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学毕业论文> 专科论文>材料浏览

关于马克思主义论文范文写作 在中国农村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载体探究相关论文写作资料

主题:马克思主义论文写作 时间:2024-02-27

在中国农村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载体探究,此文是一篇马克思主义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马克思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马克思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马克思主义投稿马克思主义论文马克思主义杂志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摘 要】 文章叙述了在我国农村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在农村传播过程中所遇到的困境.探索马克思主义在农村实现大众化的传播载体:第一,运用由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介和微信、、手机等新兴媒介组成的大众媒介:明确定位大众媒介的内容;大幅度提高大众媒介的有效利用率.第二,充分借助文化资源和农村习俗等传播载体和充分利用农民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传播马克思主义.

【关键词】 新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载体

在十八大报告中,同志提出:“推进马克思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深入浅出的表达,使其被广大人民群众所认知和掌握.由于我国农村人口众多,这使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际上是马克思主义在农村的大众化.因此,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农村的传播载体,提高对大众媒介和文化媒体的有效利用率,对于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推进马克思主义在农村实现大众化的必要性

1、推进马克思主义在农村实现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题中之意

中国的历史,不仅是一部不断地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而且是一部不断地维护人民利益并为之奋斗的历史.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在解决人民大众切身问题中,使马克思主义基本的理论通俗化和具体化,以便被群众更好地接受和自觉地运用到实践中.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众化,就必须积极推进其在农村的大众化.在2010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中,我国农村居民是6.74亿,占总人口的50.34%.农村人口之众多的客观实际情况,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在农村实现大众化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和核心.“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程度决定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广度和深度,是衡量和检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程度的重要指标和标准”.[1]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不能实现在农村的大众化,就不能实现在整个中国的大众化.因而,只有实现马克思主义在农村的大众化,才能使群众熟练地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才能不断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大众化的进程.

2、推进马克思主义在农村实现大众化是建设新农村的迫切要求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的指导思想,亦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行动指南.近年来,我国农村正在经历着由传统型的社会转变为现代型的社会.在这一社会转型中,不单是农村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也必会带来农村居民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的重大变革.在当前社会和农村中,个人极端主义、虚无主义和奢靡主义等社会思潮侵蚀人们的思想,严重影响了乡风文明的建设.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故而加强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在农民中的宣传与普及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有利于提升农民的道德素质和理论素质,深化农民对党的方针、政策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有利于将农民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的理论进一步转化为指导新农村建设的行动指南.

二、马克思主义在农村传播过程中所遇到的困境

“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2]马克思主义在农村中实现大众化,不单要依赖于理论自身满足人们需要的程度,而且要依赖于理论传播的形式,即“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3]只有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才能更好地被农民所接受.但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在农村传播过程中遇到了严峻的挑战,使其在前进的道路上困境重重.

1.传播方式的制约

马克思主义在农村的传播方式严重制约了其传播与发展,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由于在农村传播马克思主义缺乏科学的指导.大多数地方仍采用行政命令的方式直接给农民进行填充式地灌输知识,这造成农民只知单纯地吸收理论知识,而并未自觉地应用于实践,从而使马克思主义概念化和公式化;另一方面由于在农村传播马克思主义缺乏现代的工具.大多数农村,尤其是偏远地区,因受经济条件的制约而无法利用现代网络信息和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地传播马克思主义,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众化的普及面和覆盖面.

2.传播内容的束缚

列宁曾说过:最高标准的马克思主义就等同于最低标准的通俗化和大众化.这也就是说,要使马克思主义在农村中实现大众化,那么首先要使其通俗化.但在实际传播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遇到了巨大的阻力,一方面由于理论化、系统化的马克思主义对于绝大多数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民来说,无疑是难以理解的,而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更是让农民“摸不到头脑”;另一方面由于理论研究部门、理论培训部门、理论宣传部门工作分离和内容脱节,使得理论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农民在生活实践和生产实践中的需要.与此相矛盾的是农民在实践中总结的经验不能上升为理论,而理论研究者又是单纯地为研究而研究,使研究的理论不能很好地指导农民实践,这也是制约马克思主义在农村实现大众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3、传播主体自身的制约

马克思主义在农村的传播过程中,传播者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关系到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成效.之所以说传播者自身也制约着马克思主义在农村的传播,究其原因在于:一方面由于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传播者因所处的时代不同,对同一著作或文章的理解有偏差;另一方面因传播者需要掌握一定的传播策略.综合上述两方面的原因,导致传播者在农村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未能根据农民最关心的问题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进行深入浅出地剖析,也未能很好地调动农民的主动性与参与性,因而使得马克思主义在农村的传播结果不理想.

4.传播客体的约束

马克思主义在农村传播客体是广大农民,受历史因素和经济、政治、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一方面传播客体文化素质不高,在马克思主义向农村的传播过程中,理解和吸收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有相当大的困难和问题,由此很难达到通过在农村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解决中国农村当前问题的目的.另一方面,文化素养决定政治、思想等其它素养,在文化水平不高条件下,决定了传播客体政治思想素质低下,广大农民很难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兴趣,其学习、接受、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积极性不高,在其不感兴趣和没有学习和吸收马克思主义理论积极性的前提下来推动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其难度是不言而喻的.

结论:关于对写作马克思主义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马克思主义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论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内容对抗性解读
摘要 本文从传播学角度,首次提出和描述了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内容的“对抗性解读”。这种“对抗性。

从宣言的传播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规律
[摘要]文章认为,《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概括与升华,它为无产阶级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指明了奋斗方向。《宣言》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体现。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和当代中国流行文化
摘 要:当代中国的流行文化已经成为老百姓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影响每个人的言行和心理,但是当代的中国大众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

基于农民传统文化视角推进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
摘要:马克思主义要更好地发挥对农村经济社会的指导作用,必须实现大众化。中国农民传统文化植根于农民群体,具有深厚的平民特质,大众化内含于其中,可借。

论文大全