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马克思主义论文范文写作 运用中国传统文化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马克思主义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9

运用中国传统文化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本论文为免费优秀的关于马克思主义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马克思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马克思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中国传统文化论文3000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文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文

【摘 要】 运用中国传统文化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 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摸索出了成功的经验,例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和“ 思想”的形成,“复兴之路”和 同志“中国梦”的提出等.传统文化作为推进手段来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四个特点,即隐性功能、利益偏向功能、纽带功能、知识价值观的相通性功能.现阶段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行还存在一定的难度.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这种大众性质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可能性.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

一、 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国时期,传统文化助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和“ 思想”的形成

1938年10月, 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他充分掌握、全面了解、彻底内化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最终利用最平实、最大众、最易于接受的语言进行阐述,从而形成了著名的“ 思想”. 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尝试,其主要目的就是武装广大民众以推进民族抗战.这一大众化路径通过对民族主义文化的宣贯,使得马克思主义从遥不可及的理论,变成实际生活中能指导人们行动方向的可操作性指南.这一时期对马克思主义的宣贯主要是通过民歌、舞蹈、京剧、漫画等文艺方式进行的.

2、“和”的思想和“ 理论”的形成

到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同志提出了“和”的思想来推行马克思主义,1985年3月, 说:“现在世界上真正的大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是发展问题.”这里的和平就是结合了中国的国情和所处的世情,充分将中国多年的渴望和夙愿表达出来.中国自古便有“和”的思想, 将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机统一,将中国当前所处的实际情况和时代性有机结合,形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又一次前进,即“ 理论”.

3、“民本思想”和 “三个代表”的提出

和平发展道路在中国进行地有声有色,为了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一步推行和发展, 同志在庆祝中国 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说:“我国几千年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做到古为今用.”将中国因为历史及现实原因遗留下来的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的腐朽文化彻底杜绝,进一步巩固中国 的执政地位,并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这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不谋而合,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力体现.

4、“荣辱观”和 同志“八荣八耻”的提出

石成金曾在《传家宝》一书中讲到:“耻之一字乃人生第一要事.如知耻,则洁己厉行,思学正人,所为皆光明正大;凡污贱淫恶、不肖 之事,决不肯为.如不知耻,则事事反是.”管子从反面也讲到:“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荣辱观是推动道德教化的关键,孟子也说过:“无羞恶之心,非人也.”這也是从荣辱观的角度去阐发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部分.中国的道德传统,一向重视修身践行.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大旗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科学的价值观紧密结合,才能不偏离轨道.在这种时代背景下, 同志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和社会道德、公民道德、职业道德及家庭道德紧密结合,对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修正和激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推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又一次尝试.

5、“复兴之路”和 同志“中国梦”的提出

2012年,中国改革又进入新的一轮, 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时,首次提出了“中国梦”.中国梦是国家富强之梦,民族振兴之梦,人民幸福之梦.将国家、民族、人民紧密联系起来,既体现了国家富强的决心,又表达了民族振兴的使命,更勾画了人民幸福的蓝图,这是中国几千年悠久文化古国由兴盛到衰败再到崛起的完美表达. 同志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相贯通,以“接地气儿”的形式,把中国梦传递给广大人民.中国梦最早是由郑思肖在他的诗中提出的:“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中国梦始终深深扎根于中国的历史文化,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养分,将尊重自然、以德为重的精华思想继承发扬,使得中国梦更加富有时代气息和人文气息.又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诸如此类的中国优良传统思想都是中国梦形成的历史基础,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亲人爱人、团结兴邦、善邻怀远、和实生物的思想,在中国对外交流文化传播中具有独特的魅力.中国正是在这样的文化积淀下,形成一个又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从而成功推行了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纵观中国近现代历史,传统文化作为推进手段来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四个特点:

(1)隐性功能.中国传统文化中弘扬真、善、美的思想价值观通过不同途径渗透到民众的生活之中,成为习惯,最终变成信仰. 同志2014年10月15日主持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2)利益偏向功能.每一个历史时期,中国实行马克思主义都是针对人民群众的不同利益来推行中国特色理念. 同志的《实践论》、《矛盾论》、《反对本本主义》,都是用平实的语言来激励民众抗战. 同志则主要解决了中国十三亿人口大国的温饱问题. 同志为了加快推进经济建设,提出了“三个代表”的思想. 同志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科学发展观都是在经济建设过程中,针对出现的具体社会问题提出的. 同志则是在和平发展现代化进程加快、人民物质文化水平日益提升的背景下,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精神论述.总之,每一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都是在解决中国实际需要、满足人民利益诉求的基础上形成的.

结论:关于马克思主义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谈谈你对马克思的认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论新时代条件下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
摘要: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今天,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取得不错成绩,这与全国人民坚定的现代化建设的信念和辛勤努力是分不。

中职学校运用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德育之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是校园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源泉,对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意义重大。中职学校需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有组织、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

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于。

如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摘 要:现如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途径。如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重点问题,。

论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