持和学习思想吗?既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思想在根本精神上是一致的,而且坚持后者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还有什么坚持和学习的必要?

结论: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马克思主义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哈索克女性主义立场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承继和
摘要:哈索克认为,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统治的评论对西方女性主义大有深意。由此她建议,如果女性主义者接受历史唯物主义的优势,并由此而构建起历史唯物主。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培育思路
摘 要:高校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利用校园网构建完善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体系、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构建一个多途径的。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动机激发
摘 要: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急需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就是怎样对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动机进行更好的激发,既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和大学生自身成。

网络环境下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效传播
摘 要:网络的发展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提供了有效而迅速的平台;另一方面,网络又存在诸多。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